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ADI

資料霸權的崛起與終結(上)

科技巨擘掌握了數億、甚至數十億全球用戶長期資料,得以深入、全面的瞭解用戶生活模式,甚至比用戶還瞭解自己。Pixabay

先請教讀者一個問題。若要企業選擇一種經營優勢,各位會選擇什麼?是龐大的資金規模,或是最先進的生產方法?我會選擇「算無遺漏」,如此一來,能夠在既有條件下,以最有效率、最低風險營運企業,進而增加企業成功機率。

問題是,怎麼做?現代企業會透過內外部知識管理、發展專家決策系統或商業智能,來提升使用資料的品質,盡可能達到「算無遺漏」的目標;若搭配上巨量資料分析、人工智慧等,將可進一步強化企業使用資料的能力,進而在商業競爭中取得優勢。

可惜的是,台灣業者即便技術不弱,依舊難以在現在的經營環境下取得商業優勢。原因是台廠對用戶理解的程度,遠遠不及領先業者。依現況來看,少數幾家全球性的科技巨擘,掌握了大多數用戶資料。這些業者靠這些資料迎來產業支配性地位,連帶取得驚人的商業利潤。台灣業者短期內只能成為商業體制的配角,看不見取而代之成為主角的契機。

若將今日資訊環境與20世紀末相比,多數民眾的日常生活已被少數科技巨擘所壟斷。包括Facebook、Google、Amazon及Apple等大型企業,全面滲入民眾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娛樂、教育、經濟與商業、交通、社交活動…等。預期未來數年內,社會大眾還會加重對這些大型企業的仰賴,難擺脫其影響。(註:具全球影響力企業不限上述科技巨擘。其他如微軟,或者中國業者騰訊、阿里巴巴也是箇中翹楚)。

科技巨擘掌握了數億、甚至數十億全球用戶長期資料,得以深入、全面的瞭解用戶生活模式,甚至比用戶還瞭解自己。對這些大廠而言,世界並不真的存在秘密;若真的有秘密,開鎖的鑰匙一定也掌握在大廠手上。透過持有巨量資料、大量運算資源,及最先進的分析能力,這些業者不僅僅賺龐大獲利,還無束縛地擴展商業範圍。這種蒐集、使用資料的能力,及其帶來的企業巨大影響力,可被稱為一種「資料霸權」。

是誰允許「資料霸權」的崛起?回顧20世紀末,世界突然捲起網路浪潮,連Intel當時董事長Andy Grove在1999年時都說出:「未來將不會有所謂的『網路企業』,因為所有的公司都會是網路企業」的名言,如同有意助長趨勢般的,將網路公司推向了一波高「瘋」。

當時網路企業並不優先考慮獲利模式,而是拼命燒錢換取網路流量與註冊會員數,只求黏住用戶眼球與吸引投資人青睞。

便是這樣的瘋狂,引來本世紀第一場科技災難「網路泡沫化」。網路泡沫化驚醒了一堆無法將流量變現的網路企業,迫使業者必需思考如何將流量轉換成實際的現金流。

讓時間快轉回到2018年。這20年來,網路業者發展出成熟的收費機制了嗎?很可惜,多數用戶仍無法養成付費使用網路服務的習慣。退而求其次,網路用戶與網路業者悄悄形成一種共識,即網站會適當取得用戶個資、行為喜好、瀏覽行為等資料,再透過各種商業模式將其轉換成現金,維持網站營運。

對一般用戶而言,認為提供自己的資料給網站獲利,是使用免費平台的「合理交換」。認為自己在過程中並無損失,因此默默的餵養資料給科技業者。十數年過去,這些科技業者在大量資本挹注、最前端技術的協助下,聰明的利用用戶資料,成長至難以控制的企業規模,反向來操控、支配用戶的資訊生活。

最初,科技業者乃是以「網路服務」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用戶多半認為提供資料給業者使用,只是一種「合理補償」,反正這些資料也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具體價值。

沒想到業者一個華麗轉身,包山包海的提供起各式業務,躍然成為資通訊產業的主導者,其資料霸權更無邊界的跨入國家與各個產業,滲透進社會的各個環節。恐怕連這些科技巨擘在創立之初,都沒想到今日的商業模樣。還記得這些大企業當初拼命燒錢,廣被投資者及分析師質疑策略的過去?今日的成功,只能解釋成資本、技術、策略與資料相交乘之下實現的一個矽谷美夢。

為什麼今日要將這些科技巨擘特別拿出來討論?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觀察者正提出警訊,即:這些科技業者並不僅僅是透過資料獲取應得的利潤。他們正進一步透過其商業模式,將巨量資料轉換成有利其發展的商業條件。這個影響並不局限於科技產業或特定地區,而是全球性、且不限產業─他們正以自己的方式企圖統治這個世界!

這樣說起來有點嚇人。但本文認為,資料霸權的興起除了是企業商業策略成功外,也有一部份是用戶忽視了個人資料的重要性所導致。既然如此,用戶必須重新理解資料的重要性,並且重新取得資料的主導權,和平消弭資料霸權對經濟生活帶來的潛在威脅。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就目前產業可及的視野,提出目前較可行的解答。

投身資通訊產業超過十年,角色在分析師、市場開發者與專業幕僚間切換。 曾於華碩電腦及廣達電腦擔任幕僚;亦曾服務於資策會產業情報所及工研院雲端中心。最近一份經驗是參與國內區塊鏈新創公司,擔任市場開發經理一職。 專長領域包括網路通訊、行動通訊、雲端運算、消費性電子產業與區塊鏈。熱愛探討分析資通訊產業動態與趨勢。認為現今時代變化快速,需要足夠的產業知識與研究熱情,好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觀點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