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620
Event

首發的AI手機重視哪些議題呢?

「AI手機」的定義是可離線執行LLM模型,實現生成式AI功能的手機。手機受限於物理極限,在AI應用上專注於文字資訊的提供、影像自動創建、語言即時翻譯、個人助理等四大功能。以手機應用處理器為目標市場的高通(Qualcomm)、聯發科,面對2024全年銷售量上看1.47億支的AI手機,當然不會等閒視之。

除了傳統的應用處理器供應商之外,在手機市場上領先群雄的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ronics)都是自研晶片業者,而Google 也以Tensor G3的晶片應戰。

中國的Oppo、Vivo與小米都是仰賴外部晶片,而三星、蘋果、Google大多以自家需求為主,因此會以不同的市場定位做出AI功能上的調整。現在他們正努力強化CPU+GPU+NPU的功能,提高運算參數,並結合新世代的DRAM,提供更高頻寬的記憶體。

各大手機廠或應用處理器供應商,市場定位明確,對象也有跡可尋,未來最大的變數可能是Google背後的Android陣營,Google推出的Gemini與Gemma功能,會帶來多大的改變,也是大家關切的議題。

整體而言,生成式的AI正從雲走向端,邊緣運算的商機浮現,業者必須面對軟硬整合的挑戰。這一波AI新浪潮來臨時,能加速運算的GPU最受矚目,參與的業者對整個生態系必須有一定的掌握與價值主張,從諸多變化中找到自家企業在整個生態系中的定位。

在GPU的浪潮之後,雲端服務業者(CSP)的自研晶片是新一波應該關注的焦點,而以Arm為基礎的SoC規格如何升級,推論用的NPU或其他XPU在不同市場的經營也都值得留意。毫無疑問,這些新的晶片會從具規模的NB、手機開始滲透,下一個階段是智慧家庭、電動車與工業物聯網的商機。

至於大語言模型,Open AI、微軟(Microsoft)、Google 與Meta的動向是指標,但進入邊緣運算之後,各種針對分眾市場的模型壓縮將會是我們觀察的重點。我在這些大的變化中隱約看到全球產業資源的重分配,這些大趨勢的背後有國際經貿,甚至地緣政治的議題嗎?

美國高舉大旗,而全世界的焦點也在市值上兆美元的科技大腕身上,但中國擁有最大的數據庫、明確的政府政策、可以忍受最低底線的成本,只要政府願意支持,虧損都是全民共同承擔。不同的社會管理機制、產業文化,將帶來地緣政治在「戰略斷層帶」上的國家,例如台灣、南韓、日本更大的衝擊與壓力。

擁有半導體與供應鏈的台灣,是躬逢其盛,還是正在被推向戰場,上帝不知道,AI也無法告訴我們!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