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促成以人為中心的連續與整合分散照護模式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ICT促成以人為中心的連續與整合分散照護模式

  • 企業IT編輯部

工業技術研究院醫材中心黃靖暉表示,受到社會少子化,以及老年人口比例有急速增加的影響,「分散式照顧服務」已儼然成為台灣醫療業界照護型態的未來發展趨勢。

「以往的醫療行為多半集中在醫院?診所等單位進行,所著重的是『疾病的治療』」黃靖睴說:「而在預防醫學,生活型態管理等醫療觀念興起後,以社區照護為核心的在地老化、復健與慢性病管理成為其重點。」但由於這種醫療模式,其醫護對象會四散於各地,因此必須要以ICT技術架構為基礎才能達成。

工研院醫材中心主任室特別助理黃靖暉。

工研院醫材中心主任室特別助理黃靖暉。

他強調:「特別是許多慢性疾病,其源頭往往是來自於不正常的生活作息型態。」像是不適當的飲食習慣、睡眠不正常、缺少適度運動、生活壓力過大等,如不加以即時矯正,很容易增加人們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率。

因此為了即早發現以預防病痛發生,或是對長期慢性病患治療過程進行監控管理,黃靖暉說:「我們可以在目標對象的生活用品,或是在其身上的衣物內植入生理感測器,再利用無線網路運算技術,將所搜集到的各項資料回傳到醫療單位中,一旦發現有異常的狀況時,便能立即加以處理。」

「此種『以人為本』的連續性與整合分散醫療照顧模式,可以彌補以往傳統治療的不足之處。」舉例來說,過去醫生只能間斷式地針對病患就診?回診狀況進行治療處理,但其回到家中後是否有遵守醫囑卻無法被監控,「中間的落差常常是造成治療成效不佳的主因。」

此外,長期慢性病患通常都會同時身染多項病症,而不同治療單位由於彼此之間醫療過程缺乏協調,亦會產生重覆投藥、藥效互相干擾等問題。「反而導致病患的病情加重,更甚者出現新的病症。」黃靖暉這麼表示。而透過以ICT為基礎的分散式照護醫療系統來蒐集、整合與管理病患個人生理資料與治療歷程記錄,將可大幅解決類似的問題發生。

一般分散式照護醫療系統會由健康與醫療資訊系統、照護服務傳遞系統、自我照顧管理系統、決策支援系統、診斷照護器材與生活型態?生理感知系統等所構成,以便統合目標服務對象所處的工作、居家與外出環境,和醫療院所單位形成一龐大的服務網路,達到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預後預警、用藥提醒等目的。

舉例來說,針對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就可利用家用型的睡眠檢查裝置蒐集其資料並回傳到醫院系統中,便醫生進行睡眠狀況、可能併發症診斷與後續療效追蹤的評估。

不過由於分散式照護模式在目標對象現場端往往缺乏專業護理人員協助,因此該類醫材在設計上,其功能與性能也需要重新被定義,除必須要有直覺式的操作介面,確保該目標對象的生理訊號可被正確量測之外,還應內建有專家知識系統,讓病患可即時得到初步的診斷諮詢建議,並需提供開放式及標準化的介面,使遠端不同醫療照顧服務單位的異質系統能夠整合連接,以利其進行連續性與整合性的照護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