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靠雲端獲益?不妨參酌海外成功案例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ADI

企業如何靠雲端獲益?不妨參酌海外成功案例

應用材料公司針對旗下CAD使用者,打造桌面雲架構,從而將CAD資料與桌面分離,一方面有助降低其對於高階工作者的購置需求,再者也拜雲端資料的便攜特性,進而形塑協同設計環境(法新社)。
應用材料公司針對旗下CAD使用者,打造桌面雲架構,從而將CAD資料與桌面分離,一方面有助降低其對於高階工作者的購置需求,再者也拜雲端資料的便攜特性,進而形塑協同設計環境(法新社)。

伴隨產官學各界賣力鼓吹,如今企業用戶意欲擷取雲端運算之相關訊息,已可謂垂手可得,且考量各方所闡述的種種好處,也難免心生嚮往,認為理當是檢討傳統On-premise架構存廢的時刻;然既有包袱縱使未必好用,但畢竟已歷經多時考驗,至少達到堪用水平,同時亦已熟稔其管理或操作技巧,驟然將之拋棄,轉而投靠深不可測的雲端,惟恐未獲其利、先受其害,除非得有別人家的成功案例可供參考,且具備強大的ROI支撐效果,再來考慮轉換跑道,才比較合理。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有其利、往往也有其弊,端看從何角度來加以評估;以邇來最炙手可熱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而論,通常在任何一家企業內部,逐漸演化為討論議題之際,若非主事者心有定見且強勢主導,否則不難形成新舊兩派角力的戲碼。

主張勇於搶進雲端的人士認為,傳統On-premise資訊架構,不僅挾帶可觀的建置、管理暨維護成本,且礙於任1套從無到有的Cook期間過長,身段有欠靈活,難以亦步亦趨地隨企業策略之變遷,故基於諸多考量,理當轉而投靠雲端運算,才是斧底抽薪之計;惟主張停看聽的保守人士,即便不否認雲端運算為大勢所趨,但仍認為不宜躁進,畢竟不管是私有雲、公有雲抑或混合雲而論,相關技術皆未脫離萌芽期太遠,也就是說,迄今並未歷經過足夠的洗禮,成熟度有待琢磨,尤其在業界標準猶在研議之際,此時無論做出任何動作,都有不小的風險。

除此之外,震驚各界的亞馬遜(Amazon)EC2當機事件,當然免不了要被守舊派大作文章一番,連亞馬遜這般高手都難免凸槌,其他規模更小、經驗更薄的服務供應商,豈能讓人放心?就算撇開公有雲,純粹將著眼點置於私有雲,則企業資訊部門,可有十足把握,可讓私有雲服務萬無一失?當然,倘若雲端效益果真不同凡響,也值得用戶忍受一段學習曲線,但守舊派仍不禁質疑,那些雲端運算的「粉絲」們,可拿得出讓人信服的成功典範?

不可否認,如果僅從台灣找出雲端成功案例,難度確實較高,但若指向歐美企業,不但不乏素材,且甚至能將箇中效益予以分門別類,不難洋洋灑灑列出數項好處,確實不失為理想的參考依據。

促使老舊系統翻新 締造開源節流效益

從事清潔殺菌濕紙巾、馬桶清潔錠等產品銷售的Clorox,向來對於IT投資不甚稱積極,且其資訊基礎架構十分老舊,然在該公司力圖開拓海外市場之際,深覺一味抱殘守缺,恐對國際業務的拓展,構成莫大阻礙,於是決心勵行改造,但考量預算能力有所不足,故此項改造計畫,必須在最為經濟實惠的前提下加以實現。

幾經盤算,Clorox決定建立兩座集中式資料中心,針對原本略顯分散的機房,進行有效率的統整,在此過程中,該公司也將部分資訊管理事務予以委外,除此之外的應用服務需求,則一律藉由雲端運算來加以滿足;不僅如此,Clorox並決定引進最新版Windows作業系統,並大量購置智慧型手機及iPad,希冀用以取代沿用多時的Windows 2000平台以及黑莓機。

至於在電子郵件服務方面,Clorox原本採用Lotus系統,如今則決定予以轉換,轉而投靠微軟(Microsoft)的Exchange及SharePoint,並以雲端服務的租賃式途徑,取得相關資源,其資訊長Ralph Loura透露,該公司前前後後僅花了2個月進行測試,很快就領略到雲端運算的妙效,從而拍板定案;而除了電子郵件服務外,Clorox亦透過雲端服務管道,擷取其他許許多多網路應用軟體資源。

就Exchange、SharePoint等雲端服務而論,Loura可說讚不絕口,認為使用經驗頗為良好,他表示現今Clorox員工不管人在家中,或在外洽公,皆可隨時隨地藉由智慧型手機或iPad等終端裝置,順利連結到雲端電子郵件系統,且無須受到防火牆或虛擬私有網路的制約,相當方便;儘管受限於經費,該公司並無法全盤實現有關智慧型手機、iPad、最新版Windows系統之升級計畫,但瑕不掩瑜,仍已產生顯著效益,不僅將用於資訊應用環境翻新的成本開銷,限縮到堪稱低廉的地步,且拜員工生產力大增所賜,還讓公司淨利為之增長,可說一舉兼收開源節流的綜效。

善用雲端儲存服務 化解過往資料備份難題

一家名為Pump Solutions Group(以下簡稱PSG)的工業用磊製品供應商,在美國南加州建立一座資料中心,並基於該中心的資料備份需求,採用了AT&T所提供的雲端儲存服務;據該公司的全球網路經理Jeff Rountree指出,一直以來,該公司皆定期進行磁帶備份,並大費周章地將一堆堆磁帶,以卡車載運至其他地點存放,不僅效率欠佳,且為此耗擲可觀成本,亟需設法予以導正,而援引外部雲端儲存服務,無疑正是化解這項難題的可行之計。

只不過,即便Rountree看好雲端儲存服務的衍生效益,但亦察覺箇中存在一大盲點,意即用戶若毫無限制將所有資料移至雲端,則勢必導致儲存容量為之遽增,如此一來,難免致令成本水漲船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ountree深知,PSG在將資料丟上雲端儲存之前,自己得先做好一些準備。

該做什麼準備呢?Rountree給的答案很簡單,便是「不要把所有資料儲存到雲端」,至於該怎麼做,則是巧妙運用重複刪除技術,而他選擇購置Riverbed所提供的Whitewater Cloud Storage Accelerator設備,透過它的輔助,好讓所有將被移至AT&T雲端儲存平台的資料,都已歷經重複刪除技術予以去蕪存菁,不僅如此,也一併確保這些資料的傳輸,絕對都處在加密狀態。

對此Rountree比喻,如果不先行處理,則PSG需要向AT&T購置的儲存容量,可能高達100GB,但藉由重複刪除技術的穿針引線,可能讓容量需求驟降至10分之1,也就是只剩下10GB,一來一往之間,已足夠讓雲端儲存服務的租賃成本,發揮可觀的撙節效應。此外,為了滿足災難復原需求,PSG特別對AT&T提出要求,針對本地及遠端保留兩套資料副本,如此即便AT&T服務系統因故失效,最起碼本地的Whitewater設備,也能適時提供另一套副本,緊急支應該公司營運需求。

訴諸桌面雲 發揮協同設計綜效

頗具全球知名度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基於資訊採購及維護成本之節省需求,也在2011年間,將雲端運算付諸實踐,先是將散居全球各地的17個資訊部門,整併成為單一組織,接著鎖定旗下所有CAD使用者,為其部署桌面虛擬化環境,繼而延展成為一套專為CAD應用而生的桌面雲(Desktop Cloud)架構。

Applied Materials副資訊長Jay Kerley認為,一味將資料、桌面作業環境等兩者予以綑綁,其實是毫無必要的,因為若將資料置於雲端,其使用效率才會更高、更靈活,也唯有如此,才能讓使用者突破桌面環境的桎梏,而把資料隨時隨地帶著走,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1台顯示裝置,就可以觀看他們所需要的資料;而在資料、桌面兩者脫鉤的情況下,該公司再已無必要頻繁購置高階工作站,僅須部署搭配GPU的精簡型桌面刀鋒設備,再藉由高速網路,將這些刀鋒全都串接在一起,即可滿足一切需求,且無須擔心網路效能不彰,導致個別員工生產力的驟減。

Kerley並指出,幾經評估,Applied Materials也決定引進惠普(HP)的Remote Graphics Software(RSG),來作為串聯所有桌面作業環境的媒介,借助這般模式,其旗下需要進行CAD操作的設計人員,即可隨時透過雲端,向其他員工展示其3D創作,並與相關同仁即時互動,迅速執行後續的修改、補強或確認等動作,藉此營造良善的協同設計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