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島.春秋》系列專訪/四輪之上造電腦 MIH打磨台灣兩顆寶石共璀璨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世平

《矽島.春秋》系列專訪/四輪之上造電腦 MIH打磨台灣兩顆寶石共璀璨

  • 杜念魯台北

導言
DIGITIMES中文名稱是「大椽」,期許以「如椽大筆」為台灣產業喉舌;值此25週年之際,同仁們籌拍了《矽島.春秋》紀錄片,透過《禮記.月令》五個節氣意象,記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起源、發展、興盛與綻放。

矽島砥礪生嶺岫,大筆如椽寫春秋,透過這五集影片,我們可以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更能透過親歷者口吻,還原這段歷史、感受當時創業心路歷程,共同記憶這段矽島的黃金年代,也希望透過加深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脈絡,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就,期盼攜手努力,延續矽島的熠熠光芒。

電子電機產業向來在台灣佔有重要地位,根據統計,2022年電子電機業暨相關上下游產業產值,佔台灣工業總產值的59.37%,同樣的在出口與進口值方面,電子電機暨相關產業佔比也十分可觀,分別達到62.17%及37.63%。

同樣地,台灣半導體產業歷經半世紀的發展,由於擁有完整產業聚落與專業分工,不僅是台灣重點發展產業,在晶圓代工與封測更是引領全球,獨佔鼇頭。

過往台灣的電子業與半導體產業,雖然各自輝煌,但彼此間少有交集。近年載具電動化、聯網化、自駕化及共享化成為趨勢,由於新四化的過程需要導入許多電子設備,同時採用大量半導體,讓這兩大鑽石級產業出現交流的可能。

DIGITMES的《矽島.春秋》紀錄片,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及現況,面對全球積極推動載具電動化的當下,台灣如何讓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產生更大交集,並藉此創造優勢?透過專訪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執行長鄭顯聰,或能揭開產業發展的面紗。

 
 
 
 

鄭顯聰在汽車產業領域有逾40年經驗,不僅兼具傳統車廠、新能源車廠的歷練,更對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瞭解甚深。以下為DIGITIMES與鄭顯聰的專訪紀要。

問:全球電動車趨勢興起背後,與哪些特別的產品或政策有關?

答:以最早進入電動車領域的Tesla來看,應該是從2004年發跡,但2012~2013年才獲得更多市場關注。至於市場注意到電動車,則是因為續航力與外型愈來愈接近傳統汽車。

我個人是2014年底開始籌備蔚來汽車,2015年啟動,當時除了中國政府的支持與補貼,電池、電機等關鍵零組件開發也已進入新階段,可符合相關需求。

Tesla在整個過程中,算是主要的推動者;其他業者注意到電動車的重要性,應該是7~8年前開始。直到最近這2年,禁售燃油車的相關政策確立後,才會在疫情後出現電動車市場爆發的情況。

問:MIH如何整合半導體、電子業,幫助台灣業者打群架,切入未來車產業?

答:半導體跟電子產業是台灣的兩大寶石,不過都是B2B為主,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過去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都是為了手機、電腦等消費端的電子產品/設備/零組件為主,進展到近幾年,應該可以整合優勢,將半導體整合到汽車產業中。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要把產品看成是車子,而是規劃在4個輪子上,製作一台電腦或手機,這樣聽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但如何讓這兩個產業優勢互補?得讓自動化與AI製程發展更快達到設計端,並串連台積電、聯電等晶圓廠。在電子方面,不論是電子五哥還是電子七雄,則要聚焦如何整合產業聚落內所有業者的力量,達到在輪子上製作電腦/手機的概念。

MIH就是致力於整合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力量,透過開放式的生態系統,促進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並鼓勵業界夥伴共同研發創新技術,在平台上分享資源與知識。

此外,MIH也積極創造市場上的商務機會,例如在全球智慧城市中扮演關鍵角色,參與叫車、共乘、共享汽車、外送及物流車隊等服務。

全球載具產業正進入軟體定義載具的時代,對台灣半導體與電子業而言,是絕佳的發展機會。MIH也將整合半導體與電子業的力量,藉由自有軟體與雲端平台的開發,加速智慧車產業發展,同時與各大品牌及供應鏈合作,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MIH執行長鄭顯聰接受DIGITMES《矽島.春秋》紀錄片專訪。周世賓攝

MIH執行長鄭顯聰接受DIGITMES《矽島.春秋》紀錄片專訪。周世賓攝

問:半導體與電子業像是上/下游之間的關係,MIH如何扮演整合角色?

答:汽車、電子、半導體都已經是成熟的產業,皆擁有自己的產業部落群集,也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但產業部落與生態圈之間,卻缺乏橫向的溝通方式。

MIH的出發點是希望扮演平台角色,促成新的生態系統。大家在講生態,其實就是將對客戶的服務做到最好、最極致,讓規格化進程移動到客戶端,並讓客戶端更能感受到設計端的決策。

以前,很多單位強調把產品做好,但MIH想要讓產品有不同市場,並讓新世代年輕人、新的消費者更好地使用這些智慧化、聰明的設備。優化市場感受並提升客戶體驗,這些都需要一個組織來負責,這就是MIH要做的事。

例如要達成自動駕駛的實際運作,需要哪些可以運用5G跟雲端連接的物聯網(IoT)產品,讓客戶需求得到滿足,串接電子、半導體產業,這就是MIH在做的事情,也就是從需求端出發,並從軟硬體各方面著手整合、協助。

問:台灣發展電動車、未來車,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答:台灣在半導體和電子零組件製造具有強大優勢,這些技術也是未來載具產業所需要的核心元件,台灣在智慧運輸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發與應用也相當活躍;但人才流失、資源缺乏,以及國際市場競爭等,皆為不利因素。

在優勢方面,台灣產業供應鏈完整,在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有深厚基礎,可以快速整合資源,且台灣科技產業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也為今後的未來車產業注入新動能。

台灣還有一個較大的優勢,就是台灣人的韌性強,要南進就南進,要西進就西進,甚至如果跟日韓業者合作,也都可以立刻著手進行,且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也強,畢竟,新一代的人全球化程度高,看的視野不同了,看的世界也多了。

另外,台灣在概念性驗證(POC)方面有很大發揮空間,雖然台灣地方小,但是做POC相對容易,想在比較大規模的市場進行POC,還真的挺不容易,有很多的多樣性、差異化必須瞭解。

舉例來說,在美國進行POC就要考慮到黨派、地緣等因素,美國雖然是文化熔爐,但是存在的差異太多了,這對落實POC不見得是正面的。

在一致的發展方向架構下,台灣相對更有機會,大家齊力在台灣將POC做好,再把整個模式複製到海外,且受惠AI等技術協助,複製的過程很快。

例如,可以在台灣做一個簡單的智慧城市,包含長照中心、醫療中心、物流倉儲等不同元素,等到運作上軌道後,接下來不論去日本、美國,或是與台灣差不多規模的地區,就可以快速複製過去,這對台灣而言,是絕對可以做的事情。

至於不利因素,台灣除市場規模較小,與全球汽車產業的大廠相比,業者規模也小,資源整合能力有限。此外,台灣科技產業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的知名度較低,需要努力在國際平台提升品牌形象。另外,台灣先前多以代工生產為主,國際合作經驗不同,與國際汽車業者合作的經驗也較少。

鄭顯聰表示,MIH從需求端出發,並從軟硬體各方面著手整合協助。李建樑攝(資料照)

鄭顯聰表示,MIH從需求端出發,並從軟硬體各方面著手整合協助。李建樑攝(資料照)

針對這些不利因素,MIH希望建立開放式的生態系統,促進跨領域交流,與合作夥伴攜手共同推動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提升台灣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並帶來更多商機與發展機會。

不過現在看來,最大的挑戰還是台灣是否能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一份子,畢竟,面對政治現實環境的問題,客戶希望降低風險,會是台灣遭遇的挑戰。

過去全球化發展,產業供應鏈太集中,而台灣供應了全球多數半導體與幾乎所有消費性電子產業需要的關鍵零組件,能否在產業區域化發展之際,在各地複製成功經驗,也是重要課題。

當然,希望所有業者能真正開放,拋開過去產業間的成見,但這在精神上、文化上都是很大的挑戰,像是能不能真正將心比心與其他業者合作,就是個門檻,畢竟,開放平台合作涉及很多取捨,像是可能得放棄一些對於專利/智慧財產權的掌握或堅持。

這也涉及到參與者的心態,是為了要營造出開放的形象,所以才進行開放;還是想透過開放形式,真正做到縮短開發時程,達成讓其他業者追不上的目標。如果是後者,對於開放專利,就自然不會有太多的擔心。

問:台灣電動車產業在市場或供應鏈上,與其他地區的差異為何?

答:Tesla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異軍突起,同時,Tesla走的是B2C市場,在消費者市場佔了領先地位,因此當Tesla決定降價,大部分業者也會跟進,而大家一窩峰要調整價格,就是準備跟Tesla在市場中對決。

但我不認為台灣需要做這樣的動作,因為那些業者在市場上都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當新的玩家加入,他們想用過去累積一百年的經驗與底蘊,來跟一個只做幾年、但是非常不一樣,特別是想用軟體定義汽車的新創業者競爭。

不過,Tesla並不是單純的汽車公司,而是科技公司,甚至也是能源公司,怎麼能用汽車公司的想法,去跟能源或是科技公司競爭呢?這些產業型態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

台灣應該思考的不是怎樣跟這些市場大佬比拚,而是能不能打開未來車產業中最棒的部分,也就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讓人家覺得我們像Android、是一個平台,能吸引年輕、好的業者加入平台。

對台灣而言,建置開放平台是有機會的,因為處於地緣政治節點,可以讓我們同時跟中國,以及中國以外的市場/業者連接,還可以應用一些傳統企業中最優良的硬體,配合軟體共同發展。

另外,台灣應該更注重B2B市場,而不是僅關注B2C,可以朝B2B2C方向發展,比如生產白牌產品,品牌業者就可以提供產品,讓業者貼牌,台灣有機會將這種商業模式發揚光大。

台灣的優勢不僅只是建立在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零組件之上,還有軟體與硬體生產製造的豐厚基礎。

問:請給正在從事科技產業,或正在考慮投入科技業的新鮮人一句(或一段)勉勵的話。

答:電動車產業是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新興領域,要有熱情與好奇心,不斷地學習、探索與創新,才能有建樹。此外,要具備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的能力,並且持續發展專業技能與知識,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如果是在校的學生,我認為一定要擁抱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也需要做出一些比較大的改變,過去的習慣不見得不好,但想要更好,就要做出改變,改變會帶來很大的力量。

同時,看事情的視野要放大,先清楚想要得到的結果,就如同要先掌握使用者端需要什麼,再往前推,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輪廓。

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會迫於生活壓力,眼光看得比較近。但是,年輕學子要學習看得更遠,將目標訂出來,目標訂得愈嚴格,就需要更大的達成力度,可藉此訓練自己。

總之,要先有End Game的想法,中間則要Think Big,然後Move Fast;想得大一些,同時走得快一些。

鄭顯聰(左)、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中)出席電動車造型設計大賽決賽。李建樑攝(資料照)

鄭顯聰(左)、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中)出席電動車造型設計大賽決賽。李建樑攝(資料照)

問:MIH成立迄今最大的挑戰?

答:我曾經說過,在所有的科技業裡面,最擔心的就是被抄襲,也就是有關智慧專利的問題。MIH跟所有的夥伴都是將心比心,希望開發出來的東西可以讓更多人使用,而不是僅有少部分人使用。

過去2年,MIH主要推廣這些理念。不諱言講,剛開始大家會覺得,貢獻出來的技術或成果,會不會最後被鴻海收割,成為鴻海的東西。

但MIH是一個公開、開放的平台,不屬於鴻海,而是大家共有。這些東西過去2年講了很多遍,慢慢開始有業者相信,MIH並不是「Made In Hon Hai」,而是「Make It Happen」,也是「Money Is Here」。

有些事情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是開玩笑,現在則知道都是真的,MIH是要帶大家一起賺錢。如果End Game是Money Is Here,那中間過程就是Make It Happen,至於一般經常性的製造生產是不是Made In Hon Hai,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責任編輯:游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