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賽末風:鐘樓怪人的時空穿越

林一平手繪之卻柏(左)與戴克斯特拉(右)。林一平

資訊科系的學生在修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s)這堂課時,都會學到賽末風(semaphore),這是一種不需要使用忙碌等待(busy waiting)的方法,可控制一個共享資源,讓多個用戶能彼此不受干擾的使用。運用於作業系統的賽末風是一位算是我老師輩的、脾氣不太好的朋友的發明。他是荷蘭電腦科學家戴克斯特拉(Edsger W. Dijkstra;圖一)。

我第一次看到賽末風這個詞兒是在讀雨果小說《鐘樓怪人》時,當中緣由說來話長。這牽涉到另一個名詞電報(Telegraph)。這詞兒最早出現於1793年的「Telegramme」,意指利用視覺通訊系統(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來傳送信息,並無「電」的意思。

第一個視覺信息(Optical Telegraph)系統則是賽末風(Semaphore)。賽末風有兩個手臂,架在高塔上。遠方的人們可看到手臂擺出不同姿勢,代表不同訊息。為了將賽末風信息(Semaphore Telegraph)傳得更遠,賽末風高塔會建在制高點的山丘,稱為Telegraph Hill。而為了看清楚遠方的賽末風手臂,接受信息者往往會使用望遠鏡,造成那個時代望遠鏡的熱賣。

發明賽末風的卻柏(Claude Chappe)於1793年說:「很多人認為法國太大,無法貫徹政令,因此不能組成共和國。對這些悲觀的人,最好的回應是賽末風的建立。賽末風縮短了距離,在某種程度上,能將龐大的人口聚集在一起,聆聽政府的旨意。」不過賽末風也有很多缺點。例如拿破崙被囚禁,趁著起霧,越獄而逃,賽末風的訊號因濃霧而無法傳遞,讓拿破崙成功的脫身。

電報發明後,傳送成本是賽末風的30分之一。賽末風很快被取代而沒落。因此電報的發明宣告視覺通訊的沒落。而隨著電報的普及,各地亦出現了使用專門利用電報傳送新聞的機構,即現時的通訊社。當中路透(Reuters)於1851年在倫敦成立,是最早的通訊社之一。今日不但賽末風被淘汰,電報也被淘汰了。法國的卡斯泰爾諾達(Castelnaudary)仍然保留一個賽末風,成為歷史的見證。

我讀雨果小說《鐘樓怪人》有一段敘述聖敘爾皮斯教堂(Saint-Sulpice) 的文字,提到這座教堂有兩個塔樓,上頭架著telegraphe。英文小說寫著:「the telegraph, contorted and grimacing, forms an admirable accident upon their roofs. 」在網路上看到所有中文翻譯都將這段文字中的telegraph翻譯成「電報天線」,並不正確。聖敘爾皮斯教堂上的telegraphe是賽末風,和電報天線毫無關係。賽末風兩個手臂是塗成黑色的,因此雨果稱之為「a great black insect」,而contorted (扭曲) 及 grimacing (怪相、鬼臉)是在形容賽末風手臂的擺動。

不過賽末風到了十八世紀才發明,在《鐘樓怪人》故事發生的年代,是看不到賽末風的,雨果寫錯了。我應該是指出雨果這位大文豪錯誤的第一位!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