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穩結構化佈線基本功 蓄積數位轉型即戰力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扎穩結構化佈線基本功 蓄積數位轉型即戰力

裕桐科技總經理梁化楠指出,企業追逐新的資料中心標準、速度或線材之餘,必須一併深思後續的維運管理問題,避免日後機櫃形成大瀑布亂象。
裕桐科技總經理梁化楠指出,企業追逐新的資料中心標準、速度或線材之餘,必須一併深思後續的維運管理問題,避免日後機櫃形成大瀑布亂象。

細數近十年來ICT發展速度之快,著實令人目不暇給,連帶也讓企業主、IT從業人員備感壓力;因為他們都知道,未來的網路世界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不僅會有各式網路應用蓬勃興起,且最終使用者對網路效能及穩定度的要求,也會一天比一天嚴苛,反觀他們目前所維運的資料中心,能否支撐今後一切發展的可能性?很顯然的,挑戰並不算小。

去年(2017)下半期間,在全球整合式佈線方案市場佔有重要一席之地的CommScope,曾針對前述重大議題舉辦研討會,其北亞區銷售副總裁陳嵐在會中特別點明,舉凡行動應用的蓬勃發展、IoT感測與定位促成大數據發展,乃至低延遲應用的崛起,是值得企業密切關注的三大趨勢,它們將驅動資料中心加速朝向雲端運算、物聯網、頻寬激增等方向邁進;此外在智慧建築場域,也同樣受到這些趨勢浪潮的影響,必須為日後語音與數據、Wi-Fi、控制、安防、傳感、數位顯示、室內無線覆蓋、LED燈、視聽等多元整合應用環境的到來,預先打好堅實基礎。

不少企業花大錢購置高檔網路設備或伺服器,卻僅願意用低廉價格隨便找廠商拉佈線系統,導致機櫃無從整線,未來遭遇問題也不知從何查線;這些為人輕忽的細節,恐成為阻礙數位轉型的絆腳石。

不少企業花大錢購置高檔網路設備或伺服器,卻僅願意用低廉價格隨便找廠商拉佈線系統,導致機櫃無從整線,未來遭遇問題也不知從何查線;這些為人輕忽的細節,恐成為阻礙數位轉型的絆腳石。

打好佈線基礎,換得10~15年長治久安

由此觀之,不管企業或建築樓宇,都需要設法建構高效能、高品質、傳輸無障礙的連接基礎,藉以支撐未來應用發展,滿足這些需求的最佳解方,無疑正是結構化綜合佈線。有專家曾說,只要結構化佈線系統規劃評估得當,則今後10到15年,可能無需進行大幅變更、或是重新拉線,即能順應未來需求,顯見佈線一事確實至關重大。

一談到此問題,想必不少有危機意識的MIS,不管出於自願或老闆交待,都會趕緊動起來,埋首書堆鑽研最新標準、速度、線材等相關知識,認真把Cat.8、OM5多模光纖等等被喻為下世代主流的技術讀透透。

多讀書以掌握未來趨勢,絕不是壞事,但投入結構化佈線領域逾20年的裕桐科技總經理梁化楠認為,最新的標準、速度或線材,其實都未必是影響資料中心成敗的關鍵,如果只著重這些環節,而忽略如何管理,紮實地將應該有的佈線路徑、整線機構佈置妥當,可以預見,日後機櫃前後仍可能有雜亂的「瀑布」阻礙設備通風散熱,且一旦網路出現問題,就是維運人員惡夢的開始,連查線都不知從何查起。

這樣的機房,不論擁有多先進的網路設備、伺服器,或號稱能支援高速傳輸的線材,依舊猶如坑坑洞洞的道路,跑在路上的車輛(意指各式各樣數位化服務),姑且不論能跑多快,該擔心的,是它們會不會翻車!

多年前,梁化楠曾參與一家被動元件廠的新機房建置工程,發現該客戶已採用某外商廠牌Top-of-Rack(ToR)交換器,而邊緣交換器與核心交換器之間的連接線材,是當時堪稱新穎的Direct Attach Cable,而日後伺服器與交換器之間的連接,也將採用此類線材,儘管客戶曾為了導入這般先進線材而興奮,並未多加顧慮後續維運問題,殊不知經過專家一番提點,才赫然看出端倪;這家交換器原廠提供之線材,僅有5公尺長度,與當初規劃不同設備各自擺放的機櫃位置一比較,立即浮現距離不足的大問題,若繼續照單全收採用,等於無法使用結構化的櫃對櫃佈線系統。

原始設計出錯,恐形成日後維運的大災難

再者兩台核心交換器所搭配的機架配件,並非常見的「耳朵」,而是滑軌,但該案規劃採用的兩柱式配線機架,無法鎖上滑軌,也可謂另一棘手難題。所幸佈線廠商富含專業知識與實戰歷練,立馬決定調整各設備的位置,做了換櫃換U的決定,才有效突破5公尺長度、無法鎖滑軌等限制;只要用戶未來上機櫃的伺服器,不再持續採用Direct Attach Cable,而是回歸常見的櫃對櫃佈線架構,或是即使傾向續用Direct Attach Cable,也改用其他廠牌最長可達15公尺的產品,就能避免徒增後續維運上的困擾。

前述真實案例,堪稱機房佈線的經典教材之一,且蘊含幾個發人深省的課題。首先企業要走TOR、EOR或MOR架構其實皆可,但必須先行選定最終架構,至於如何選定最適架構,則端視環境(例如機房空間大小)及應用需求而定,切忌本末倒置,先決定設備、再挑選應用,如此將迫使佈線僅能被動配合,讓線材距離不足的因子埋下伏筆,恐成為日後令維運人員欲哭無淚的難解習題。

其次企業必須切記,原始架構不正確,勢必釀成日後維運的大麻煩,以上述5米Direct Cable為例,若用戶執意採用這般架構,唯一的合理理由,便是假定未來永遠不需要動到線路,然而設備營運期限總有盡頭,終究有動線的一天,除非業主甘願日後升級或轉換新系統時,每回大費周章施工無所謂,否則前述唯一的合理假設根本不存在,既然如此,一開始就必須亡羊捕牢,把註定不對的架構調整至對的方向;又或者,曾有企業委託不諳機房營運的廠商協助規劃佈線,竟天兵似地在薄如1U的理線槽中,硬是塞入滿滿24條Patch Cord,其合理的佈置空間至少2U以上,足見這個設計悖逆常理,不消多說,肯定讓日後的整線與維護無以為繼,同樣是原始架構錯誤之例。

再者企業選擇的系統整合商是否正確合適,其實相當關鍵。事實上,欲扮演稱職的結構化佈線SI廠商著實不易,不但需要多讀書,更重要的還得不斷累積實務經驗,只因綜合佈線系統原廠鮮少在台灣設立分公司,沒人可幫SI解惑,SI唯一持續精進之路,便是善用做中學的機會,利用難免犯錯、撞壁的過程,努力尋求解決之道,只要找出方法,便可內化為自身的火候實力。

實務經驗究竟有多重要?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往往能牽引出莫大價值。以機房搬遷為例,倘若業主從事的生意,具有24小時不間斷特質,那麼他所能容忍的搬遷停機時間,自然極為短暫,包括從原機櫃拆下主機設備,將設備搬移到新機櫃所在位置,最後把機器安裝完畢,整段過程亦不容許拖泥帶水;有經驗的SI會傾向由同一人同時負責拆、運、裝等三段作業,而非交由3個不同人員各司其職,只因如果裝機者只負責裝機,未曾歷經拆機過程,有時可能陷入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安裝的窘境,這些躊躇不決而耗費的時間,容易成為專案未能如期達陣的致命因素。

持平而論,結構化佈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絕非本文有限篇幅可道盡精髓。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企業想利用網路線單純跑網路封包,或另外想跑專線電話、傳真機、分機電話、數位監控、無線網路、環境監控甚或IoT感測定位...等等多樣化應用,也就是以結構化佈線系統為基底,建構Unifi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不管發展方向為何,都值得遵照國際標準指引,施作結構化佈線系統,預先排除日後系統升級、除錯及維護的障礙,如此才能心無旁鶩推動數位轉型。

裕桐科技總經理梁化楠先生,將於4/17舉辦的「企業機房論壇--與業務共同成長的資訊蜂巢」擔任Keynote講師,發表「廠商不願告訴你的真相」,活動完全免費,欲知ZMAN密技,歡迎機房網管人報名2018年最具規模的Data Center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