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martphone為核心的行動支付時代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以Smartphone為核心的行動支付時代

  • DIGITIMES企劃

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加值處處長郭逸樵。
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加值處處長郭逸樵。

行動支付已是各廠商競相角逐的龐大市場,各種支付方法、技術、驗證標準也如火如荼展開,身為台灣電信業者龍頭,在當今的行動支付市場是如何布局的,以及在金管會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後,在台灣產業開始從技轉邁向商轉之路時,如何透過異業合作,共同推動並建構行動支付平台的產業鏈。以下讓中華電信的專家來解說…

行動商務市場發展快速  線上線下支付趨向模糊

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加值處處長郭逸樵針對「台灣行動支付現況與發展」議題做演說。他引述一些媒體與市調單位報導,例如Gartner表示2013年全球行動支付交易額將達2,354億美元,年增44%。而全球使用人數將2012年的2.008億增加到2013年的2.452億人。

另外,在大陸與台灣的網購規模分別是超過人民幣1兆元、新台幣0.66兆元,行動支付也分別有人民幣0.18兆元、新台幣0.01兆元。由這些數據看起來,大家預估行動支付的市場很大,但現實狀況似乎沒有很Match,他認為可能是產業範圍和利基點不一樣,因此以電信業者的角度,來看行動支付的像況。

郭逸樵表示,行動支付也不是這幾年才興起的。有手機的時候就有行動支付(例如839小額付款服務)。也就是早期只有簡訊的時代,就有所謂的行動銀行,支付方法大多以轉帳的方式,亦有小眾的人口在使用。而現在大家把焦點放大,試圖將以新的技術,來取代現有的支付方式。但是任何新的支付方式,必須針對當地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來設計。因此台灣的方法不見得適用於他國,必須符合當地法規。

以台灣行動支付業務發展現況,大致可以分成「遠端支付」和「近端支付」,前者包含電信帳單小額付款、手機QR Code付款、行動銀行繳費轉帳、第三方行動支付。後者有mPOS行動收單、NFC行動支付、Swipy微波支付、HCE(Host Card Emulation)行動支付。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流行,使得上述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形成所謂的O2O(Online to Offline)的環境。在線上行動支付,可透過電信帳單、線上手機信用卡、手機QR扣付款;線下行動支付,可透過NFC、Swipy、HCE、手機QR扣等方式付款。

行動支付好壞優缺  終須符合當地法規

行動支付的技術上,並沒有什麼誰好誰壞、孰優孰缺,最後的關鍵都是在必須符合當地的生活環境和法規。他以肯亞為例,當地有1,700萬人在使用M-Pesa(行動錢幣)服務,是個很成功的產品。當地電信業者與銀行合作,將手機結合銀行帳簿作法,讓當地人可以在雜貨店、加油站等地直接存款、提款,借款,亦可直接簡訊支付,只要用一般功能型手機、透過簡訊方式,就可以付費。目前每個月交易量達到12億美元,等於當地20%的GDP。

M-Pesa的成功,使其也順勢推廣到印度。所以,在當地2G通訊成熟環境下,若業者硬要在當地推出Smartphone的行動支付,應該是很難普及的。至於台灣是否可行呢?由於台灣有許多便利商店、銀行分支機構、信用卡普及,3G環境成熟,大家都用Smartphone,因此基本上已無此需求。由此可知,一個技術要推廣成功,主要還是得針對當地環境與需求來規劃,方能成功。

他表示,大家在意的第三方支付,錢要放在哪裡?以M-Pesa為例,錢是放在電信公司代管的,這時候就要有當地法令來支持這樣的模式才行。但從反向思考來看,要是當地並沒有法令可以去支持可以把錢放在電信公司,因此當地也發展出一套「通訊分鐘貨幣化」的概念,類似易付卡。A利用貨幣換成打電話的分鐘數,若要支付時,也能以分鐘支付給B,B亦可將分鐘數兌換成貨幣,這樣也等於貨幣交易了,是否這樣就能規避當地金管會的法規呢?這種新的觀念,值得大家思考一下。

行動支付服務種類多  中華主推NFC與QR扣

郭逸樵表示,由於電子支付在過去所產生的各種金融交易問題,使得法規上就會比較多的限制,以降低交易風險。例如前陣子台灣發生的LINE詐騙新聞,歹徒就是利用小額付款機制讓受害者付出款項。因此,除了政府的法規修改與規範,中華電信在引進國外的這些新技術,也不見得會照單全收,會依據法令來做適地化,減少行動支付所隱含的各種交易漏洞與風險。

以NFC行動支付服務來說,要滿足三個條件:手機、近端通訊(NFC)、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SE)。NFC的技術規格上,使用13.56MHz頻段,距離4公分,傳輸速度僅200?400Kbps,讓你感應一秒內即可完成交易。具備主動(Reader)、被動(Card Mode)和點對點模式。因此可以實現兩支手機互相感應,完成支付?收款的動作。

NFC手機類型,都須內建安全元件(SE)晶片,可視為實體信用卡。SE放置的地方有三種:內建於RF Modem內(如Google、Galaxy Nexus)、內建於SWP(單線連接協定) SIM卡內(如HTC One X)、內建於SD卡(如HTC Incredible E)。不管是哪種,由於NFC卡片只須極少的電,就算手機沒電而關機時(但電池還有少許電),還是能運作。

上述三種方式中,由於手機最大的通路商是電信業者,因此郭逸樵認為未來台灣NFC手機的主流,將會是第二類,也就是採用SWP SIM卡,因為更換手機時,SIM卡可以移轉,信用卡、金融卡等資料也能跟著新機走。雖說NFC不等於行動付款,但付款卻是NFC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而且不只是金融相關的卡片,連非金融相關的卡(如會員卡、門禁卡、識別證)都能透過OTA下載到SWP SIM卡裡面,變成實體的卡來使用。

由於全球均面臨推展NFC之卡片管理問題,故GSMA國際組織定義了TSM (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授信服務管理)機制,以滿足服務提供者在營運整合之需求,提供單一且安全的卡片下載平台,供消費者下載。

此舉也完善了整個NFC的產業鏈:硬體廠商將NFC晶片放入SIM卡?的電信業者將NFC手機販賣給消費者?消費者透過TSM機制將卡片下載到手機的SE晶片,並進行消費與支付?商店收單後,將單據傳給服務提供者或銀行進行請款。

在很長串的NFC產業鏈中,只要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標準或符合度不好,NFC模式就無法運作。例如讀卡機的終端標準皆不同(有些讀卡機可讀,有些不能讀)。以實務經驗來說,中華電信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做相容性障礙排除,打通NFC產業鏈的各關節。

至於TSM,由於有商機,台灣已經四家公司,包含中華電信、群信公司、聯合國際(前三者主要提供TSM?Wallet系統與NFC OTA服務)以及台灣行動支付公司(給國內金融單位統一支付業者之TSM)。

另外,中華電信的QR扣服務,已與台灣13家主要銀行與22家店家合作,針對無NFC手機而設,可減少一般QR code購物時的麻煩(需輸入個資、宅配地址),加速購物流程。採用其QR扣行動付款,只要三步驟:1.開啟「QR扣」App,2. 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相機(>30萬畫素),拍下海報上的QR碼,3. 選擇支付的信用卡與宅配地址,即可完成付費。

郭逸樵總結,未來無論是近端或遠端交易,將以Smartphone(行動終端與行動網路)為核心;行動支付的產業鏈很長,大家必須攜手合作才能成功;迎接行動支付龐大商機,除交易付款外,可運用行動服務的優點(例如結合行動廣告及行動優惠券),刺激消費者消費意願,增加零售業者之來客率及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