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ADI

產業戰略與地緣政治

做為一個創業家與產業分析師,在我的生活體驗中沒有「無計可施」這幾個字,只有好與不好的解決方案而已。台灣半導體產業被稱為護國神山,但這個產業會面臨停滯,或者自由落體般殞落的厄運嗎?

談台灣的產業戰略,我們應該從定義問題開始做起。台灣之所以動見觀瞻,關鍵在於我們擁有「無可替代」的產業環節,而不是因為今天國際產業中的熱門議題,例如自駕車、人工智慧、資訊安全,甚至量子技術、低軌衛星這些技術性的議題。從國家戰略來說,我們必須探索的是可能帶來結構性影響的趨勢與策略。

中美貿易大戰是驅動這一波產業變革的震央,而背後的科技產業議題中,半導體與供應鏈是核心,我們需要政經學者參與專業議題的討論嗎?我們當然要有一組專家能夠深度探索G2大戰背後,或者Beyond G2,台灣還能做些什麼?美國的國家戰略是如何形成的?

2017年川普上任之後,商人背景的川普在意的是商場上的最大利益,我們可以想像上任之前川普與蔡英文總統那一通電話,背後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是誰促成這樣的通話機會呢?美國的國安團隊如何形成,台灣如何因應?

不久之後來台訪問的國務院助理次卿黃之瀚,來台時台灣媒體大做文章,等他回國之後,黃之瀚為何銷聲匿跡?研擬國家戰略不能跟著名嘴起舞,我們得知道到2018年初,美國敲定對中的競爭戰略方針之後,我們所面對的情境,與企業可能面對的極大風險。

當英特爾(Intel)、英飛凌(Infineon)執行長都說美國、歐洲都應該建立自己的半導體工業時,台灣的主張是什麼?當中國的生產基地外移時,對台廠而言是機會,還是挑戰?日韓會如何因應,越南、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各有因應之道,台灣知道多少,而因應之道又是如何?

在台商回流聲中,我完全贊成經濟部以「智慧製造」做為審核台商獎勵措施的依據,只是台灣針對智慧製造的論述闕如。每家廠商都在談ESG,因為今天減碳的壓力,會變成幾年後台灣廠商競爭的成本與生存的關鍵。但大家都知道數位轉型十分關鍵,只是沒有人知道量產型製造大廠的IT投資,應該佔營收的比重,政府會不會在租稅上著手,讓更多的企業願意為台灣長期的競爭力而戰?

網路時代的產業競合策略,我們需要東協與新興市場的專家,當然也希望有人分享矽谷近況,而日韓歐洲專家也不該忽略。我們該談的不是電動車、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的技術細節,單一產業的深化趨勢,而更多是橫向的產業連結與競合關係。

不要只記得手上有幾張好牌,一旦遊戲規則變了,過去的優勢將成為未來的負擔。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