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通大學專欄】遠距數位化新常態席捲全球 對高教體系是助攻還是打擊?
童恒新 不論各領域,企業都已能感受遠距數位帶來的便利性,即便是疫情初期出於無奈而倉促上路的線上授課,終究成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轉捩點。初期大家的疑問是:師生能適應線上嗎?但到了後疫時代,大家的疑問已轉變成:傳統實體工作與學習模式還能回的去嗎? 醫護界熟知,十八世紀外科手術屬於傳統開腹式手術,之後進入革新的微創手術,現今更跨入了機器人手術模式。科技融合醫療
【童恒新專欄】疫後爆量的遠距數位研討會 你是賣家?還是買家?
學者們參加國際研討會,心中大多充滿期待:當觀眾時,可吸收新知識增廣國際觀;當演講者時,可傳遞己身專業和經驗給國際人士;不論身為聽眾或講者,總是收穫滿滿。除此,研討會結束後,在全球不同城市的體驗,亦是難得的生活經驗。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國際研討會改成線上或取消,台灣諸多原訂實體舉行的研討會,因疫情的不確定性及須遵守防疫規範亦改為線上。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參與者已熟悉
【陽明交大專欄】疫後新常態.高教決勝點 遠距多元學習成趨勢
遠距學習趨勢雖已行之有年,然2020疫情年有如時光機伴隨加速器加乘,加倍壓縮遠距教學的發展時間。Coursera線上學習平台於2012年創立,至2021年5月底已提供從實踐客製化方案到證書和學位、超過3,000種以上的一系列學習機會,參與人次更高達百萬。Coursera已與200多所世界等級大學和公司合作,為世界各角落的人提供彈性、可負擔且專業的線上學習。另一知名線上學習教育平台edX於2012年
【陽明交通大學專欄】護理學系翻轉教育 HTC VR讓實習無所不在
由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日常受到極大衝擊,不僅是醫療院所需要降載,遠距醫療工具與服務模式快速協助緩衝,就連醫學和護理師等專業醫療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實習也都受到極大影響。本文將分享VR等創新科技與護理師養成的融合過程,以及之於新世代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LIC 實習模式
【童恒新專欄】疫情下衍生的遠距VR教育:師生準備好虛擬一番了嗎?
疫情下難以執行實體教學,因而衍生各式遠距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只要達成學習成效,有何不可?傳統的授課,同時搭配線上直播,平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現在換成老師們也要學習,學習變成直播組,而學生們也要適應非藝人的老師直播主們。 疫情第三級:遠距同步 / 非同步 /
提升護理職場環境 才能落實以病人為中心
蔡騰輝/台北 創造良善的護理職場環境,才能真正提升醫療服務效率。醫院臨床醫療與照顧服務,許多都需要依靠不眠不休的護理人員輪班系統,才能達成適切的醫療照護服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系主任暨特聘教授童恒新表示,為了提升護理職場品質,智慧排班系統的運用相當關鍵亦增加團隊透明度與信任度。訪談多位不同醫院護理排班者都表示,目前很難找到適用的智慧護理排班系統被廣泛運用,期待智慧化的方
一加一大於二 AIoT助護理師聚焦病人照顧
蔡騰輝/台北 台灣醫療臨床護理人力長期不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系主任暨特聘教授童恒新分析,目前透過智慧醫療物聯網(AIoT)系統和儀器的幫助下,在許多情境下已能大幅提升效率,如心臟病及早偵測、銀髮步態分析、庫房庫存盤點。 全球許多國家面臨高齡社會與少子化雙重夾擊,其中護理人力不足更已是已開發國家普遍的現象,在這能提供照護的人越來越少,需要被照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