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聚焦玩樂 微軟打造工業元宇宙提升企業生產力
微軟(Microsoft)於Microsoft Build 2022開發者大會上,針對微軟的元宇宙策略舉辦了一場座談會,並將重點聚焦在Teams企業協作平台與元宇宙概念的整合上。 據PCMag、Voicebot.ai報導,不同於其他廠商將元宇宙與電玩連結,微軟的元宇宙發展策略是以Teams企業協作平台作為基礎,著重的是數位與實體世界的融合,並強調人物、地方、事物與流程的數位再
微軟工業元宇宙 幫助「壯大」川崎機器人大軍
微軟(Microsoft)稍早宣布,川崎重工(Kawasaki)將成為其工業元宇宙(Industrial Metaverse)新客戶。在工業元宇宙中,工廠車間工人將佩戴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MR)頭盔提高生產、維修和管理供應鏈效率。而川崎將利用HoloLens製造機器人。 根據CNBC報導,HoloLens能將微軟雲端運算等眾多技術結合在一起,以協助工廠工人和管理人員
阿聯酋航空將推出NFT進軍元宇宙領域
打算大舉進軍元宇宙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將針對消費者和員工推出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等元宇宙相關服務。 根據Breaking Travel News報導,阿聯酋航空宣布拓展到元宇宙領域,首發產品將是NFT,目前該公司已經著手開發第1項相關專案,並預計在未來數月推出相關產品和服務。 除此之外,阿聯酋也表示2
SpaceX集中資源發展Starship太空船
SpaceX已中止生產新的Crew Dragon太空船,將集中資源於後繼的可重複使用的Starship太空船,Starship的首度發射任務因引擎開發問題與監管機構審查已延遲數個月。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SpaceX的商業模式奠基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載具,僅生產數量有限的火箭與太空船,Crew Dragon太空船、重負荷且可重複使用的火箭Falcon 9與Falco
搶攻飛行車大商機 中國大陸專利申請數超歐趕美
2021年4月日本特許廳(Japan Patent Office)報告顯示,2012~2018年中國大陸、歐洲、日本、南韓、美國提出的飛行車(flying car)相關專利申請有1,106件,其中中國大陸444件、美國399件。 根據Nikkei Asia報導,飛行車專利申請數前15名中,有11家是美國公司,包括Amazon Technologies、Bell Helicop
基礎設施逐步到位 工業元宇宙率先起步
元宇宙大熱,但除了在娛樂和社交媒體上的應用潛力外,業界則是普遍看好應用於製造領域的「工業元宇宙」,相較消費市場反而更具有較大的剛性需求,且目前產業大廠數位化程度普遍高,加上已有工業物聯網、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等逐漸完善的基礎設施,工業元宇宙可望率先起步。 近年產業大肆討論元宇宙浪潮,然業界仍普遍認為,目前的元宇宙仍處於一個開始萌芽的階段,關鍵是是否能出現殺手級
促成製造業轉型工業4.0的十大趨勢,元宇宙也入列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3D列印、5G與邊緣運算、自動化與關燈工廠、數位分身、延展實境(XR)與元宇宙(metaverse)、工業物聯網(IIoT)、預測式維護、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Web3與區塊鏈、智慧且永續的產品,將是促成製造業轉型工業4.0的十大趨勢。 3D列印較傳統製造節約材料、減少廢品,可讓生產個人化商品無須考量經濟規模、實現快速原型製作以驅動創新,隨成本效益
看好電動空中計程車 波音加碼4.5億元投資Wisk Aero
電動空中計程車新創Wisk Aero再獲波音(Boeing)投資4.5億美元將用於加速公司成長,未來5年內商業營運空中計程車服務,屆時每年可望在全球20個主要市場進行1,400萬趟飛行,波音也可能在軍事與貨運計畫採用Wisk Aero技術。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與The Verge報導,目前包括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等監管機構均尚未核准任何電動垂直起降(eVTOL)
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面數位分身化 波音開啟客機設計元宇宙
波音公司(Boeing Co.)的未來工廠將以2年時間、投資150億美元,整合其全球3D工程設計、生產、連網協作機器人、配戴微軟(Microsoft) HoloLen頭盔的技工、服務等作業於單一數位生態系,以提升品質與安全並為未來10年新機計畫奠基。 根據Reuters報導,波音內部的數位轉型團隊將767貨機設計數位化並讓技工配備HoloLen擴增實境(AR)頭盔與平板,號稱
NASA以4億美元支持私有太空站計畫
美國國家航空與太空總署(NASA)宣布,將提供Blue Origin、Northrop Grumman、Nanoracks共4.156億美元資金,支持開發由私人企業擁有與營運的商業太空站,以取代預計將於2030年除役的國際太空站(ISS),並促成由美國領導的低軌道(LEO)商業經濟。 據路透(Reuters)報導,目前尚無法預言商業低軌道市場發展的前景,但投入開發商業太空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