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專輯】台灣自駕車產業年末點兵 待2020年再攀高峰
【自駕車專輯】台灣自駕車產業大事年表(之一)

台灣自駕車產業自2018年無人載具創新科技實驗條例通過,帶來產業高速發展,多場論壇、研討會,業者於封閉場域的發布活動等一時如過江之鯽。而自2019年10月25日,經濟部技術處開始受理實驗車牌的申請,從2019年6月施行無人載具條例以來熱鬧的自駕車產業氛圍一時冷卻,嚴謹的審查作業讓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直接面對公眾的挑戰;但待2020年第一台自駕車上路營運後,台灣自駕車產業將更為成熟。
而自駕車的上路,代表的是通訊條件的穩定、設備運算效能提升、AI發展越趨成熟,因此在自駕車快速發展之下,連帶促成了車聯網服務的普及、全新的城市數據管理方式、智慧交控等應用。圖資業者、共享業者、邊緣運算業者、路燈業者、運輸資訊業者等,都加入了自駕車產業的版圖。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位於台南沙崙的的台灣智慧駕駛實驗室。Taiwan Car Lab
勤崴國際開發的自駕巴士。李逸涵
GBus團隊開發的柴油自駕巴士。李逸涵
工研院資通所技轉車王電,共同開發的自駕巴士。李逸涵
工研院機械所開發的自駕車。李逸涵
臺灣智駕開發的自駕小巴。李逸涵
根基於政府將無人載具入法,在嚴謹的交通產業中撐出一道門,讓新興的交通應用得以快速落地,將可期待自駕車上路之後,為道路帶來的全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