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專業歧異 SI角色日益重要 智慧應用 影音

智慧建築專業歧異 SI角色日益重要

  • DIGITIMES企劃

擘畫未來城市藍圖,建築智慧智慧化將是不可或缺的要件。(Siemens)
擘畫未來城市藍圖,建築智慧智慧化將是不可或缺的要件。(Siemens)

智慧建築必須整合建築與IT兩種業者,然而這兩種產業各自的高度專業門檻與不同應用族群,使得長期以來均無任何交集,因此要將兩方專業整合到同一領域,必須依賴系統整合廠商(SI)的從中斡旋黏接,才能使得建築自動化目標竟其全功。

自動化SI業者在智慧建築領域中將會扮演哪些角色?發揮哪些功能?可以先從建案整體架構來看,一座建築從零到有,所牽涉專業相當多,不同部分由不同領域廠商負責,自動化這一環,屬於水電標中的弱電部分,水電標的取得者主要是工程顧問公司,工程顧問公司再將弱電工程發包出去給系統整合廠商,整條產業供應鏈從最上游而下,依序是自動化產品供應商、系統整合商、工程顧問公司、建築業者。

小標:黏合產業鏈兩端 SI功能不容質疑

由此可以看到,系統整合與工程顧問分別連接供應鏈的兩端,因此必須負責自動化與建築兩種不同產業的專業語言轉譯,工程顧問公司必須提出建築導入自動化後的藍圖,讓建商了解整體架構,同時也必須能對施工單位具體溝通工程細節,因此必須同時具有大方向的願景規劃與細節土木工程能力。

系統整合廠商雖不須直接面對建商,不過並不表示對建築知識可以完全忽視,由於智慧建築的自動化架構必須與建體合一,因此在管線的埋設、建築周邊的整合,都要有一定專業知識,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成本與效益的雙重考量下,找到適合的自動化產品,將之整合成工程顧問公司所需要的系統,因此身段柔軟、專業知識充足,便成為系統整合廠商在產業生存的必備條件。

這種運作模式雖然看來不夠扁平,整個架構分工高達4層之多,不過由於智慧建築所涉及的專業鴻溝太深,可說是此領域的「必要之惡」。舉一個案例來看,目前在台灣智慧建築建案中,以遠雄建設位於桃園林口的「未來城」知名度最高,遠雄在進行未來城的智慧工程時,選擇跳過工程顧問公司,直接找上自動化產品業者,因此頻頻出現溝通不良的窘況,該公司就曾表示,兩者合作一直有著雞同鴨講的問題,在溝通時光是因為專業思維不同而大費周章,因此會覺得自動化廠商姿態過高,不願放下身段來合作。

其實這就是沒有系統整合廠商從中斡旋的結果,因為對自動化廠商來說,目前智慧建築相對其他領域的數量並不大,對營收貢獻也還不如其他產品,因此對智慧建築市場所抱持的態度仍稱不上積極,而對建築業者而言,自動化、多媒體設備只是建案中的一個賣點,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需求彈性相當大,與其老是跟IT廠商「橋」半天,還不如就直接放棄自動化,將心力投注在建築品質的提升。在這兩者之間,如果有系統整合廠商從中穿針引線,對IT廠商來說,他專業知識清楚,溝通容易,對建商來說,他身段柔軟,願意站在建商角度思考,兩者的合作將更為容易。

小標:系統不整合 智慧建築徒增困擾

除了扮演自動化廠商與建商之間的黏合劑外,系統整合廠商最主要的價值還包括技術方面層面,智慧建築有所謂的「VDI」系統,VDI分別指的是聲音(Voice)、資料(Data)、網際網路(Internet)3種技術,這些相異系統在其他領域多是各自獨立少有整合,但在舒適便利為前提的智慧住宅概念中,這些系統必須全部整合,提供給住戶一個簡潔的介面,否則就會出現燈光有燈光的開關、監控有監控的螢幕、空調有空調的遙控器,這些介面散落家中各處,要操作還得穿門過戶,徒增困擾。

而對住戶來說,自動化設備只是增加住宅的附加價值而非主體價值,如果有當然最好,沒有的話房子也是照樣住,並不會損失什麼,因此在自動化設備要求上,住戶的第一要求是便利,與其功能多樣操作複雜,住戶寧願選擇單一功能但操作簡單的系統,開個燈要找遍六、七支遙控器,即使這個系統能夠提供各種情境設定,也不會是住戶想要的系統。要解決這種問題,端賴系統業者進行整合,當然除了系統整合外,介面簡化也是問題之一,讓住戶以最簡潔的操作控制家中系統,系統廠商的優勢才會突顯。

前面提到的都是系統整合廠商在建案初期與建構中所面臨的問題,多數業者也將目光聚焦於此,而較少注意到完工後的使用階段,雖然智慧建築的自動化架構維修,多由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不過實際建置者是系統整合業者,因此仍有必要了解。

小標:台灣SI規模不大 帶來智慧建築市場隱憂

在維修階段,系統整合業者主要的問題是企業規模不大,相對於智慧建築產業鏈中的其他廠商,台灣系統整合業者的規模多屬於中小企業,雖然中小企業有著戰鬥力強、彈性十足,可與客戶充分配合的特色,可以做出完全客製化的創新系統,不過由於規模有限,只要市場出現大變動,就會有一群SI業者被取代,再從建築端來看,一座建物的使用期間約在30~50年左右,如果導入智慧建築系統,而住戶於購屋時有與建築公司簽約,保證在居住期間這些設備都可運作,則這套系統就必須能持續運作接近50年。

當然,沒有一種技術及設備能夠保證運轉50年而不故障,因此適度的維修、更替仍會被住戶所接受,但問題在於當初建置系統或簽下維修契約的系統整合業者,在這50年間能不能順利的存活下去而不發生倒閉的狀況?建築業者在找尋合作的系統整合業者時,這點就必須多所考量,否則屆時若發生最糟的情況,建商難免會挨上住戶一告,當初建置IT的附加價值將完全歸零。

然而即使再穩健的企業,也無法保證其營運一定順暢,永遠不會發生意外,因此系統整合業者在制定規格時,可採開放式架構,向建築業者保證,該系統具有高度相容性,若系統整合廠商無法繼續盡維修之責,仍可在市場上找到可接手的相同業者,讓建商與住戶在未來仍有配合廠商選擇權,這樣一來對企業本身與住戶兩者皆有保障,如此將可提升建商的信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