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快閃加資料減量 數位轉型事半功倍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全快閃加資料減量 數位轉型事半功倍

  • 李佳玲台北

隨著AIoT與5G時代來臨,企業基於數位轉型所需,採集和儲存的資料量不斷擴增,且資料型態或運用模式皆與從前大不相同,導致傳統儲存媒體(如SATA、SAS硬碟)效能不敷所需,使得兼具高IOPS、低延遲等優勢的全快閃儲存陣列(All Flash Array)乘勢崛起,躍為儲存設備的主流規格。

台灣戴爾科技集團資深技術顧問張逵榕分析,全快閃躍居主流的驅動因素有三。第一是「價格」,固態硬碟(SSD)與傳統SAS硬碟的價差持續拉近,雖還未到達黃金交叉,但入手價格已為一般企業所接受。

台灣戴爾科技集團資深技術顧問張逵榕。

台灣戴爾科技集團資深技術顧問張逵榕。

其次為「效能」,許多企業擁有ERP、資料庫等老舊關鍵系統,暫時無法汰換,但難以透過程式碼的優化來提升運作效率,欲增進效能、只能更換硬體平台,全快閃堪稱是最能立竿見影的增效選項。

再來是「空間」,礙於物理研發限制,傳統1顆1萬5千轉SAS HDD的最大容量普遍落在1.8TB,反觀現今每顆NVMe SSD的最大容量達15.34TB,未來一年內可望挺升至30TB,等於1顆可抵15顆傳統硬碟,空間上的優勢持續增強。

全快閃vs.傳統陣列  IOPS效能落差5~8倍

張逵榕指出,經由戴爾科技集團內部計算,假設用戶要建立一個延遲低於2毫秒、「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達65TB的儲存環境,若採用搭載1.2TB SAS HDD並實施RAID5的設備,須動用75顆硬碟,最終IOPS為1萬多。

若採用搭載1.92TB NVMe SSD的全快閃陣列,硬碟數量則是20顆,儘管表面上可用容量僅約20TB,但因結合重複資料刪除(去重)及壓縮等資料減量技術,讓可用空間放大3~4倍,仍能滿足用戶設定的有效容量目標,且IOPS高達8萬以上,較傳統陣列高出5~8倍性能。

以前述情境而論,全快閃陣列的要價較傳統陣列高出約40%,但越來越多用戶寧可選擇全快閃,深究其中誘因,一來在於兩者IOPS性能落差巨大,二來則著眼於全快閃的空間運用效果相對優異。

承載75顆SAS HDD的設備佔用8~10U機架空間,衍生的功耗、製冷容量、人力維運成本相當可觀;承載20顆NVMe SSD的全快閃陣列僅佔2U空間,伴隨而來的維運負擔減輕許多,整體ROI反而更佔上風。

獨立CPU專責執行去重壓縮  促成4:1資料縮減功效

由此可見,全快閃陣列的買氣日益增強,實與整合「去重+壓縮」技術至為相關。張逵榕歸納,資料減量技術可望為企業帶來多重效益,首先伴隨行動裝置、5G、串流媒體大行其道,使企業所需處理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量呈幾何級數爆增,急需不斷擴展儲存裝置,若按傳統評估與採購模式,勢必趕不上需求變化,一旦藉由資料減量營造空間放大效果,便能有效減緩採購壓力。

再來有不少人好奇,4~5年前業界就已提倡去重和壓縮概念,但始終未能蔚為風潮,如今為何重提舊事?其中差異在於儲存結構的變化。當年全快閃設備搭載前一代SAS SSD儲存媒體,靠著消耗控制器CPU達到減量效果,有折損I/O效能之虞,故用戶多半將它用於非線上或開發環境。

反觀搭載新一代NVMe SSD媒體的全快閃陣列,開始運用獨立晶片處理器執行去重及壓縮運算任務,卸載控制器的負荷,藉此維持高效能不墜,所以能承擔一線儲存設備重任、直接提供線上即時I/O。

戴爾科技集團提供的Dell EMC PowerStore,即是充份彰顯新一代全快閃價值的寫照。它定位於少見的中高階設備位階,卻同時支援原本僅見於高階設備的NVMe與儲存級記憶體(SCM)兩項儲存媒體,性價比優勢至為顯著。

其次藉由獨立CPU在線上直接執行去重及壓縮,而非採取業界慣用的Post-Process Dedupe模式,憑藉此一有利條件,讓PowerStore得以提出4:1資料縮減保障承諾。

此外PowerStore內建AI/ML引擎,由系統自動執行初始Volume放置、轉移、負載平衡或問題排除等勞力密集流程,減少IT人員手動管理儲存設備的負擔。

另值得一提,PowerStore新推出Anytime Upgrade 計畫,讓用戶得於合約期限更換設備型號或次一世代新機種,或以折扣價購進第二座PowerStore設備、進行橫向擴展,藉此提升效能,滿足不斷加重的前端應用運算負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