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ST Microsite

如何選擇「第二外語」?

學習外語,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對台灣人而言,除了英語之外,多數人選的第二外語都是日語。只是除了老一輩的日語嚇嚇叫,年輕一輩有哪一位日本專家能受到普遍的推崇呢?語言只是手段,對文化、政治、經濟、科技等多重層面的理解才是目的。

最近某大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問我,教授要求在美國名校唸Business School的女兒選第二外語,女兒在台灣唸完國中以後唸美國學校,中英語俱佳,教授規定她必須在中英語之外再選一種外語,女兒想學韓語,也徵詢父親的意見。老爸說電子時報的黃社長可以講英語、韓語,他是過來人,聽聽他的說法。

其實我也學過日語,日語、韓語都是阿爾泰語系,語法非常相近,但兩種語法的學習環境不同。日本人太龜毛,甚至會挑剔外國人的日語,所以日語的學習環境比較「嚴峻」。但南韓是個後發的國家,有人能講幾句韓語,在南韓是很受歡迎的,絕對不會挑剔語法上的毛病。但崇拜強權的南韓人更喜歡會講英語的外國人,如果在對話時先講英語,還能講幾句韓語,那麼你就是尊貴的貴賓了!

其次,從學習「第三外國語」的立場來看,韓語更接近中文,許多隱而不見的詞彙其實是中文,華人甚至比日本人容易上手,而華人當中,台灣人又比中國多數省分的朋友更具優勢,因為閩南語、客語是中原古音,與韓語的詞彙都是出自河洛地區,現在中國除了福建、浙江、廣東之外,多數已經沒有「促音」了,這也是台灣本地人佔優勢的地方。

這位總經理問女兒,看到一篇文章,妳會先選中文,還是英文?女兒回答如果是西方題材,她會選擇看英文,但台灣的題材與新聞,當然看的是中文。如果不考量過去的文化背景,從日韓兩國的現狀在學習日語、韓語時也要有不同的認識。

1983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投入記憶體研發時,南韓人均所得不到2,000美元;1988年漢城奧運時,南韓人均所得不到日本20%,但2002年日韓合辦世界杯足球賽時已經是60%,現在則是80%;而預期2028年時,台灣與南韓的人均所得都可能在這一年超越原先的殖民宗主國。這件事半個世紀以前的日本人沒想到,台灣人與南韓人連作夢都會偷笑。

從這個角度看,學習韓語似乎更有前途?當然學語文不僅僅是商業利益的考量,但我也認為在未來10年、20年,台日從科技、經濟到第一島鏈價值的合作,可能將是台日合作的黃金時期。起步較早的日本,擁有的基礎科技與台灣的量產能力具有高度的互補,而1.27億人口的日本,也比5,100萬人南韓能以更開闊的視野進行國際合作。

針對跨國的合作,日本沒有選擇,南韓則是還在猶豫,而年輕人也不要把太多的心思放在韓流。人太多的地方別去,太多人會的技巧價值也不高,但無論如何,多一種語言,多了一扇觀察世界改變的視窗。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