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資料庫躍居混合雲應用寵兒 智慧應用 影音

雲端資料庫躍居混合雲應用寵兒

在前面的章節,曾以多篇幅探究雲端的部署模式,此處則將著眼點轉置於三大服務模式,意即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與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期望透過不同服務模式的排列組合,歸納出用戶心目中的最適依歸。

經過統計,融合眾「x」aaS於一身的三合一模式,顯然相對受到企業青睞,以20.6%的相對多數位居領先;至於同樣帶有融合性質的「PaaS + SaaS」、「PaaS + IaaS」,則分別取得17.4%、13.6%的支持度,以並不算大的差距,緊跟在三合一組態的後頭。

IaaS、PaaS、SaaS三者兼具 最受用戶歡迎
論及以單一模式呈現出來的選項,不論SaaS、PaaS或IaaS,得票率都不到一成。由此可見,有志於雲端服務的供應商,倘若僅擇押寶在單一象限,除非商品的獨特性或利基性夠強,否則仍宜藉由自行發展、或策略結盟型態,組裝成為較完整的商品,賣相理當更佳。

值得一提的,斷然回答「都不需要」的比例達27.8%,其實比上述各個選項都來得高,如果這部分始終是鐵板一塊、甚至逐步擴大,對於有志推廣雲端服務的業者而言,恐非可喜現象。

企業混合雲應用取向 主要落在資料庫、資訊安全
說起雲端服務,其實理頭包含了形形色色的商品,可分別滿足企業不同需求,絕非定於一尊;在此情況下,用戶希冀藉由混合雲的導入,藉以實現何等應用目的,亦可謂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此次調查中,便列出「依貴公司實際需求,最期盼藉由混合雲獲取哪些應用資源?」這麼一道題目,其目的即是探究企業之於混合雲的應用傾向,而在此題之下,搭配了「資料庫」、「影像處理」、「桌面運算」、「水平式商用軟體(如CRM、HR)」、「垂直式商用軟體(如ERP、SCM)」、「Big Data運算」、「商業智慧分析」、「應用程式開發」…等琳瑯滿目的項目,此外,若以微軟Office 365為例,其間所涉及的「電子郵件」、「企業入口網站」、「整合通訊」,乃至於「辦公室文書軟體」等眾多元素,當然也被納入選項之中。

經由統計,類似像微軟SQL Azure、Google Cloud SQL…等等雲端資料庫服務,一舉拿下近三成八票數,凌駕其他應用項目摘下榜首。

饒富趣味的,前面雖然提到,企業對於導入混合雲的最大疑慮,其實就在於資訊安全,然而諸如雲端掃毒 、雲端弱點掃瞄、雲端帳密管理…等資訊安全服務,反倒能擄獲企業用戶的垂青,是除了「資料庫」外另一獲票逾三成的選項。持平而論,近年來惡意程式益發詭譎刁鑽,光憑用戶部署一套套單點式防禦工具,實已陷入防不勝防的窘態,再加上引進這些工具成本不菲,而且每逢更新病毒碼或攻擊特徵,一來可能損及同仁作業效率,二來可能因有人疏於更新而釀成安全漏洞,與其凡事親力親為、卻未必做得圓滿,倒不如採用ROI理應較高的雲端資安服務,或許成效更佳。

此處再以受訪企業的PC總台數為基準,區隔出不同族群以便進行交叉分析,藉以觀察各群體的應用需求之異同。

結果顯示,無論是PC總台數低於100的中小型企業,抑或高於200的中大型機構,都將「資料庫」列為混合雲應用的首選,顯見此類應用所堪繁衍的「對新開發的應用程式提供較低成本 」、「動態延展」、「內建完整管理與架構」…等諸多效益,確實對企業IT管理者頗具吸引力,尤其現今巨量資料議題當道,倘若此類服務提供的標的物是所謂的大量分散運算式(MPP)資料庫,且又搭配Hadoop、MapReduce等函式庫,市場接受度可望節節升高。

唯一未將「資料庫」列為首選,甚至未放入Top 3行列者,便是PC總台數介於101到100之間的中型企業。此類用戶最關注的是「企業入口網站(EIP )」,主因在於,隨著應用服務發展到一定程度,EIP所需整合的元素愈來愈多,不可能停留在中小企業所用的陽春版,但遙望中大企業所用的高階產品,動輒按每顆CPU計算的高昂授權成本,又明顯逾越財力負荷,值此時刻,直接以雲端EIP服務滿足需求,不啻是兩全其美的終南捷徑。

而對於EIP多所偏好的中型企業群體,對於「商業智慧分析」的關注程度,顯然也比其他族群來得高,深究其中緣由,其實也有與EIP相彷的脈絡可循。事實上,所謂的商業智慧分析,絕非此刻才現身的新名詞,以往不管是線上分析處理(OLAP)、報表系統、資料採礦,乃至於企業績效管理,這些泛BI家族的產品或技術,早已出現於多數企業,發展至今,隨著巨量資料議題的延燒,使得過去談論已久的BI,似乎又再增闢另一條重要戰線,惟無論如何,它們都屬於廣義的商業智慧分析範疇。

上述有關於BI的投資,有不少中大型企業,都已經駕輕就熟,至於中小企業,由於e化成熟度相對不高,累積的資料量,部位還不夠大,也尚未臻至頻繁運用BI分析的甜蜜點,反觀中型企業則不上不下,似乎已有足夠的資料可供分析,也確實亟盼藉由BI輔助商業決策的制定,但也無力購置一套套分析軟體,若循混合雲管道補強分析能量,不啻是個進退皆宜的可行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