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新方向 工研院發表智能影像結合手術創新
全球防疫需求持續攀升,醫療器材產業也因此受惠,前景備受看好。工研院日前在「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中,鎖定精準醫療需求,發表多項將智能影像與手術治療結合的智慧醫材創新技術,讓醫生開刀更精準。 據行政院統計,在個人化醫療等趨勢帶動下, 2020年台灣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營業額達新台幣6,423億元規模,其中醫療器材產業受惠於全球防疫等需求提升,營業額成長率達到
Display 2.0時代「有頭有臉」 友達、凌華攜手打造邊緣可視化全新概念
面板大廠友達與工業電腦廠凌華攜手擴大合作,未來將在各垂直產業市場中,強化邊緣可視化的應用。但為何強調可視化加上邊緣運算的概念? 友達總經理柯富仁直言,接下來進入「Display Everywhere 2.0」的時代,邊緣可視化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而凌華董事長劉鈞則形容,透過凌華在邊緣運算,以及友達在顯示器的專業,可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讓各種智慧應用服務有「頭」有「臉」。
【陽明交通大學專欄】遠距數位化新常態席捲全球 對高教體系是助攻還是打擊?
童恒新 不論各領域,企業都已能感受遠距數位帶來的便利性,即便是疫情初期出於無奈而倉促上路的線上授課,終究成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轉捩點。初期大家的疑問是:師生能適應線上嗎?但到了後疫時代,大家的疑問已轉變成:傳統實體工作與學習模式還能回的去嗎? 醫護界熟知,十八世紀外科手術屬於傳統開腹式手術,之後進入革新的微創手術,現今更跨入了機器人手術模式。科技融合醫療
掌握機器人「心臟」 利茗機械國產減速機出頭天
廖家宜/台中 在工業4.0的浪潮中,機器人被視為最關鍵的自動化設備,但其關鍵零組件之一的減速機,過去因掌握在歐、日少數廠商手中,導致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也成為機器人普及的最大障礙。所幸近年台廠努力耕耘,包括傳動元件大廠上銀與利茗機械,都在精密諧波減速機市場中擁有自製能量,藉由掌握關鍵技術,台灣或在未來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商機中,在全球供應鏈取得一席之地,也推動台灣智慧製造更加往
手術機器人夯 CMR Surgical估值達30億美元
李昕瓴/綜合外電 英國機器人公司CMR Surgical宣布拿到D輪融資6億美元,本輪由軟銀願景基金二號與匯橋資本集團共同領投,加上原來劍橋創新資本(CIC)的投資3.848億元,整體估值達到30億美元。 根據TechCrunch報導,手術機器人近年成為投資機構熱點,另外一家Memic也是在D輪獲投9,600萬美元,在新創企業方面,2016年成立的美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