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超群憶施敏:淡看諾貝爾,首度為錢開口仍因半導體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COMPUTEX

盧超群憶施敏:淡看諾貝爾,首度為錢開口仍因半導體

  • 韓青秀台北

半導體產業「一代宗師」施敏,在全球半導體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得以發展茁壯的開創者,也是培育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啟蒙者,畢生作育英才無數。28日為施敏追思紀念會,各方學界及產業界重量級人士均到場緬懷追念。

他的風範:立德、立功、立言,不朽永流傳

曾受到施敏啟蒙的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回憶,最後一次在台北聚餐是在2021年疫情期間,即將離開交大的施敏仍然精神奕奕,從上午11點一直聊到下午3點,閒談時盧超群提到,期待施敏發現的「浮閘記憶體效應」(Floating-gate memory effect),有朝一日能得到諾貝爾獎,但對生性恬淡的施敏來說,是否得到諾貝爾獎項的榮譽並不重要。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前右)宴請施敏(前左)教離台前聚餐。盧超群攝

在施敏得知生病後的人生最後兩個月時間,盧超群曾從台北致電給在美國家中的他,他告訴盧超群,雖然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但這一生活得很滿足、很幸福,也完成應該做的事情了。

盧超群提及,回顧施敏一生,出版《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被視為半導體界必讀的「入門聖經」;催生Flash延續應用,帶動了數位化時代來臨;數度回台講學授課,培育、提攜後進學子,可說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皆已達成,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的貢獻和影響,不朽的風範將永遠流傳於世。

施敏大事記

施敏在任職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期間,曾五度回台灣講學,國立交通大學(現陽明交大)特別頒發終身講座教授的榮譽。但1968年首度任教交大時,當時校舍硬體及居住環境均不佳,施敏申請留職停薪,以貝爾實驗室的半薪條件答應回台授課。盧超群從心裡佩服施敏對家鄉的關愛,如果把時間花在做自己的研究,或許可以做更多事情,當年半導體缺乏有條理的教科書,施敏運用一流的組織力、寫作力與整合力,在台灣授課期間,完成《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的後續校對編輯,成為暢銷全球的半導體聖經。

施敏(中)、盧超群(右三)參加交大國際非揮發性記憶體研討會。盧超群攝

施敏(中)、盧超群(右三)參加交大國際非揮發性記憶體研討會。盧超群提供

他的格局:為了半導體,父子一年未見、宗師首度為錢開口

盧超群轉述,施敏的兒子施迪凡曾回憶,自己小時候幾乎有一年時間沒見到爸爸,但並不是因為爸爸來台灣授課,反而是爸爸當時為了撰寫《半導體元件物理學》,每天從清早出門,就待在實驗室整理資料,直到半夜才回到家,可見施敏做事的專注認真,幾乎除了吃飯、睡覺以外,都把時間投入在寫作。

施敏作風平易近人、談話溫文儒雅、雲淡風輕,曾教誨盧超群等學生不要只追求名譽與財富。盧超群清楚地記得,施敏曾告訴他「當要花錢時,有錢花,就是富;做事不求人,就是貴。」 不貪不求的人生哲學反映了施敏曠達的生活態度。

施敏(中)出席《施敏與數位時代的故事》新書記者會,左三為盧超群、左四為作者王麗娟、右四為旺宏總經理盧志遠。盧超群攝

施敏(中)出席《施敏與數位時代的故事》新書記者會,左三為盧超群、左四為作者王麗娟、右四為旺宏總經理盧志遠。盧超群提供

盧超群也分享一段罕為人知的小故事。1990年代施敏擔任交大電子資料中心主任後, 學校先後興建的電子資訊研究大樓、奈米電子研究大樓,都是由施敏負責監督完成。盧超群有一天突然接到施敏特地打來電話,原來政府雖然編列經費建置8層樓的奈米電子大樓,並規劃半導體相關實驗室,但預算考量可能無法興建電梯,實驗室的龐大設備恐無法順利運送,希望業界能幫忙捐錢。盧超群回憶,「老師從來不為錢向人開口」,看到老師第一次難得出來募款就是為了學校,心裡感到非常驚訝,當時盧超群已經創立鈺創,自然義無旁貸參與捐款,其他台灣業界如台積電、聯電、旺宏等也各自捐款,順利解決電梯的問題。

施敏「不貪為寶」的處事哲學,讓人印象深刻。圖中墨寶為上海交通大學前校長淩鴻勛所贈。

施敏「不貪為寶」的處事哲學,讓人印象深刻。圖中墨寶為上海交通大學前校長淩鴻勛所贈。

他的低調:FMS誤提Flash起源,盧超群挺身更正

施敏多次提到半導體是台灣「鎮國之寶」,在關鍵時刻提供了時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發展半導體之重要建議。盧超群認為,如今外界都認為台灣推動半導體產業的起源,來自於1976年19個台灣工程師赴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訓練取經,但如果沒有施敏在1967~1976年來台灣的前期耕耘半導體教育,從美國帶回最新的知識傳授,十年後台灣怎會有具備知識基礎的人才菁英能派去RCA,施敏「十年樹人」埋下了高科技人才培育的種子,進而打造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百年基礎。

施敏(左三)與盧超群(左二)參加ISSCC活動。盧超群攝

施敏(左三)與盧超群(左二)參加ISSCC活動。盧超群提供

施敏低調樸實,鮮少對外述說自己的貢獻。盧超群表示,有次參加在美國舉辦「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發現會中竟提到Flash的起源是從英特爾(Intel)開始、再傳到日本,盧超群特地去更正,施敏在1967年與韓裔同事姜大元發現「浮閘記憶體」,英特爾的發展已經是1972年了,因此FMS隔年便頒發「終身成就獎」給施敏,並在Flash發展歷史的第一張照片上就是放施敏的照片。

施敏(左二)與盧超群(左一)在IEEE與電子界大師座談。盧超群攝

施敏(左二)與盧超群(左一)在IEEE與電子界大師座談。盧超群提供

他的淡泊與孝順:獲獎無數,骨灰罈只放這兩張

雖然施敏畢生獲獎無數,曾獲得中研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等三院院士,但盧超群日前特地前往施敏美國家中祭拜悼念,在骨灰罈上方僅放了兩張獎狀,一張是施敏父親施家福,過去協助孫運璿開礦發電成功的獎狀;另一張,則是施敏太太王令儀父親的獎狀,顯見其為人孝順、飲水思源的個性。施敏與太太伉儷情深,從發現病況到逝世僅約2個月,並於美國時間11月6日晚間辭世,享壽87歲,但施敏傳奇的一生,為科技產業建立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的典範。

 

責任編輯:陳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