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RFID串起醫院的生命線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運用RFID串起醫院的生命線

  • 企業IT編輯部

欣技資訊區域業務主管賴錦億。
欣技資訊區域業務主管賴錦億。

「RFID在醫院內的運用範圍日益普及。」欣技資訊區域業務主管賴錦億表示,除傳統用於追蹤管理醫療設備當下所在位置及藥材耗損狀況等用途之外,現在於病患到院後的整體診斷治療過程中,也開始有更多的醫院採用RFID腕帶,取代傳統條碼列印式的Bar Code腕帶,以做為不同單位,如診間掛號、開刀房、急救站、檢驗放射科、病歷室、血庫….等之間,各醫護人員進行病患身分識別的依據。

賴錦億說:「為避免給藥錯誤、拿錯病歷、輸錯血型等問題,造成病患生命健康因而受到危害,一般在施行任何醫療照護行為之前,醫護人員都應先要確認施行對象的身分是否正確。」由於以口頭方式溝通,對忙碌的醫護人員而言非常浪費時間,且容易發生錯誤,因此一般醫院在病患到院求診之時,就會製作紙質的Bar code腕帶套在其手上以供識別,「但因為這種Bar Code手環在醫護的過程中,很容易遭到污損或撕毀,反而常造成後續醫護人員在辨識病患身分時的困難。」也因此雖然RFID腕帶的成本較高,但仍逐漸被許多醫療院所接受。

「採用RFID最大的好處除了便於醫護人員識別與確認病患身分之外,在其治療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病患所有狀況與資料亦均可輕鬆利用電腦系統加以記錄與處理。」舉例來說,當病患在診間問診完畢,並進入到檢驗室中接受抽血或X光拍攝等檢驗動作時,檢驗師即可先用掃描器讀取病患身上的RFID腕帶,系統即可自動帶出醫囑,待檢驗師詳細確認之後,即可遵照其指示對該病患執行相關檢驗動作。

「後續檢驗資料也會自動記錄在系統的資料庫內,醫師只要坐在診間內,即可在系統上查詢到報告結果。」而不必再像以往一樣,得花上很長的時間等待資料在不同單位間調閱傳送。賴錦億強調:「這可讓醫院的整體作業流程更為順暢。」

特別是對高危險性或具高度傳染性(如愛滋病、霍亂、鼠疫、黃熱病、狂犬病…等)的病患,由於需要密切追蹤其治療過程的每個醫護環節、其所接觸過的醫護設備?物品,以及當下所在的確切位置,因此對於使用RFID腕帶來進行全流程的自動記錄與定位,更有其迫切性。

賴錦億表示:「只要在系統上查詢,該名特定病患在院內的所有狀況便可被即時掌握。」此外,對於近年來常見的醫療疏失問題,RFID亦可有效進行防治。

賴錦億說:「光是在美國,每年就約有10萬人因『用藥疏失』而死亡。」而RFID由於能強化「三讀五對」的作業流程,藉由人員與系統之間反覆稽核的方式,即可以大幅降低發生此類錯誤的機率。

除了上述門診/急救的醫護作業流程外,RFID還能進一步延伸到醫師巡房時的應用上。賴錦億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以往在巡房時,醫師可能得要帶上一大疊病患的紙本資料,或純粹藉由個人經驗來判斷病患的病情。」

賴錦億說:「但在該醫院導入RFID之後,藉由行動醫療站或個人手持式裝置的協助,巡房醫師只要掃描某病患的RFID腕帶,其相關各項的醫療記錄與檢驗報告,便會即刻由後端資料庫,透過無線網路的方式,完整地傳送到醫師手上的裝置設備中。」這讓醫師更能清楚地即時掌握該病患的狀況。「對於提升醫師判斷準確性與院方整體醫療品質,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