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關於Monocle這本雜誌(2):媒體革命與轉型

實體發行量不到7萬份,60%仰賴海外發行的英國新媒體《Monocle》,為何獨樹一幟,成為反時代潮流,卻可獲得大眾青睞的媒體先鋒?這個現象對台灣的啟示是什麼?時代變了,台韓人均所得將在2028年超越日本,歐美先進國家在疫情肆虐下愁雲慘霧,而中國不再是全球的成長動能,能否軟著陸,還在未定之天;那麼台灣呢?

Monocle以「Soft Power」、「Urbanism兩大核心價值

據說這本雜誌的部分資金來自日本,所以,當台灣人津津樂道超日趕美的經濟成就時,卻忽略了社會與經濟建設該有的文化內涵。《Monocle》每年出版10期,外加2次特刊;當年的2次特刊,分別強調Monocle的歐洲元素:地中海與阿爾卑斯山。

《Monocle》每個專題都設定「A、B、C、D、E」五大考量元素。Affairs談的是「公共事務」、「國際關係」,《Monocle》很少談「總經」,藉以與《經濟學人》切割,事實上可以理解,或對「總經議題」有興趣的人愈來愈少,也不易有明確的答案。台灣的財經議題被過度動員了?或者只針對股市,而且是一群缺乏足夠學養的人在操弄?大家談現象,通常沒有解決方案。

《Monocle》將議題轉向外交、公共事務、城市內涵。相對於「總經」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報導重心轉向比較人性的國際關係、城市特色來發展。它們做宜居城市、美食餐廳、就業結構、綠色空間、圖書出版等調查、比較。

若能將所有的內容做好分類規劃,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成為「網路市集」,進而發展「電子商務」。在媒體版面上,便有「Catalog」這樣的功能,《Monocle》對於品質有無可替換的堅持,因此每個產品在出版品上,都顯露出最佳的質感。

我們對「Editing」的解讀是編輯企劃能力。《Monocle》根據以上「ABCDE」五大原則,要求各地特派員,依據總部指示,進行素材整理、採訪的工作。

台灣未來型的媒體,除了「Soft Power」、「Urbanism」之外,還應該考量台灣社經環境的特性,加上「Township」。台灣最珍貴的資產便是許多小鎮的老街文化「Township」。台灣文創的內容過度悲情又雜亂無章,好的文字被淹沒在數據洪流中,如何從海量資訊搜尋的觀念,讓優質的文字創作,可以一直串連到文化傳承、商業模式、電子商務,這才是媒體載具的創新與革命。

Urbanism與Township在台灣應該「等量齊觀」,但背後的軟實力不可替代,Township底下的「工藝媽媽」,這些手工技巧嫻熟的媽媽們,在台灣自己小量多樣的做包包,讓台灣手工價值重現。都蘭書包、台東榮昌的編織村,海外回國的小鎮醫師等,當台灣超過90%的礦泉水都來自宜蘭時,宜蘭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將水的流向,做一個完整的報導。

從南山村每年的降雨量談起,可以旁及南山與四季村的高麗菜田、造林。流進蘭陽溪,地下伏流到員山自來水廠、水廠旁的波爾礦泉水、每月多少瓶到了台北景美溪旁的自行車騎士手上,串連成一個美好、幸福社會的源泉。波爾礦泉水的圖像為何以釣客為背景?任何一個故事,不應以特定對象唯一訴求,應該串連成一個可以成為社會典範的經典。

Video固然賞心悅目,但Audio可能更能深植人心。《Monocle》的專屬收音機令人印象深刻,這個收音機強調「古典設計」、「單一頻道」、很容易追蹤《Monocle》專屬內容,這該如何設計呢?未來的IC之音,可能嗎?

一旦台灣人可以有這種高檔收音機,有可能可以顯示品味,而且可以長期累積。它可以是社會交流的優質工具、贊助品項,它不會是只能用一次的杯子,而是長期跟著一起成長的隨身夥伴。「輕薄短小」的收音機,設計的空間、品味都可以無限延伸。理想的Size應該是1~2公斤,Wi-Fi、兩個手掌大,可以無線上網聽收音機!

功能單一,但強調「品質、品味不打折」!

延伸閱讀:關於Monocle這本雜誌(1)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