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軟硬體合作成共識 Arm:思維需轉變成以軟帶硬
2021年度的產業關鍵字,絕對非電動車莫屬,產官學界都提出未來車產業必須與軟硬體合作,過往台灣建構在硬體製造、代工的模式,隨著任何載具都往軟體自動化發展,台灣的科技產業應善用過往累積的產業能量,走向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大方向上具有硬體產製的工藝結合軟體應用服務,進行系統性的創新技術研發。 Arm亞太區車用市場資深總監鄧志偉表示,從過去IT產業來看,大部分是硬體決定軟體的架構
隱私強化技術釋放智慧醫療的開發能量
台灣的健保資料庫擁有傲視全球的個人健康數據資料,這個大數據對於訓練精準醫療所需要的人工智慧(AI)技術,具有關鍵地位,但受到個資與隱私保護規範,醫療院所無法對外分享資料,對於以AI技術為基礎的智慧醫療發展變得困難。 基於尊重隱私與長遠的個資保密要求下,國研院國網中心介紹隱私強化技術(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PETs) 的重要發展,用技術解
為了「環境智能」 亞馬遜希望使用者少跟Alexa講話
亞馬遜(Amazon)智慧音響Echo系列靠著機海戰術與低廉價格,美國市場銷售表現佳,市佔率長年第一。Echo搭載的語音助理Alexa除了想當智慧家庭的中控中心之外,也因為「技能」(skill)多元,進軍主題樂園、飯店,以及安養照護機構等場域。 以聲音作為人機互動的介面雖然直覺,但亞馬遜卻希望未來使用者能和Alexa「少說話」。據CNBC報導,Alexa資深副總Tom Tay
僵局未解 Roku機上盒12月起移除YouTube
Roku的新款機上盒將在12月9日開始出貨,不過這款新產品將不支援YouTube功能,顯示Roku和Google的競爭僵局仍未解決。 根據Android Police和Roku官方報導,Roku在2021年5月起下架Google應用程式後,雙方至今仍僵持不下,和解之日也遙遙無期。對此Roku在自家官網上解釋原因,2021年4月起就試圖和Google更新雙方協議,希望在Roku
研究顯示Android數據傳輸恐洩用戶隱私 Google類比車聯網回應
一份研究報告發現,Android系統設備在閒置時仍然傳輸大量數據,而且即使用戶退出應用程式(App),也沒辦法停止數據外流,可能會使用戶的隱私造成疑慮。 The Register報導,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研究了歐洲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小米、華為、Realme,以及使用LineageOS及/e/的作業
架構你的智慧家庭 Google Home變得更聰明
根據The Verge報導,Google智慧居家開發者峰會上,宣布新工具可幫助開發人員架構Google Home、協助將新標準開源項目Matter以及任何與Matter-complaint生態系統更加容易兼容設備。這意味著很快的溫控設備Nest Thermostat也可以在Apple Home使用,無需家庭助手或其他方法。 將於2022年推出的Matter是個開放的智慧居家應
抖音進軍LG智慧電視 縱向觀賞問題待解決
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表示,抖音已經針對LG 2020與2021年機型智慧電視推出應用程式(App),近期也會向下適用舊款2019年款電視。不過,評論認為,電視螢幕與手機不同的縱向觀賞問題必須先解決。 據The Verge報導,抖音已經適用近期webOS 5.0 webOS 6.0機型電視,2021年10月7日也已推出韌體更新,未來幾個月則會適用更早的201
電競產業、玩家快速成長 引領越南衝刺數位經濟
憑藉年輕的人口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越南擁有發展電競和電子遊戲產業的巨大機會和潛力,該產業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越南的無煙產業。 Vietnamnet報導,在工業4.0時代,數位經濟已成為全球許多地區的成長引擎。尤其是電子遊戲、電競等新興產業的突破性發展,成為COVID-19(新冠肺炎)和後疫情時代經濟持續發展的主力。 根據越南資通部發布的報告,2020年越南電
更快找到充電站 電動車充電網擴大支援行動App
美國電動車(EV)充電網業者Electrify America宣布支援蘋果(Apple)CarPlay和Android Auto,駕駛人可直接透過車輛螢幕上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Infotainment)使用,不用其他行動裝置就能查詢充電站位置。 據Design News報導,這次擴大支援同時也重新設計了行動應用程式(App),並妥善整合一些功能,例如協助用戶找到充電站空位或查
較勁蘋果、Google 微軟推出個人化新聞訂閱平台
楊步偉╱綜合外電 軟體龍頭微軟(Microsoft)即日起推出了名為Microsoft Start的個人化新聞訂閱(news feed)平台,並在電腦和行動裝置的作業系統及網頁版提供此一服務。 根據微軟最近委託Forrester進行的調查指出,人們每天平均在網路上的時間是7小時,並使用6種不同的新聞訂閱頻道,並每天平均瀏覽新聞5次。因此,微軟決定推出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