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觀西集之二─英淪散島:菁英弄臣 憤民苦主

領導與民眾因為「不知常」都可能選擇不走常道,但是「妄作兇」的後果會逼促他們回復常道。英國戰後至今的反復演變就是個活生生的實例。圖左一:英首相梅伊,左四:前英相卡麥隆,右一:英外相強森。法新社

相關閱讀:觀西集之一 ─ G19+1:英美恣意孤行 德歐維繫全球

郭台銘常提「政治是為經濟服務,而不是經濟是替政治服務。(註1)」3年前九合一選舉時被扭曲為政府與財團掛鉤的意思。上週美國三大頭白宮記者會次日,郭董舊話重提,多了點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氣概。這條郭語錄屬於「觀復知常」裡所謂的「常」。領導與民眾因為「不知常」都可能選擇不走常道,但是「妄作兇」的後果會逼促他們回復常道。英國戰後至今的反復演變就是個活生生的實例,華人詩文裡的「英倫三島」如今渙散到有可能回復三國舊界。

蘇格蘭獨立與脫歐兩場公投提醒我們英國極其獨特,帝國與菁英既是它舉世無雙的光榮傳統,亦是它至今不散的政治陰魂。聯合王國本身就是「政治為經濟服務」的產物。1695年蘇格蘭國會特許成立蘇格蘭公司以與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競爭。赴巴拿馬拓殖貿易的投機宣傳吸納了蘇格蘭近3成的流動資金。這個舉國狂熱的小帝國行動,在得不到英格蘭資金與軍事協助的情況下,不敵西班牙攻擊而覆滅。為了解決龐大債務與海外殖民事業需要,1706年兩國乃簽定聯合條約,結合為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人如亞當斯密與瓦特為大英霸業打下精神與物質基礎,兩百年的帝國經營則樹立了菁英教育傳統。

納粹一投降邱吉爾就落選是帝國菁英與島國選民意識分歧的開端。二戰的全民動員改變了英國社會,各大黨派形成了以凱因斯式全民就業為基礎的福利國家「戰後共識」。得到選民付託的工黨政府將公用事業及煤鋼鐵路國有化,並創建全民健保等社會服務;之後保守黨亦接納這些選民喜好的政策。但是重建短缺過後「經濟替政治服務」的戰後英國製造業競爭不過德日,欲維持海外駐軍與英磅投資價值的金融業統治菁英又抗拒貶值。關廠失業通膨罷工歹戲拖棚成了「英國病」。

柴契爾夫人的新自由主義「政治為經濟服務」對英國的振衰起弊作用眾所周知,此處只提美英主導世界所倚仗的「巨大軍事、金融、媒體實力」。遠征擊敗阿根廷一舉挽救了鐵娘子因改革而低迷的民調、英國人的自尊、和本將縮撤的英軍;後者從此仗仗是美軍親密戰友。柴契爾1986年的大霹靂撤消金融管制一方面讓倫敦市躍升為全球金融中樞,一方面按當時財長說法種下了2007年金融海嘯的禍根。激進的柴契爾一邊自由化媒體,一邊偏袒友好勢力,尤其是去年脫歐公投勝出煽動最力的新聞鉅子梅鐸和倫敦市長強森 (Boris Johnson)。(註2)

英俄提防歐洲統一打從夾擊拿破崙就開始。二戰後英國官民對歐態度曖昧矛盾:既希望是歐洲要角又希望不是它的一部份。1975年公投英國選民67%支持留歐。但是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由於擔心德國統一將主導歐陸,柴契爾甚至計畫與蘇聯結盟圍堵德國(註3)。脫歐留歐的海峽兩岸統獨問題割裂社會的程度不下於台灣,不同的是英國兩大黨內部都因兩岸問題分裂。柴契爾反對歐盟聯邦化的毫不妥協態度致使她在1990年因黨內政變下台。

強森和川普是去年兩大黑天鵝背後的一對老金男。脫歐勝出,強森兼有寫手、旗手大功。他與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任期2010/5~2016/7)、現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都是柴契爾的牛津學弟妹。兩位男士更是伊頓中學的前後期菁英:強森的志向是世界王,卡麥隆的外號是首相。為了在普選政體中出頭,卡麥隆佯裝中產階級多年,強森則演化成親民的弄臣,雖然到頭來他們都答不出麵包的價格。

強森30年前畢業進入柴契爾暗助梅鐸買下的泰晤士報,卻因捏造引用句遭開除。1989年他被每日郵報派駐歐盟時發明了假新聞;不但開英國報界疑歐之先河,更成為柴契爾最喜愛的記者(註2)。言民有感、譁眾取寵無人能及的強森令同黨既提防又依賴。2008年在金融圈支持下他當選倫敦市長連任8年,並與梅鐸交好以經營個人品牌。由於14萬英磅的市長年薪不夠他生活,他決定持續年薪25萬的電訊報專欄寫作。卡麥隆一宣佈公投,他就意在首相,周遊造假煽動脫歐;勝出後卻因同黨反叛錯失大位。

重金養成的英國媒體實力可在Youtube上觀復知常。單是BBC就拍了四部比Netflix《紙牌屋》精彩的記錄劇,從公投前的〈Boris v Dave〉到大選後的〈Theresa v Boris〉讓您看透政客嘴臉與老牌民主真相。簡言之,黑天鵝來自保守黨三大頭卡麥隆、梅伊與強森不知命:卡麥隆與梅伊兩位首相自負得民命輕率豪賭失算,強森玩弄國家命運,以編造的美好假前景誘惑民眾逃避不理想的真現實。中場結果是民意仍然拉鋸,談判無備有患;最後帳算在保守黨頭上時將有更大地震。

1812年戰爭後,英美言和聯霸世界的初期,美國史家稱之為「感覺良好年代」。經濟學人七月憂心〈英國政治的壞脾氣已達危險程度〉應稱為「感覺賭爛年代」:「政客對彼此憤怒,人民對政客憤怒」;施暴恐嚇攀高到各派政客人人自危,BBC還得幫評論員請私人保鑣。當倫敦市的英國百年傷亡最大火災原因調查,顯示政府消防管理長年放任建商重成本輕安全引發平民積怨時(註4),前市長卻在澳洲雪梨發表帝國菁英高論〈英外相強森:將派兩航母到南海〉「自由航行」。英國外交部7月警告赴南歐旅行的公民不可偽造吃壞肚子理賠,否則將依法究辦;金融時報對已成鄰國笑柄的英國奧客劣行的解釋竟然是〈假造旅遊生病理賠顯示對菁英的普遍不齒〉。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有樣學樣!

食古不化是近代華人的老大問題,只是這個消化不良最要命的「古」到了今日台灣卻成了源自英美的「自由民主」。兩百年來英美話語總把自己當成是政經典範、進化目標。在追隨此道不究虛實的解嚴後台灣,「自由民主」常淪為改革奪權神主牌與辯解劣政護身符。這些牌符的原廠保證恐將失效,此文幫讀者簡要檢視英國言論自由與代議民主的真相,見識一下當《公民與道德》只剩公民的樣子!

註1:〈郭董挺藍「政治服務經濟」憂FTA傷台 籲選民為經濟投票〉蘋果日報 2014/11/15。

註2:〈To Understand ''Brexit,'' Look to Britain''s Tabloids〉紐約時報 2017/5/2。

註3:〈Thatcher saw Soviets as allies against Germany〉金融時報 2016/12/30。

註4:〈Why Grenfell Tower Burned: Regulators Put Cost Before Safety〉紐約時報 2017/6/24。

台大電機系1977年入學,台大土木系1981年畢業,台大城鄉所1985年畢業,獲加大柏克萊分校區域與都市計劃碩士、經濟學博士班肄業。旅美期間曾任柏克萊國際經濟圓桌研究員及美中日三國貿易論壇美方經理,並於矽谷創設Unitopia Corporation。返台後曾任太一信通公司董事長,從事國內與國際產業電子化,以互聯網軟體顧問貫串半導體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代理流通、至系統組裝各業。2006年遷居宜蘭,設計打造宜人閣民宿,並從事宜蘭史、亞太史與全球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