迎接「Fee for Health」新醫療時代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4
ADI

迎接「Fee for Health」新醫療時代

  • 企業IT編輯部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王明鉅。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王明鉅。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王明鉅比喻指出,台灣資通訊(ICT)產業與醫療產業就如同球隊中的前鋒、後衛一般,前者在在台灣產業中一直扮演開疆闢土、衝峰陷陣的角色,後者則擔負後備守衛、保護家園的責任。但若前峰與後衛一直沒有溝通對話,整體戰力將無法好好發揮,更何況,前峰及後衛本身也多少少各有問題存在,首先台灣ICT產業多半以代工製造為主,品牌廠商能夠享受豐厚的品牌財與銷售財,但台灣製造業僅能賺取辛苦微薄的毛利。

再就醫療業來說,台灣醫療產業有80%以上的營收,皆來自中央健保局。換句話說,中央健保局成了台灣醫療產業的唯一買主,若就2009年整個醫療業的營收來看,整體營收竟連單一資通訊業者的營收都比不上,由此反應出,即使醫療產業擁有品牌,具備服務提供實力,也了解市場與消費者需求,但卻沒有多餘的利潤盈餘,所以也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研發。再加上台灣後端沒有成熟製藥及生技產業,即使前端有品牌、服務及市場know-how,但卻無法發展出完整的產業鏈,進而賺取到品牌財、服務財及銷售財,此即當前醫療產業的困境。

身為醫療產業最大買主的全民健保,其實問題百出,若其存續也出現問題,勢必會對整體醫療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與影響,當前不論新資訊科技發展或全新藥物的研發,都會造成健保整體支出的不斷上升。

依據2009年的統計資料指出,健保前10大用藥的整體支出即高達169億元台幣,佔全部用藥支出的20%。其前5大用藥中皆屬慢性病用藥,例如居首的降血壓、其次的降血脂、降血糖藥等台灣人均年齡也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近年並已達到79~80歲左右。在台灣已然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更嚴重的是台灣的生育率也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直到2009年,台灣已經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平均生育子女數只有1.07人。

上述現象將會對台灣醫療服務資源造成重大影響。通常,以1個擁有10床位的加護病房單位,大致上約需要25~30位護理師。但再過15年,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會約佔總人口數的11%到20.4%,長此以往,再過30年,能夠照顧老人的平均人數,會從現在的6.7人,降到1.6個人。由此凸顯未來加護病房可能隨著老人需求而擴建,但能夠照顧他們的護理人力資源卻急劇下降。

吊詭的是,即使健保的支出提高,也不盡然能帶來健康,最好的實例莫過美國。美國的人均醫療費用支出達7,290美元,佔全國GDP比例的16%,兩數據皆為全球第1。但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各國總體人口健康狀態的調查研究顯示,在全球191個受調查的國家中,美國竟然僅排名72名。由此可見,高鉅額的醫療支出,也不見得能帶來健康。

值得關注的,當前台灣的全民健保屬於「Fee for Service」、「Fee for Illness」制度,只有民眾生病時到了醫院或診所,才開始享受到醫療服務,健保才開始付費給醫療單位。但在健康時,卻沒有任何針對健康管理的措施及給付。再者,台灣醫療的照護模式也有問題,也就是把所有患病、需要醫療資源照護的人,不論是急性病或慢性病,全集中到醫院之中,而沒有其他醫療照護模式及選項。總之,面對老年化、少子化等種種現象及弊病所需進行的醫療變革,光靠醫療業自己並無法達成,而需資通訊科技的協助才行。

事實上,光民眾的健康狀態,就不只有生病與健康兩種狀態,而會有健康、亞健康(Sub-Health)、亞急性醫療照顧等不同可能狀態,人們在不同狀態下需要不同的醫療資源照護,所以每個環節的不同需求,都隱含許多商機。

通常對健康的人提供健康管理的成本是最低的,反之,對於生病之醫療成本相對甚高。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卻是過去醫療及健保最易忽略的地方,藉助日新月異的資通訊科技,就可以讓過去數量最多、管理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族群,得以獲得健康諮詢及服務,這也是ICT產業對醫療界最能發揮極大影響力的地方。因此透過ICT,將可讓原本的「Fee for Illness」,轉變成「Fee for Health」的全新模式。

就醫療業的內部運作而言,醫療服務是由許多不同的專業領域所組成,不同領域各有專門性的專科人員提供服務。但有時可能會遇到跨領域需求的醫療服務,這時各專業醫療人員之間便有相互溝通的必要及需求。例如特定病人可能同時需要內科、外科或其他科別之專科醫師共同進行會診,或同時需要查看病人病歷等資訊。

不僅如此,醫療人員與病人家屬之間也會有很多需要溝通的地方及需求,甚至醫師多半早上巡房,但家屬卻只有晚上才有空到醫院,這時便有額外溝通的需要。再者,中央健保局對於任何保險機構對其給付出去的錢到底怎麼運用,也很關切,所以也有溝通需求。至於後端的稅服機構或法院,也可能需要對特定醫療行為、狀態而有溝通上的需求,這些溝通上的需求都可藉由ICT技術或設備來加以滿足。

整體來說,ICT對於醫療及健保將起許多積極的作用,例如可利用ICT發展出高價值的智慧型健康資訊產品,並讓醫事人員能藉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病患也可藉以自我照顧,進行疾病管理,以改善民眾的健康狀態,同時,透過ICT技術,能方便健康醫療服務產業進行資訊收集與交換,進而達到病人、醫事人員及保險公司3方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甚至讓過去無法接觸的顧客,乃至無法提供的服務,而能重新獲得開展的機會。

藉由ICT對於醫療產業的協助,不但可在不同的員工、醫事人員之間達到良好的互動溝通,不同部門乃至不同的機構之間也可經由充分溝通而了解彼此需求,進而達到降低成本,並讓整體醫療體系運作更加順暢的目的。

反過來說,健康醫療產業也能為ICT產業帶來許多顯著的效益,透過與健康醫產業的合作,ICT可藉此探索、發掘出客戶的真正需求為何,並協同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健康資訊產品,並且藉由醫療產業的know-how,進而增加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同時,對於認證的獲得,乃至法規遵循要求的符合也有不小幫助,這個合作模式一旦成熟,甚至可進一步建立並主導健康資訊產品的標準及規格制定。

王明鉅建議,今後醫療產業與ICT產業的結合模式,可以ICT科技技術能力為核心,而在前端透過醫療產業服務病人,在開闢提供健康照護及管理機會之際,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與市場走向,同時將醫療產業know-how告訴ICT,讓其生產出更好的設備、軟體、平台,乃至相互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讓前端醫療產業能藉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兩大產業相互結合後,可從過去只鎖定病人的服務範疇擴及至健康的人們,並藉此開發出低成本、高附加價值的健康資訊產品,進而有機會賺取品牌財、服務財及銷售財。健保財務問題也能因此受惠,達到永續提供健康的目標。醫療產業與ICT兩相結合下的新產物「MediCT」的出現,將得以跳離舊的Fee for Illness,而走向Fee for Health的新時代,進而有一天能實現Health Anyone、Anytime及Anywhere的新境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