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我的新加坡經驗與觀察(2)

新加坡深知優秀人才的爭取是她的命脈,所以一直積極作為,努力吸引世界頂尖大學到新加坡設立分校或是共修學分班,體現新加坡想要成為 Education Hub 的願景。法新社

上篇文章談到我到新加坡參與了建立知識型經濟,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的Techpreneur計畫。該計畫不只限於科技部門,而是全國全方位的檢討與調整,包括教育、法律、環境設施、財政、官僚體系、人才招募、研發單位等。今天繼續分享人才招募與訓練的例子。

人才是百年大計。新加坡深知優秀人才的爭取是她的命脈,所以一直積極作為,每年從中國、印度等地招募千人最頂尖的高中畢業生,給優惠的獎學金,讓他們到新加坡讀大學,一直供給到博士,甚至可以到英美等國留學。條件是獎學金學者在畢業學成後要為新加坡服務5年,不一定要留在新加坡,只要跟新加坡有關聯就好。這個計畫長年執行下來,為新加坡帶來新的優良基因。“這些最優秀的人若最後不留在新加坡,那不是枉費了嗎?”我這麼問過一位部長,他說:“他們的黃金十年是在新加坡過的,那就夠了。”好一個大新加坡的觀念!

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到新加坡,國家還努力吸引世界頂尖大學到新加坡設立分校(eg. INSEAD)或是共修學分班(eg. MIT﹧NUS),幾年來成效十分輝煌,完全體現了新加坡想要成為 Education Hub 的願景。

以前新加坡到中國設立蘇州新加坡園區,規劃的非常好,可是一直推不動,因為當地政府不是真心支持。我觀察到當年派去蘇州管理的人很多是講英語的菁英,無法融入當地。新加坡檢討後就改變方針,派出上百名培訓幹部到中國生活一年,從事任何行業都行,不住五星級飯店,就跟當地人一樣,住如家,吃路邊攤。這些人就成了可在中國開疆闢土的中國通。

新國對人才這麼注重,高級人才的延攬自然是十分積極。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在美國參加過幾家新創公司,有的大大成功成為世界領先者,有的轟轟烈烈最後不幸成為教科書案例。回台灣工研院服務的時候除了負責不少科專計畫,還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各國互聯網先驅共同發起互聯網世界博覽會 Internet World Expo 1996。因此跟各先進國家包括新加坡有不少合作。後來又推動亞洲第一個電子商務的先導計畫,跟新加坡競爭誰可以最先上線。

96年寒假,我們全家參加新加坡旅遊團。在旅館接到一個電話說有新加坡朋友想跟我們一起吃晚飯見個面。到了飯店才發現好幾位新國負責科技的官員帶著全家跟我們交流,天南地北什麼都談。突然有人問我們小孩,要不要到新加坡住啊?“No way, no chewing gum, no BB gun!” 孩子直覺的回答。於是問的人跟他小孩說,你要不要明天帶幾位客人到你學校參觀,讓他們看到真正的新加坡呢?隔天的參觀竟然讓我們小孩說 “Singapore could be a fun place.” 讓我們起了心動了念。

還有一次到新加坡過境時在路上遇見一位中年攝影師在拍攝大樓,我跟他請教移軸鏡頭的問題,相談甚歡。之後他主動邀請我們到他住的組屋(就是國民住宅,每個人都買得起)喝茶,還帶我們到他們簡直像Club Med的工會俱樂部參觀。還跟我說,新加坡很歡迎我們這樣子的人,一定可以擔任大任。這又讓我們心動了一下。會不會覺得新加坡在招募人才的努力,簡直是全民的義務?

於是隔年我們舉家搬到新加坡,開始了一段很不一樣的生活。積極主動加上有誠意有方法有配套,讓新加坡成為人才樂意投效且得展長才的所在!

李鎮樟多年來既是機構投資人(香港電訊盈科、中經合、中國互聯網實驗室等)亦是獨立的天使投資人,從Above.net、DivX、新浪、騰訊、清科 (Zero2IPO)、蕃薯藤、無名小站、GogoLook/Whoscall等,其參與的多個公司引領了一波波互聯網的發展。此前,李曾旅美多年,返台後協助工研院電通所創立互聯網技術組,共同發起互聯網萬國博覽會,其後擔任新加坡國家科技署顧問,是新加坡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李是攝影家與旅行家,相信人性善念,希望分享正面能量予社會,2013年與友人共同發起台北101驚喜合唱快閃活動,感動海內外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