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電子六哥東協南亞戰略(5):戰略清晰,戰術模糊

擺脫傳統思維:理想的台印學習曲線

2000~2020這20年間,台商前進中國,各做各的。NB、手機訂單是「由上而下」的經營格局,誰拿到訂單,誰就可以成為市場贏家的零和遊戲,蘋概股、星空聯盟的說法不脛而走。

也因為這樣,跨集團的合作提議充滿了爾虞我詐的心思,但現在一方面台商都明白,自掃門前雪的時代已經過去,跨業整合、專業互補,甚至共建「海外聚落」都會是重要的選項。

但進入「萬物聯網」的新時代,市場需求形成上下交錯的新格局。不僅智慧應用的商機具體成形,未來的電動車、車聯網不會越過東協南亞的重要國家。

加上G2競爭的大格局下,印度、東協主要國家除了與台灣直接接觸之外,更會間接透過美國調整台灣過於依賴中國生產基地的現實。

未來新興市場,印度有結構性優勢

DIGITIMES一再強調印度在未來的ICT市場擁有結構性的優勢。由於市場蓬勃發展,在地業者不再像以往一樣的斤斤計較,價格導向的尋找產品供源。現在是誰拿得到優質產品、效率化的供應在地市場就可以得到豐碩成果。

面對印度市場,表面上是生產連結激勵(PLI),但實際上台商必須長期布局,14億人口的印度有市場縱深,不可能手到擒來,台灣有產業縱深,不必只以短期效益為目標。

印度期待立竿見影的短期成果,台灣就應該以雙贏的布局,思考長期的效益。如何分階段經營,逐步收割,長期可以共創、共享、共榮。簡而言之,台灣要「戰略清晰,戰術模糊;軟硬整合,虛實並進」。

台灣的優勢在於「產業縱深」與從無到有的產業經驗。過去台廠躲在品牌背後專注量產,總是以「毛三到四」自嘲。雖然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以量產傲人,但廠商都知道,規模愈大、毛利愈低,憑藉的是低廉的資金成本,與極少犯錯的本事。

台商幹部自嘲賣肝,但也因為30、40年夙夜匪懈,產業的縱深無可比擬,也成為台灣牢不可破的競爭優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