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member

電動車帶來的產業變革(9-3):造車新勢力觀察

Tesla在美國市佔率依然過半,但因平價汽車上市,2025年時能否維持20%以上的市佔率仍是未知數。2022年中國補貼政策結束,但美國IRA法案上路,獨厚當地業者,各廠短兵相接,Tesla降價,比亞迪、福特(Ford)擴廠。

但Tesla在中國市佔率跌到7.3%,排名第三,輸給比亞迪的30%與上汽的11%,而南韓汽車產業受到IRA法案與本土市場欠佳的影響,2023年可能小幅下滑,這些都是市場上影響力消長的重要變化。

台灣鴻海集團2022年營收超越2,000億美元,對這樣的企業集團而言,如果對電動車的轉型商機無感,可能是萬劫不復的失策,而鴻海也不可能只以生產零組件為目標,以MIH做為整車發展的布局,並不令人意外。

估計2022年集團年營收可達140億美元的台達電,宣示要在2030年達到營收倍增的目標,在汽車三電上都不會缺席。早已經與Tesla搭上線的廣達,還有許多生產感測器、網通的廠商,甚至晶圓代工大廠都不會錯過電動車的商機。

自從Tesla在2017年生產電動車之後,透過資本市場的資金優勢,相繼在中國、墨西哥、德國等地布局生產基地,近期甚至傳出也將在南韓進行大規模投資。

但Tesla在中國市場顯然遇到瓶頸,歐美系的車廠被當地多種品牌、規格圍剿,而中國限制Tesla進入特定區域也影響銷售,未來Tesla產出的數據如何管理,更是外資車廠的重要挑戰。

汽車不僅僅是製造業,也是必須與在地網路服務高度連結的服務業。相較於後起的Tesla,蘋果(Apple)顯然更為謹慎,預期在2026年推出Apple Car,以單價10萬美元以上的高階市場為目標。

蘋果就是蘋果,定義市場、連結網路與忠實客群,都是蘋果引以為傲的企業DNA。

鴻海則希望2025年時電動車市佔率達5%,估計營收是1兆元。近期鴻海與NVIDIA合作ECU,進軍自駕車商機。在整車模組設計上,鴻海與恩智浦(NXP)合作,並發展智慧座艙系統。美國的Lordstown,則是做皮卡的夥伴。

至於車用半導體,鴻海與國巨之間的合作是個序曲,而透過鴻揚半導體投資盛新,取得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SiC)的門票。

2022年6月的東協南亞之行,劉揚偉除促成整套的跨國合作機制之外,也為鴻海在新時代的東協南亞布局做最好的鋪陳。任何一個轉身都是艱困的挑戰,劉揚偉如何下棋、郭台銘會在背後下指導棋嗎?

全球化量產的時代已經過去,系統整合、軟硬通吃、分散型生產體系才是王道,我們預期結合租賃、車用電池再利用等各種創新的營運模式,也將影響電動車產業的商機。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