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採驗付流程自動化 實現採購與庫存之高績效管理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Event

請採驗付流程自動化 實現採購與庫存之高績效管理

  • 明雲青台北

前言:
依當前多數企業所採行的「請採驗付」作業模式,環顧整段處理過程,從詢價開始,乃至後續PR轉PO、收貨、庫存、AP付款,在在都藉由可觀的人力介入,不僅仰仗大量的電話、傳真或信件往來溝通,且對於相關處理人員而言,每天更因而有做不完的報表。這般作業方式,難免導致採購成本、行政成本、庫存成本都隨之增加,影響所及,可能還將衍生「訂單準時交貨率低」、「產品品質低」等種種亂象,到了最後,甚或連生產成本,都因而急遽攀升,倘若放任此一陳痾宿疾持續存在,終將致令企業競爭力折損至鉅;那麼,有什麼解決之道,可以改善這一現象?

本文:
現今多數企業旗下的資材處員工,通常是堪稱苦命的1群人,因為他們必須頻繁地加班,與歐美供應商不斷地以電話、傳真或信件等通訊管道進行溝通;礙於各地域時差不同,這也算是無可奈何之事,但在公司方面,也因而背負了沈重的作業成本。

供應商入口網站概念示意圖

供應商入口網站概念示意圖

Oracle iSupplier Portal功能示意圖

Oracle iSupplier Portal功能示意圖

此外,多數企業亦缺乏1套井然有序的採購制度,只能由個別採購人員,進行各自的詢價作業,倘若有任一採購人員離職的話,其與供應商之間往來互動的資料,便可能「一筆勾銷」,其他接手同仁,又得大費周章地重啟詢議報價流程,如此一來,便可能導致整體採購成本為之上揚。

不僅如此,舉凡因為難以有效監控出貨收貨,從而導致庫存成本的增加,以及肇因訂單準時交貨率偏低、佐以產品品質不彰,致使生產製造成本之攀高,在在都令企業經營高層頭疼不已,並認為現行的採購及庫存管理模式,怎堪1個亂字了得!依這般做法,豈能在全球供應鏈時代中安身立命?

訴諸電子採購平台 促使請採驗付流程自動化

唯今之計,只有訴諸1套自動化解決方案,以便讓產品設計、物料分析、與供應商詢議報價、決定生產、安排產線、乃至最終交貨等整段流程的資訊,全都得以透通,終至讓所有攸關生產所需之物料,都能在最適當的時間點,進入產線之中;依據這一目標,很明顯的,市面上諸如供應商入口網站、抑或電子採購平台等解決方案,譬如甲骨文(Oracle)所提供的iSupplier Portal系統,都有助讓請採驗付相關流程得以自動化。

藉由這類型解決方案,只消借助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佐以供應商赴相關網站完成註冊,便能讓供需雙方的資訊得以被即時交換,且系統操作難度並不高,因此亦無須配合繁瑣的教育訓練,相關人員就能快速上手。

如此一來,資材處同仁便無須頻繁透過電話與供應商交涉,此後亦無必要耗時費力地製作報表,致使企業行政成本得以降低,另外,詢價至訂單履行的週期大幅縮短、與供應商之間的談判功能顯著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採購合約履行作業更形強化,且可打破供應商跨國、跨時區、跨貨幣交易之藩籬,更有助將傳統採購人員,引導轉型至策略性採購的嶄新定位,凡此種種,皆可望令採購與庫存之管理績效大為提高。

前進國際應用顧問事業處顧問經理林建光表示,以Oracle iSupplier Portal為例,即含括了詢議報價(RFQ & Quotation)、訂單管理(Order Management)、送貨資訊(Shipping Information)、發票?付款(Invoice/Payment)、規劃暨庫存(Planning and Inventory)等多項應用功能,可據以降低採購行政開銷、縮短詢價到訂單履行的週期、強化與供應商的談判功能、加強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採購合約履行作業,無一不是對準企業在於採購及庫存管理等實際作業困擾而來。

依「RFQ & Quotation」而論,究其主要目的,不僅用以取代電話、傳真等傳統溝通模式,更重要的特色,是可以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相互整合, 故能將料號、規格等詳細資訊,通通置於供應商入口網站之上,俾使供應商可對此一目瞭然,避免供需雙方因規格上的錯誤認知,衍生不必要的衝突、爭議;此外,採購人員亦可透過此一功能模組,而進行即時線上議價、甚至推動「每季降價」等作業。

至於「Order Management」,則賴以加速訂單履行的時程,否則按照傳統作業模式,買方下定PO單後,還必須枯等冗長時間,方能得知賣方同意與否,不僅如此,後續倘若遭逢交期變更、拆單、撤單、送貨地點變更等需求時,亦無法與供應商取得有效的聯繫、確認,於焉構成許許多多問題,如今借助訂單管理系統,這些亂象便可望一掃而空。

而在「Shipping Information」部分,係用以針對賣方送貨進行必要的同意、確認,否則一旦因工廠生產線延誤,明明物料需求的時間點確定順延,若還放任賣方依原定合約來交貨,恐將為此多背負數天、甚至數週的庫存,從而構成相當程度的營運負擔,故有必要藉由此一系統,適時知會賣方,順勢將送貨時間點挪後;與此同時,倉管人員也可借助這一資訊,清楚知悉其該在什麼時間點、收取多少物料。

透過「Invoice/Payment」,拜相關資訊完全透明化之故,供應商不必他人催促,便能在適當時機提出發票,且可一併掌握買方後續付款狀況,舉例來說,縱使因貨品的品質管制(Quality Control;QC)欠佳,致令買方決定延後付款,相關訊息也會完整地呈現於網站上,俾使供應商能針對此項問題,與買方進行直接交流。

有關「Planning and Inventory」部分,其最大的應用宗旨,便是設法將庫存管理的責任、成本,予以「轉嫁」到供應夥伴的身上;其間最主要的運作原理是,藉由買賣雙方資訊的透通,繼而建立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的Agreement,據此確定庫存水準及持續補貨策略,而供應商便能充分掌握買方的工廠、庫存等資訊,繼而根據系統建議,隨即進入自動撥補作業程序,適時提出補貨通知,此後待買方下達PO單,接著由供應商製作出貨通知,再由買方直接撈入此一資料,方便進行後續收料作業。

除此之外,一旦買方收料、並開始使用後,連帶供應商亦將立即收到料件耗用通知,據此掌握實際耗用狀況,就連之後的付款資訊,也可透過相同機制來加以檢視。

藉由VMI料件庫存資訊的透明化,對於企業的最大好處是,得以據此降低庫存成本,並消除呆滯料或庫存積壓等風險,終至昇華到「要貨有貨,不要貨時就零庫存」之最高境界,況且供應商意欲增加生意機會,本來就有義務隨時掌控買方的料件庫存及耗用等狀態,繼而主動知會買方補貨,因此對於身為買方的企業用戶而言,亦就針對供應商補貨的積極度,佐以其交貨後的驗收狀態,交由系統來進行適當評分,日後可能把較多的進貨需求,託付給得分較高的優質廠商,形成1股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難免有人會質疑,所謂ANS收料狀態,不管料件收受數量多寡,抑或其間有無驗退情事,一般而言,相關資訊豈不都在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的身上?如今為了讓供應商也能看到這些資訊,又由供應商入口網站或電子採購平台重複實施,似乎予人大費周章、重複建置之感;然事實上,針對這些可由ERP辦到的功能,的確無須再重複建置,值此時刻,不管是供應商入口網站或電子採購平台,僅須從ERP處擷取必要資訊即可,故也凸顯了從旁協助建置的資服業者,必須要具備較為豐富的ERP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