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到面開拓服務 研華深耕智能城市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從點到面開拓服務 研華深耕智能城市

多年前即有跨國ICT業者提出智能地球概念,將ICT技術滲透到人類工作與生活的每一角落,讓地球邁向智能化。研華更深入耕耘至各行業領域並自許成為智能地球推手,致力推展智能城市解決方案。

過去研華以「Trusted ePlatform」為事業軸心,專注研發硬體設備,再結合ISV或SI夥伴的加值能量,切入工廠自動化等眾多應用環境。從兩年前開始,該公司決定在既有基礎外,深入瞭解產業語言,以期從「點」擴及到「面」,因應不同應用場域的需求,推出一系列智能化解決方案。

研華智能服務事業處副總經理余金樹表示,研華作為推動智能城市方案的起始點,現階段鎖定的兩大主軸包括「智能醫療」與「智能建築」。

研華智能服務事業處副總經理余金樹表示,研華作為推動智能城市方案的起始點,現階段鎖定的兩大主軸包括「智能醫療」與「智能建築」。

毫無疑問,「智能城市」可謂研華智能事業的主戰線。該公司智能服務事業處副總經理余金樹表示,基於文化融合、溝通效率考量,其將以大中華為Homeland,作為推動智能城市方案的起始點,現階段鎖定的兩大主軸包括「智能醫療」與「智能建築」。

善用ICT,巧妙串聯醫護病3大流程

「一直以來,醫、護、病等3項醫療流程,始終溝通不良,亟待改善的空間甚大,」余金樹表示,研華推動iHospital解決方案,即是期望善用ICT技術,實現這些流程的整合與自動化。

iHospital涵蓋範圍甚廣,舉凡大廳的自助掛號、診間報到提示、電子病歷、行動醫療、數位開刀房、臨床服務乃至於用藥安全,通通都被含括在內。在此之中,余金樹認為有助於化解當前「血汗醫院」爭端的醫療推車,便是饒富價值的解決方案。

隨著醫療推車的前進,護士可將巡房過程的所見所聞,逐一轉為電子化記錄,立即上傳到相關的醫療雲端系統(如:HIS/NIS),作為醫護之間的溝通介面,不僅如此,所有攸關個別住院病患的診療記錄,亦將由雲端系統傳送到床邊衛教系統,方便病患就近查詢,巧妙促成醫護病3大流程之整合。

有了前端的醫療推車,意謂所有巡房記錄都將轉為電子化,無論哪一病患,有任何需要特別照護的情況,皆可經由後端的護理站資訊系統(Intelligent Nursing Station)全盤掌握,不再只是個別護士腦海中的記憶,更無需為此費時叮囑交班護士,使得護理交接時間可望從原本1.5~2小時,急遽縮短到5~10分鐘,不致延誤護士下班時間,讓「血汗」之說不攻自破。

另一方面,研華運用車載電腦,讓救護車上的隨車人員,得以掌握諸如燒燙傷、車禍等不同醫療中心的資源使用現狀,繼而將傷患載往最適合的醫療地點,避免延誤就醫。

藉由資訊透通,實現智能建築願景

標榜可提供用戶有感貼心之便捷、舒適、安全、節能的iBuilding解決方案,亦是現階段研華經營重點。余金樹指出,隨著減節減碳蔚為大勢所趨,使得「節能監控」需求攀升,也成為當前相對重要的智能建築應用主題。

以1家座落於園區的公司為例,長期揹負龐大電費支出,亟欲找出問題根源,於是佈建多個感測器,將接收到的資訊,進一步與弱電、機電及線纜等基礎資訊加以整合比對,發現內部逾百間會議室當中,許多經常無人使用,但仍因空調運轉而消耗可觀電力,再者,肇因於某些設備損毀,導致週末乏人使用的公共空間,卻依然消耗龐大能源。這家公司隨即著手改善,因而大幅降低用電量,由此即可彰顯節能監控之效益。

此外,包括醫院或企業的停車場,多會依據使用者屬性不同,安排不同停車格,譬如醫護人員與病患、訪客與員工分別對應的車位,皆有所差異,此時即可藉由車牌辨識系統(LPR)偵測停錯位置的車輛,立即提出告警。LPR亦可裝置於賣場停車空間,監控並記錄每台車輛進出時間,釐清有否習慣性停車過夜的現象,甚至為賣場失竊事件提供蛛絲馬跡。

在耕耘iHospital、iBuilding兩大產業應用方案之餘,研華也致力發展iPublic公共空間服務,透過LPR或感測器等前端設備,介接後端110勤指系統、119防災應變系統,協助提升警政與消防安全,並可監控土壤含水量、抽水站水位、閘門開關、橋墩位移量,預防止天然災害。另值得一提,鄰近捷運市府站且即將啟用的智能公車亭,亦是研華iPublic的經典案例之一。

余金樹指出,研華將持續整合硬體設備、不同的產業Domian Know-how,再結合外部ISV或SI力量,依據不同應用主題,分別建構智能化生態系統(Eco-System),加速實踐智能地球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