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崛起 資安威脅從謀財進階為害命 智慧應用 影音

物聯網崛起 資安威脅從謀財進階為害命

  • DIGITIMES企劃

早在2014年的Black Hat駭客年會,即曾演示如何藉由遠端操控方式,成功入侵真實的汽車。Security Intelligence
早在2014年的Black Hat駭客年會,即曾演示如何藉由遠端操控方式,成功入侵真實的汽車。Security Intelligence

無庸置疑,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絕對稱得上是炙手可熱的科技議題,Gartner預估,待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上看250億個,屆時不管消費市場或商業活動,都將被IoT廣泛覆蓋,此對於駭客而言,不啻是肥滋滋的大餅,豈有坐壁上觀之理?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即出現了「物聯網裝置可能成為謀殺工具」的論調,儘管聽來仍有些駭人聽聞,甚至予人天方夜譚之感;但爾後隨著物聯網裝置數量急遽攀升,與人類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需求,乃至生產製造、醫療保健乃至交通運輸等關鍵場域,全都產生了前所未見的緊密鏈結,屆時講究經濟利益的駭客,必然蜂湧而至,出現各式作惡行徑,其間稍有不慎,導致人命危殆並非不可能之事。

曾於2010年全美駭客年會「大放異采」的知名駭客Barnaby Jack,在2013年以35歲的年紀離奇猝逝,否則他是最有機會提早印證「物聯網裝置可能成為謀殺工具」論調的人。先說Jack如何在2010年大放異采,他歷時2年的研究,發現至少有兩種手法,可以駭入自動櫃員機(ATM),並迫使ATM吐出鈔票;在駭客年會現場眾人屏息以待的場景中,Jack展現神乎其技,讓兩台ATM吐盡內部所有鈔票,即便這個表演相當驚悚,但他強調此舉並非教人如何駭入ATM,而是對ATM製造商提出善意提醒。

物聯網裝置可能淪為謀殺工具

繼成功演繹駭入ATM之後,後續Jack試圖駭入的對象,與人命的關聯度愈來愈大,例如在2011年,他曾展示如何入侵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島素注射裝置,藉由改變其注射頻率與安全提醒功能,可能對患者造成難以逆料的危害;然而更驚悚的是,他曾預告將在2013駭客年會發表「植入式裝置:入侵人體」演說,示範如何利用訊號傳送器,在遠端將惡意程式植入心臟病患體內的去顫器、心律調節器等醫療裝置,甚至聲稱「在10公尺遠的地方便可讓對方心跳停止」。

雖然Jack在2013駭客年會揭幕之前,即在住處離奇死亡,沒能來得及向與會者做出如此驚懼的展示,但似乎也提前昭告世人,要想利用物聯網裝置謀害人命,其實不難。

無獨有偶,就在Jack死前,其實有一家名為Internet Identity的資訊安全公司,已針對物聯網議題提出沈重警告,直指物聯網裝置可能被用以執行實際犯罪行動,其中也包括了謀殺;這家公司接著指出,其之所以做出這個大膽假設,絕非無的放矢,而是看到了諸如交通運輸、健康照護...等等愈來愈多裝置,皆可透過網路傳送訊息與接受控制,這般特性看在歹徒眼裡,就彷彿是從天上掉下的大禮,讓他們無需進入險要境地(指被害者所在地),便可藉由遠端關閉靜脈注射裝置、調整心律調節器,抑或變更汽車操控系統,輕鬆取人性命。

令人擔憂的是,綜觀物聯網產品,多數醫療裝置採用較為老舊的軟體,箇中潛藏的漏洞更多,也更容易讓駭客上下其手。

其實除了醫療裝置外,汽車所潛藏的危險因子更大!一個真實的例子,有兩個駭客,藉由遠端入侵的方式,聯手控制了一輛急駛在高速公路的吉普車,接著他們就從遠端逕自操控,先是開啟了雨刷開關,接著將空調溫度調至最低,同時還任意改變了收音機的播放頻道,最後再把離合器給關閉,讓這輛吉普車從原本的奔馳疾駛變成龜速爬行;駭客的舉動,無異彰顯了汽車可能面臨的物聯網安全威脅,連帶引發若干汽車廠高度正視此風險,大舉召回汽車進行電腦系統的升級,盼能藉此降低汽車遭駭的可能性。

IoT創新產品  保護機制相對脆弱

有鑑於此,已經有資安業者大聲疾呼,為了避免駭客利用IoT開啟全新經濟模式,藉由攻擊物聯網裝置取人性命、或者從事敲詐行為,物聯網製造商理應想方設法,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期提高惡意人士入侵的門檻,達到保護這些裝置之目的,畢竟數量急速增加的物聯網裝置,活脫脫就是駭客賴以滋養高殺傷力新型威脅的溫床。

資安業者認為,今時今日,已是一個唯創新是問的年代,任何小型的新創企業、工作室甚或創客,皆有可能憑藉驚世駭俗的創意,撼動已經存在百年的傳統市場遊戲規則,進而席捲大量使用者,徹底顛覆人類的生活與工作模式,而物聯網正是觸發創意的重大題材之一。

因此有朝一日,員工穿戴著智慧運動鞋、智慧服飾、智慧手錶上班,而企業辦公室環境內部,也充斥著諸如智慧型溫度調節器、智慧衛生紙架...等新穎裝置,絕對不是夢;但問題來了,綜觀孕育這些創新裝置的推手,固然不乏名聲響亮的大型供應商,但也有為數不少的新創企業,這些積極搶市的新創企業,並無強大的動機、也無足夠的能力,將裝置的安全防護列為第一優先順位,頂多只能透過帳號密碼等簡單機制,施以較為低度的保護,如此一來,這些看似富含智慧的物聯網設備,都可能淪為駭客痛下毒手的管道。

歸納物聯網時代的潛在資安威脅,若與前端設備較具關聯者,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首先是鎖定物聯網裝置本身的弱點,直接對此發動攻擊;其次是先行潛入後端雲端資料中心,掌握某些控制機能,再回頭操控前端物聯網裝置;再者則是入侵前端物聯網裝置,然後循著前後端連結路徑,逐步攻進後端雲端資料中心,藉以滿足竊取機敏資料之目的。

找出難以防守的裝置  從企業網路中移除

持平而論,對於企業而言,單就雲端資料中心的安全防護,縱使仍舊存在莫大挑戰,但至少依然算是IT部門相對熟悉與擅長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之中,不管駭客鎖定的目標是電腦、伺服器、儲存設備或網路設備,IT人員都有很大的機會提出反擊;然而面對一些連上網路的非IT裝置,也就是前段所提到的種種前端物聯網裝置,顯然不在IT人員的專長範疇內,一些前所未見的資訊安全弊端,也就因此應運而生。

比方說,曾有國外專業機構透過研究發現,有數以萬計的抽風機、加熱器及空調系統連結網際網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些設備都蘊含一些基本的安全漏洞,只要駭客善加運用,確實很有機會藉此潛入企業內部網路。具體來說,當企業落腳在一棟全新的建築物,與這棟建築物的其他住戶,共同享用相同的監視攝影機、空調系統乃至電梯,而這些設施與自己的內部網路之間,也有某些連結性,如此一來,無異是平白增添了一些逾越IT部門掌控範圍的節點,因而埋下莫大資訊安全隱患。

不過可惜的是,企業IT部門通常很懂得運用一些資訊安全解決方案,據以捍衛雲端資料中心內部的虛擬伺服器與應用程式安全,但對於亟需納入整體安全構面之一環的前端防護部份,著力空間卻相對有限,此乃由於,前端物聯網裝置的安全係數高低,有很大一部份取決於產品製造商自身的設計能力,比較難以藉由附加(Add-on)方案,做事後補強,因此企業能夠使得上力的,一是儘可能慎選相對安全的聯網裝置,二是著眼於「不想與難以防守的敵人對壘」,設法找出存在於自己網路上的所有設備、尤其是非IT裝置,接著加以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