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雲端服務 電子病歷成智慧醫療焦點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推動雲端服務 電子病歷成智慧醫療焦點

電子病歷實施普及後,病人將可在任何醫院,透過健保IC卡,在病人同意及醫師授權下,完整取得過去的病史資料,提供連續性的照護,這些都是過去採用紙本病歷無法得到的成效。法新社
電子病歷實施普及後,病人將可在任何醫院,透過健保IC卡,在病人同意及醫師授權下,完整取得過去的病史資料,提供連續性的照護,這些都是過去採用紙本病歷無法得到的成效。法新社

透過智慧醫療,醫療體系的運作將更為經濟、服務品質更高、效率更加改善,連帶地,醫療服務亦將更為即時且便捷。然邁向智慧醫療並非一蹴可幾,不過的確有方法可循,其中最受矚目的技術,便是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技術 成為智慧醫療的好幫手

雲端運算集合各種當前最重要的電腦運算資源分配與利用的最佳技術,舉凡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公用運算(Utility Computing)、軟體即服務(SaaS),都與雲端運算相關。透過該技術,資料與軟體服務被移往網際網路上大型、共用、可延展的資料中心。凡具備連網能力的電腦終端裝置皆可存取雲端資料中心所提供的運算、儲存及應用程式,就如同超級電腦一般。再者,今後電腦運算將如同水、電等公用資源一般,只要連網即可使用,而不需花大錢自行投資。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雲端服務技術中心主任李漢超表示,透過虛擬化運算技術、平行運算技術及虛擬終端技術,雲端運算在功能上因而能分別提供一機共用、多機分工及桌機遠端代管等功能。在架構上,整個雲端是由底層雲端基礎架構及上層雲端應用軟體所構成,其中雲端基礎架構則由運算網格、儲存網格、資料庫網格及中間軟體匯流排所組成。該運算架構所帶來的顯著效益包括:公用運算、降低使用者成本支出、資源分享及擴展、IT管理的簡化、集中化安全提升、多備援點之高可用性等優勢。

李漢超認為,醫院資訊系統想要升級至雲端運算,必須解決實體硬體隔離之管理愈趨複雜化,以及資料海嘯的挑戰。1個理想的資訊系統雲端化架構,必須包括虛擬化儲存、虛擬化主機、虛擬化個人電腦及高延展應用系統。但從前醫療由於缺乏資料的整合與分析,所以無法進行臨床流程的改進作業,所以必須著手病歷電子化的工作,並進而實現智慧醫療?照護的極終目標。

病歷電子化是各國共同目標

事實上,病歷電子化確實已成為全球有志推動智慧醫療的國家,有志一同的政策。如美國打算投入金額高達2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以實現大範圍部署電子病歷的目標,並降低長期成本、提升醫療開支的效果,改善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而大陸衛生部也已公布「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對電子病歷進行標準化建設。

受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賜,台灣醫療院所病歷資料電腦化的狀況相當普及,根據衛生署在2005年底所進行的「醫療院所病歷電子化現況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就已有5成以上的醫院病歷資料進行電腦化,約3成醫院病歷電子化已進展至院內整合階段,並逐漸邁向院際之分享與交換應用,顯示過去幾年推動病歷電子化之發展已具初步成效。

衛生署從2009年起,也已在「加速辦理智慧醫療照護計畫」中,新增「加速醫療院所實施電子病歷系統」子計畫,計畫期程自2010年至2012年,總經費需新台幣60.4億元,其中2010年就編列了約6、7億的預算來推動電子病歷。預計至2012年時,全國醫院實施電子病歷比例要達80%,400家;可提供跨院查詢電子病歷的醫院比例,則要達至少60%,約300家;全國診所實施比例達70%,約1萬4000家。

電子病歷普及後 民眾可獲得連續性照護

衛生署指出,一旦電子病歷實施普及,未來病人可在任一家醫院,透過健保IC卡,在病人同意及醫師授權下,就可完整取得病人過去的病史資料,提供連續性照護,希望能在2014年達成醫療機構全面實施電子病歷、病歷交換系統。

但電子病歷在推廣上,除了所需要的費用不低外,由於醫院及其他醫療環境的工作流程非常複雜,眾多工作人員包括醫生、護士、技術員以及各類行政人員,經授權後皆可進入電子病歷資料檔,如何有效地保護這些電子病歷的安全,不致於造成病人的隱私權遭到侵犯,也成為電子病歷推動過程中的主要挑戰。

因此,包括如何防止駭客入侵,導致病人數據被篡改,或臨床系統被破壞;避免因為電子病歷系統的授權,而造成使用者濫用健康信息檔案,都是必須注意的課題。而電子病歷系統資料需要保管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十年,勢必也會面臨長期管理不易的問題,如何確保政府或企業不會非法介入私人醫療保健問題,更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病歷電子化能否成功推動,除了要提高醫療機構導入電子化的誘因外,醫界與民眾對使用電子病歷的信心與信賴更是關鍵,除了與醫療資訊隱私保護相關之法律議題宜詳加檢視,並適當調整外,醫療資訊安全技術未來勢必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