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昆士蘭規劃疫後振興 力推電動巴士能源轉型
澳洲面臨氣候變遷危機,環境變得更乾燥、炎熱。近年發生許多森林大火事件,對動物、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由於棲地被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嚴重可能引發物種滅絕,因此澳洲昆士蘭(Queensland)政府正透過電動巴士、能源轉型等對策,積極對抗氣候挑戰。 據The Driven報導,澳洲車輛製造商BusTech攜手公共運輸巨頭Keolis Downer、昆士蘭州政府,合作生產16
菲利普港市結盟Vivacity Labs 打造澳洲智慧交通城
為推動永續運輸計畫,澳洲菲利普港市(City of Port Phillip)宣布與英國交通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Vivacity Labs、非盈利組織Bicycle Network合作,部署人工智慧(AI)感測器,觀測車輛、行人和自行車,為所有民眾提供安全的、負擔得起的交通方式,解決塞車問題。 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透過收集匿名資料,城市規劃者
澳洲推廣製造新能源巴士 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聯合政府近期發表零排放車輛轉型計畫,目前公車佔該州運輸業年碳排放量46%,火車則為45%。據悉,大規模汰換傳統燃油巴士將提高生活及空氣品質,藉此降低噪音污染。 據The Driven報導,轉型計畫概述新南威爾斯州將投入8,000多輛新能源巴士,至2023年開始加速發展進程,未來在每年加入1,200~1,300輛電動巴士至車隊。
規劃旅途更便利 Spin電動滑板車整合至Google Maps
洪煥周/綜合外電 共享電動滑板車(E-scooter)市場百家爭鳴,造成一股持續不墜的熱潮,全世界各大城市皆能看見Voi、Tier、Spin、Lime與Dott不同服務商的滑板車,也成為通勤人士的交通工具新體驗。 根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福特汽車(Ford)旗下電動踏板車公司Spin與Google宣布,將在Google
智慧時代新趨勢 AI為客戶制定個人化內容
洪煥周/綜合外電 工業4.0(Industry 4.0)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由德國政府於2013年提出此一概念,已漸漸顛覆工業、製造業的面貌。企業開始採用人工智慧(AI)、機器手臂、虛擬實境(VR)實現自動化流程,提升產品品質,也將大幅度地減少停機時間。 根據The Manufacturer報導,90%的客戶購買之前已在網路上查詢產品,但傳統製造商缺
後疫情時代微型移動熱度增 Lime攜手Moovit提供整合服務
洪煥周/綜合外電 隨著微型移動(Micro-mobility)運具越來越熱門,為提前布局共享交通市場,近日電動滑板車(E-scooter)巨擘Lime與以色列交通即服務(MaaS)新創Moovit展開合作,將Lime電動滑板車、輕型機車、自行車整合至Moovit應用程式。 根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隨著全球許多地區對COV
緩解里程焦慮 英國測試電動計程車無線充電
洪煥周/綜合外電 英國諾丁漢市(Nottingham)展開無線充電電動計程車公開實測計畫WiCET,團隊將收集車輛資料,包含行駛距離、電池電量,而車輛的文宣有望幫助乘客瞭解無線充電計程車是如何在城市運作。 根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WiCET為零排放車輛辦公室(OZEV)資助的專案,由5輛LEVC TX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4
Clubhouse添加空間音效 立體聲環繞「聊天室」
洪煥周/綜合外電 受COVID-19(新冠肺炎)籠罩之下,不必出門就能即時與人互動的語音社群軟體Clubhouse在2021年初大受歡迎,限量的邀請機制與名人光環的加持下,成為疫情間最具有話題性的應用程式(App)。 根據TechCrunch報導,Clubhouse團隊近期宣布於聊天室添加空間音效(Spatial audio),以提升音訊體驗,讓使用者在
GE攜手Google Cloud 提升智慧居家生活品質
洪煥周/綜合外電 現代人普遍注重生活品質,不少消費者因此購買智慧家庭產品,僅需動動手簡單安裝,即能享受便利、自動化的服務,並將日常繁瑣的事情都交給語音助理。COVID-19(新冠肺炎)擾亂之下,許多企業改由遠距辦公,與家人待在家的時間也拉長,能提高生活質感的智慧娛樂設備也漸漸普及。 根據IoT News報導,看準物聯網(IoT)商機,GE家電(GE Ap
勾勒未來交通藍圖 英國擴大Project Endeavour自駕車測試計畫
洪煥周/綜合外電 英國於2019年3月啟動的Project Endeavour自駕車開發計畫,本月在倫敦格林威治進行最後的道路實測,將與倫敦市政廳、交通技術供應商、汽車製造商、研究機構合作,加快全英各地部署無人駕駛和自駕車服務。 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目前有超過100名受訪者預訂測試車輛,詢問關於搭乘前與之後對自駕技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