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行動辦公室需求 企業宜審慎佈建無線網路 智慧應用 影音

著眼行動辦公室需求 企業宜審慎佈建無線網路

  • DIGITIMES企劃

企業意欲打造全無線辦公室,勢將對Wi-Fi無線網路多所倚賴,在進行網路規劃與佈建時,務須重視安全性與管理性。來源:EE LIMITED
企業意欲打造全無線辦公室,勢將對Wi-Fi無線網路多所倚賴,在進行網路規劃與佈建時,務須重視安全性與管理性。來源:EE LIMITED

時值BYOD蔚為風潮之際,理所當然,企業對於Wi-Fi無線網路的依賴度勢必攀高;然然而同樣的Wi-Fi,幾年前主要為筆記型電腦所用,如今則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為用,不管在於前端的存取方式或應用型態,都出現明顯歧異,管理方式亦需隨之調整。

對於企業IT人員而言,縱然拜BYOD、CYOD乃至IT消費化趨勢成形,致使無線區域網路建置需求大增,但追根究底,源起於1997年的無線區域網路,至今絕非新鮮名詞。

一路發展10餘年,無線區域網路所採用之IEEE 802.11系列標準,業已歷經多次演進,從1999年的802.11a(透過5GHz頻段實現54Mbit/s速率)、802.11b(透過2.4GHz頻段實現11Mbit/s速率),2003年的802.11g(透過2.4GHz頻段實現54Mbit/s速率),2009年的802.11n(支援MIMO及HT40,理論上最大速率為600Mbit/s),直至2013年問世的802.11ac,最大理論傳輸速率上看6.93Gbit/s,前後增速幅度已達數百倍之多。

儘管傳輸速率巨幅揚升,但持平而論,這10多年來,無線區域網路在於安全性、管理性等方面的進步幅度,遠遠不如速率上的提升;在此前提下,企業若欲援引Wi-Fi無線網路,藉以貫徹BYOD政策,姑且先不談時下先進技術,最起碼,有一些基本的觀念思維,必須先加以導正。

最顯而易見的基礎原則,即是企業不宜繼續走Fat AP路線,而應採用Thin AP。所謂Fat AP,意指傳統多功能型無線網路架構,係將WLAN的物理層、用戶資料加密、用戶認證、QoS、網路管理、漫遊技術及其他應用層的功能,通通集於一身,導致結構複雜且難被集中管控,然早期企業考量及建置成本與時間,普遍傾向以Fat AP作為無線網路解決方案。

採行Thin AP架構  有助強化安全與管理

為何時至今日,Fat AP已愈來愈不適用於企業網路環境?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於管理性與安全性。如前所述,Fat AP無法被集中管控,因此管理者必須詳加掌握個別無線基地台的一切資訊,如果基地台為數不多,還沒有大礙,但如今因應行動辦公室需求,必須大幅提升基地台建置數量,同時需要掌握大量行動裝置的連線資訊,此時倘若採用Fat AP,肯定會令管理者不堪負荷。

若採用 Thin AP架構,管理者僅需要在WLAN Switch集中執行,便可一次針對大量基地台進行設定或除錯,大幅減少人力工時的消耗。

至於安全性部分,眾所周知,企業理應選擇採用WPA2加密機制,始可大幅墊高駭客或有心人士的破解難度,但如果沿用Fat AP,恐怕就得屈就於WEP加密技術,甚至沿用Pre-shared key的金鑰分享模式,實在難以確保無線網路安全。

反觀Thin AP則不同,不僅可支援WPA2 AES-CCM加密方式,且現今相關產品已普遍內建無線入侵防禦系統(WIPS)、或是無線入侵偵測系統(WIDS),足以協助管理偵查甚或阻斷非屬合法授權的基地台,並且偵測並判別合法使用者、非法使用者(後者意即連線到非法AP或干擾AP的使用者),繼而即時阻絕特定使用者無線網路卡之連線,同時防範Authentication/Deauthentication floods、Probe request flood或Fake AP flood等等無線DoS攻擊,以及Sequence Number、EAPrate、Station Disconnect、AP Impersonation等Man-in-the-Middle攻擊。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無線網路的加密範圍,僅涵蓋加密使用者的無線網路卡直到AP這段路徑,意圖不良的人士,只需要鎖定一些置於公共區域的AP(通常缺乏安全管控),並在AP後端擷取資料即可,加密與否對他而言,完全不構成阻礙。

然而如果運用Thin AP搭配WLAN Switch,則會將加密範圍,從使用者的無線網路卡一路縱深到資訊機房,更可有效防止意圖不良的使用者擷取機敏資料。

而最根本的關鍵在於,Thin AP上頭並未存放加密方法、加密金鑰、RADIUS資訊等等任何具有價值的資料,足以避免AP遭人竊取並破解安全資訊。

再者,WLAN Switch本身可支援IPSec與PPTP VPN Tunnel,對於亟需採用VPN連線的用戶,無疑是省卻了額外設備的採購及維護支出,亦算是美事一樁。

取材新穎技術  加速打造全無線辦公室

當然,要實現所謂的全無線辦公室(All-Wireless Office)、甚至是全無線工作空間(All-Wireless Workspace)願景,Thin AP只是入門的起點,尚需搭配諸多配套措施,甚至取決於一些站在時代尖端的先進技術,例如Aruba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Centric)所發展的相關解決方案,便頗能迎合BYOD、CYOD或IT消費化趨勢。

幾年前,Aruba即已提出Mobile Virtual Enterprise架構,旨在將無線網路、有線網路、VPN一併納管於其AirWave平台,藉此將無線存取控管機能,一路延展至有線網路或遠端網路等其他環境;換言之,無論使用者是藉由無線網路、有線網路或VPN連結企業網路,皆適用於相同的安全控管機制,以及一致性的上網體驗,即便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同樣也不例外。

此外,該公司還推出一項堪稱特殊的ClientMatch技術,其可確使任何在公司環境使用的行動裝置,都能順暢地漫遊連結到最適當的AP,維持其存取行為的流暢穩定,不僅如此,前端使用者在享用此項技術時,也完全不需執行任何設定。

而在Mobile Virtual Enterprise架構後,Aruba又提出Mobility-Defined Networks(MDN)全新架構,蘊含較以往更為強大安全機制,比方說在ArubaOS 6.4新版作業平台當中內建次世代行動防火牆,可透過DPI技術檢測第4到7層網路流量,依據傳遞內容實施最佳QoS及防護控制,而現今可辨識的App應用程式超過1,500種。

另一方面,Aruba提供的新版ClearPass存取管理系統,開始提供RESTful API與Data Feeds機制,故而輕易整合諸多第三方系統,例如安全事件管理(SIEM)系統,抑或諸如MobileIron、AirWatch等等行動裝置管理(MDM)解決方案,以利企業營造端對端安全連網環境。

總括而論,意欲維持無線網路安全,以避免無線網路環境對有線骨幹網路構成過多的影響與衝擊,企業在佈建無線網路之際,所需顧及的面向甚多,儘管未必需要追逐特定廠牌的獨特技術,但有若干基本要領,仍需加以留意。

首先是無線基地台的射頻(Radio Frequency)管理,包括自動偵測鄰近AP干擾功能、自動修復無線網路覆蓋漏洞功能,乃至於基地台自動負載平衡功能,皆為箇中重點。

其次是前述提到的WIPS與WIDS的部署,以及安全認證授權、防火牆及加密機制的建立。針對防火牆部分,一般WLAN Switch皆可提供Stateful Firewall功能,能依據不同的使用者群組,再以認證機制確認使用身分的合法性後,開始施以不同的管控政策,而系統另可檢視任一使用者的連線狀態,包含其所連線的基地台、漫遊歷程,以及連線Session等種種資訊,另外,無線防火牆功能亦可同時適用於有線網路,以及任何廠牌的無線AP。

除此之外,企業亦需針對無線網路漫遊多所琢磨。在BYOD或CYOD情境下,標榜員工只要在公司環境之內,不論任何時間身處任何樓層、任何區域,使用任何裝置連結企業網路,理應暢通無虞,因而對於無線網路漫遊倚賴甚深;在此前提下,企業務須兼顧同一台 WLAN Switch、不同WLAN Switch或跨IP網段等種種漫遊情境的支援能力,俾使使用者的應用程式連線或資料傳輸,不會因為漫遊而讓Session中斷,而包括802.1x等相關認證資訊,也絕不會因為漫遊而需要重新登入,真正實現無縫隙漫遊的妙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