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島的危與機

半導體與地緣政治

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再創奇蹟?
半導體與供應鏈為台灣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戰略武器,而在COVID-19 疫情期間,半導體供需失衡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聚焦台灣的樞紐角色更甚以往。然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底是懷璧其罪,還是護國神山?近年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顛覆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力甚至可能遠大於技術創新與經營變革。

定價:380元 正式開賣售價:350元
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再創奇蹟?

半導體與供應鏈為台灣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戰略武器,而在COVID-19 疫情期間,半導體供需失衡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聚焦台灣的樞紐角色更甚以往。然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底是懷璧其罪,還是護國神山?近年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顛覆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力甚至可能遠大於技術創新與經營變革。

本書兩位作者分別為超過30餘年資歷的科技產業分析師,並為身經百戰的跨界創業與產業專家,另曾主持及帶領過多項政府企業顧問研究專案計劃,以及亞洲供應鏈研究分析團隊,他們透過本書深刻回望半導體的產業變遷,如何在張忠謀、蔡明介等多位時代英雄帶領之下,成就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世界地位,並分析競爭對手如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等代表性企業的經營戰略,如何影響著各自發展的腳步。

今時今日,面臨美中兩國的利益衝突,不僅讓位處前線的台灣再聞煙硝味,也必須在與日韓的競合、東協南亞國家的緊追下,思考如何延續半導體產業的現有優勢。本書結合作者多年的產業研究經驗,寫下對時局的觀察,希望提供不同視角的省思,思考「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觀察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我強烈推薦所有在半導體產業工作的從業人員、甚至有意投入半導體產業的大學生及研究生都仔細閱讀此書,這將有助於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貌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張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

推薦序
自序
楔子
第一部/前世:半導體業的發展脈絡
第一章 半導體業的濫觴
  • 從基爾比到葛洛夫/從技術驅動到應用驅動的新時代/從電晶體到積體電路
第二章 產業的英雄群相
  • 英特爾的葛洛夫/葛洛夫之後,「誰是英雄」?
第二部/今生:全球半導體業的現況
第一章 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產銷結構
  • 高度分工的半導體業/多元分工體系,無人可以壟斷/從供應鏈觀察世界半導體工業/半導體業的產業特色
第二章 從品牌市場端觀察
  • 供需平衡的時代飄然遠去/全球半導體市場究竟是誰家天下?/全球第一與台灣第一之爭
第三章 從供應鏈觀察
  • 晶圓代工/封測產業/設備材料/EDA 設計工具與矽智財/零件通路與其他
第四章 從應用市場端觀察
  • 電腦運算/通信/車用/消費性電子/工業用(含政府、國防)
第三部/產業的重要轉折點
第一章 從電腦、行動通訊到萬物連網的新時代
第二章 從產品驅動到應用驅動
第三章 半導體龍頭企業的戰略分析
  • 半導體王者:英特爾/市場獨走:台積電/垂直整合的典範:三星電子
第四部/未來:半導體業的展望
第一章 國際分工:地緣政治與半導體之間的距離
  • 半導體產業的四強競合關係/台美聯盟:供需互賴下的新變數/新的變數:英特爾的布局與ESG 的挑戰/台日合作:互利共榮前景可期/孤立的韓國:韓國的企圖與軟肋/崛起的中國:撞牆或突圍?/歐洲再起:疫情下的痛定思痛/亞洲新興國家:印度成下一大國?
第二章 美中格局下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
  • 策略發想(Strategy initiative)/策略選擇(Strategy choice)/策略落實(Strategy implementation)/以內需優化產業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力/結語:我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作者序

後冷戰時期,國際經貿受惠於穩定的政治環境而蓬勃發展,從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大約30年,在全球化的大架構下,世界貿易往來井然有序,分工上下有別。進入2020年後,Covid 19疫情、供應鏈斷鏈、地緣政治、通貨膨脹等四大變數接踵而來,產業前進的路徑脫離歷史的陳規劇烈變動。當中,台灣的半導體與供應鏈更是深受地緣政治的影響。

美國與中國隔著太平洋對陣,雙方政治角力移轉到印太地區。美國、日本、印度及澳洲組建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自2021年開始高頻率的互動,也被視為周邊國家對中國區域影響力日增的回應。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選擇在東京正式宣布推動「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印度作為未來全球第一大人口國與第三大經濟體,預期將會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盟國。

美中不只在意識形態上針鋒相對,更進一步在高科技領域上競逐領先地位。中國人口眾多,以手機為平台建構了一個網路大國,以國內市場驅動應用,帶來與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產業新動能。另一方面,2019年迄今,美國採取了貿易制裁、技術制裁、生態系制裁的三階段措施,有系統地阻撓華為取得關鍵晶片;2022年又施壓荷蘭半導體設備廠ASML禁售微影設備給中國,都具體展現產業與科技實力甚至國力的密切關係。

Covid-19疫情期間供應鏈斷鏈,半導體供需失衡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半導體產業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等特色,毫無疑問地已是國家級的戰略性產業。美國川普、拜登兩任總統都強調「有意義地掌握供應鏈」,並積極重建美國半導體製造能力,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甚至特別提到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強調必須以國際合作維護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的供應穩定。

東亞島弧上的日本、韓國、台灣因位在美蘇勢力交界,戰略地位重要,曾被稱為「第一島鏈」;經過半世紀科技產業的加持之後共構出「科技島鏈」,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取代的一環。在不斷的鼓吹軟體是王道的網路時代裡,供應鏈的價值最近也被重新定位,尤其2021年半導體大缺貨後,聚焦台灣的樞紐角色更甚以往。同年7月,美日在第一島鏈上的奄美大島進行「東方之盾」(Orient Shield)聯合軍演,這是兩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劍指台海的穩定與安全。

世局多變,台灣許久未曾有這麼多的關切,但也有很多人提及地緣政治的變化已經成台灣半導體業最大的風險,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觀察台灣產業的未來。

這十年來,因應智慧型手機及伴隨而來的物聯網商機興起,市場需求益趨多元,分散型的生產體系醞釀成形,在地產業與經濟的連動愈來愈重要。在中美兩極分立的世界體系之下,台灣掌握了半導體與供應鏈兩大優勢,將會是東協國家、南亞等新興市場絕佳的戰略夥伴。

台灣有800家上市櫃的電子公司,2022年營收加總可望上看1兆美元;若從負面角度思考,您可以說是百萬人焚膏繼晷「賣肝」的成果,但從正面角度出發,沒有電子業,台灣何去何從。我試著以多年的產業研究經驗,寫下我對時局的觀察,希望提供不同視角的省思。

從事這個行業最大的樂趣就是菁英匯聚,「三人行,必有我師」,關鍵在於您選擇哪樣的企業,用什麼心態工作。身為科技媒體創辦人,我有很多機會接觸頂尖企業領導人,也有機會從美中日韓台,甚至德國、印度的角度觀察地緣政治與半導體的關係。

地緣政治成為台灣最難預測,也最脆弱的一環,也最需要打破框架的政策創意。我們不能老是自嘲「沒有共識,就是最大的共識」。時代變了,產業的發展模式必須與時俱進,台灣進步了嗎?

美國、日本、歐盟甚至印度都提出與台灣產業結盟的需求或期待,台灣在人才與土地等基礎條件上捉襟見肘,對外的確得尋求全世界的合作,但所有的產業戰略都應該回歸如何提升本土的附加價值,全面性提高長期競爭力,方能成為真正的「東方之盾」。

在G2的大格局下,針對未來10年、20年,我們該如何研擬產業戰略,規劃出一套產業發展藍圖,並成為產業發展的共識。沒有好的產業戰略,或不斷地討論、更新競爭策略與資訊,台灣落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境也不是不可能!

林本堅中研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
宣明智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
張 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
焦佑鈞華邦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
陳良基前科技部部長、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簡山傑聯華電子總經理

黃欽勇

DIGITIMES《電子時報》創辦人,37年科技產業分析師,亦為身經百戰的跨界創業與產業專家。一路見證從個人電腦、行動通信到物聯網時代變革。多次受邀全球展會演講與知名院校授課。現任華航董事、玉山科技協會理事等。

黃逸平

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學士、美國RPI電機碩士、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為晶圓廠工程師。現任DIGITIMES事業發展中心副總,並擔任多項政府與企業顧問研究專案計畫主持人、帶領亞洲供應鏈研究分析師團隊、並經營DIGITIMES英文網站DIGITIMES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