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台積電解密(3):製程領先,獨享獲利,誰奈我何?

台積電遵循摩爾定律的製程發展規範

過去幾年,台積電的研發經費通常都是營收的8%上下,乍看之下,8%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但如果考量台積電晶圓代工的營收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ctronics)的3~4倍,聯電的6~8倍,如果聯電、三星也以同樣比例投資研發的話,雙方的落差不言可喻。

此外,台積電本就在製程上遙遙領先,落後的競爭者要搶攻制高點的話,就算付出更高的代價,也難以與台積電競爭。何況台積電一直強調「不攪和客戶的利益」,誠信是事業經營至高無上的原則。台積電講得冠冕堂皇,做起來也毫不扭捏,因為這本來就是台積電致勝的關鍵。

為了掌握前進的軌跡,檯面上張忠謀經常提到摩爾定律,而在台積電內部也依據摩爾定律的步調,在18~24個月的時間軸內,以「雙螺旋」的模式兩路並進,相互支援。例如,Blue Team以18~24個月的時間專攻28奈米,然後跳到16奈米、7奈米、3奈米。另外一個Red Team,則以20奈米、10奈米、5奈米為目標,兩個團隊相互競爭、相互支援,也共創事業(參考附圖)。

如果我們知道台積電以台灣最菁英的人才,以這樣的模式進行市場競爭,只要這個產業在軌道上,台積電就高枕無憂,在這幾年半導體的超級循環中,台積電賺得盆滿缽滿,也積累下一場戰役的資本。而就算產業走入低谷,其他競爭者想從彎道超車,那個代價也是個驚人的風險。哪一個事業的經營者,想捋台積電的虎鬚呢?

西瓜偎大邊,在研發過程中,台積電動員上下游的業者與客戶共襄盛舉,等於是在Eco-System上深度布局,也「綁住」合作夥伴與客戶,共同研發。費用降低了、客戶信賴提高了、設備材料業者跟著台積電走,一樣賺得荷包滿滿。看到媒體報導「供應鏈」動起來了,但怎麼動的,大家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

張忠謀畢竟是打橋牌的,公開室、關閉室雙軌並進,既合乎遊戲規則,也制定遊戲規則。寫到這裡,跌足三嘆,要「完勝」對手,要有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有智慧與勇氣。張忠謀的價值在於總是能在正確的時刻,做出精準的選擇。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