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雲端防護 做到全球即時防禦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ADI

透過雲端防護 做到全球即時防禦

台灣思科大中華區資訊安全技術顧問 賴長生
台灣思科大中華區資訊安全技術顧問 賴長生

雖然不管是從網路介面或營運模式的角度,雲端技術都可以為企業帶來很多好處,但台灣思科大中華區資訊安全技術顧問賴長生指出,雲端技術帶來的「無邊界網路(Borderless Network)」的概念,加上每個人手頭上都有很多行動設備,搭配不同的網路,也讓資料應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

雖然資安技術過去十幾年來,並不會因為新產品或新技術而停頓,但賴長生認為從整個市場的趨勢來看,從過去到現在,因應行動化網路等趨勢發展,攻擊威脅一直不斷的演進,如攻擊從被動到主動,目的從單純的破壞到竊取重要個資,有計劃性的攻擊愈來愈多,企業仍必須要有更好的資安防護架構。

賴長生指出,傳統的防護架構,多半只是針對點狀的攻擊進行防禦,遇到一個新型態的攻擊,就買一個新產品,但現在的攻擊方式會因應應用環境,不斷改變攻擊的形態,防毒軟體會更新,病毒也會,防護架構必須要有更多的考量。

如資安策略就必須要與網路應用整合,賴長生以垃圾郵件防護(SPAM)市場為例,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只是能擋掉多少垃圾信,避免造成收件匣被灌爆而已,而是要能避免讓未知連結及威脅,有機會入侵使用者的電腦。

因此,從自我防禦網路到安全無邊界網路,過去的資源可以保留,但一定要有新方法,如身分認證必須因應行動設備,而變得更加複雜,讓安全架構可以跟著走。

賴長生特別強調無邊界的概念,必須是建立在任何人、設備、地點、業務及時間,都要能使用,不同的情境及需求,都要有適當的解決方案。如新一代的遠端存取解決方案,必須提供多種平台選擇(如支援廣泛的移動設備),還要能做到讓遠端使用者在外面連結公司不允許的網站時,也不會影響到公司既有的網路。

即使使用者是老闆,只要終端裝置不安全,就要能限制存取,所以雲端時代的資安防禦架構,不只是要識別使用者身分,還要能識別使用裝置,所以不只是身分對或不對,還要能識別目前的使用角色、使用地點及使用裝置。

因此,新一代的安全架構,要有能力整合既有的相關設備,做到動態分析、即時資料查詢等。賴長生表示,過去是依照攻擊型態來辨識,但現在需要做到的是只要察覺有攻擊意圖,就要能夠阻絕。

此外,過去的資安保護,很可能會造成網路效能下降,但新一代的網路架構要有能力因應。賴長生指出,安全設備一樣要存在,但要夠聰明,更新要夠快,還要有具一致性的安全管理原則。

由於單一產品多厲害已經不夠,必須結合不同的安全需求及應用,更要做到全球連動、漫遊服務的概念,唯有透過雲端防護,可以做到多點佈署,中央控管,讓所有的保護都能做到全球一致,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設備才能在第一時間受到保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