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車輛中心打造全台自製智慧小巴 讓世界看見台灣自駕車新實力

2019/12/05 - DIGITIMES企劃

在汽車與科技兩大產業聯手推動下,自駕車趨勢快速啟動,不過車輛要在無人狀況下自動駕駛,車體內外的感測與控制都必須精準、即時,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經理陳建次指出,近期世界各國的公共接駁自駕概念實驗,大多以小型巴士為主,車輛中心經過一年多研發,也在今(2019)年9月推出全由國人自行研發的Level 4自駕小型巴士WinBus。

陳建次表示,從運行目的區分,自駕車共有手機叫車、公共運輸、物流運輸等三大類,其中公共運輸小型巴士是短期內實現度最高的一種,其最主要用途為城市交通最後一哩路之交通銜接,其他運用還有機場場站連結、大型學校、商圈、動物園、遊樂區接駁,目前全球較知名自駕小巴公司共有8家,又以法國Navya和Easymile最為知名。

車輛中心於台灣自駕車發展中扮演重要核心角色,由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打造、於今年初開幕的台灣智駕實驗室Taiwan CAR Lab,就是委由該中心協助設計與經營管理。陳建次指出,此一場域提供模擬建築物街景、鐵路平交道、綠蔭、隧道、特殊路面及停車區,濃縮台灣城市、郊區環境13種常見道路型式與行車情境,車輛中心今年推出的WinBus,也運用此場域進行沙盒運行的情境試驗。

車輛中心在2018年5月以科發經費投入打造MIT自駕小型巴士,2019年8月正式亮相,9月在彰濱工業區的4.4km接駁路線,進行了約50 km的試乘體驗活動。WinBus匯集台灣汽車與科技兩大產業鏈技術,集結國內20家廠商,從底盤、動力、感知、決策控制到聯網系統,串聯國內產業鏈打造。陳建次表示,WinBus是以SAE的Level 4為目標設計,其特色是車輛前後軸均具備轉向功能,沒有車頭或車尾的差異,於道路上可前行或直接後行無須掉頭轉向,車內無方向盤與剎車等操作介面,有9個座位與6個立位空間,續航里程7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

陳建次表示,WinBus目前已與相關廠家聯盟合作,預計2020年第1季於彰濱工業區觀光接駁路線投入沙盒實證運行,結合鹿港的傳統文化與自駕車的創新科技,帶動新的體驗經濟,透過沙盒運行驗證自駕車商業營運模式,以及讓自駕技術產業化,協助台灣廠家於國際自駕車供應鏈爭取一席之地。


圖說: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經理陳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