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EVmember

扶田資本攜手FoodTech新創共同推動餐飲革命

扶田資本 Foodland Ventures三位共同創辦人王心怡、陳瑞弦、林剛羽(由左至右)。TTA
扶田資本 Foodland Ventures三位共同創辦人王心怡、陳瑞弦、林剛羽(由左至右)。TTA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FoodTech市場規模為2203億美元,預期至2027年,市場規模達到342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6%。近年來 FoodTech 及 AgriTech (餐飲食品、食農科技)發展快速,疫情之後,改變人類生活型態,追求「零接觸」方式來解決採購和餐飲需求,使得雲端廚房、生鮮雜貨電商平台等商機興起。此外,全球面臨環境永續問題,農業與飲食議題備受關注,如替代肉製造的「植物肉」,或是透過智慧科技有效管理農作物之生產,亦補足勞動力不足之問題。這也是近年來,非主流領域(如AI、生醫)的FoodTech在全球資金投資市場年創新高的原因。

Botrista 結合台灣兩大優勢,供貨穩定進軍國際市場

百睿達創辦人兼執行長徐浩哲。Botrista

百睿達創辦人兼執行長徐浩哲。Botrista

過去兩年北美經歷嚴重疫情,餐飲業缺工率大增,使其高度客製化的飲料機器人即便在疫情期間,仍累積超過 24 個州、逾 100 間餐廳導入,超過千家餐廳準備簽約,其中包含許多知名國際連鎖餐廳與咖啡廳。台灣新創公司百睿達(Botrista)創辦人兼執行長徐浩哲表示,Botrista 飲料機器人結合台灣兩大優勢:「奶茶」與「電子產業」。在技術上,台灣擁有一條龍的電子產業供應鏈,在疫情間,為Botrista打造產品時提供相當大的助益;原物料方面,台灣亦擁有全球新鮮獨特的原物料,如百香果、芒果、荔枝與各類茶,供貨穩定才可能打海外市場。

Botrista於短期間內拿下北美市場,仰賴三個主要優勢:第一為液體處理技術、第二為軟體技術、第三則是食品安全保護。飲料機器人需要處理多種類飲料的任何「液體」,如蜂蜜、果漿、巧克力醬等原料,其產地來源不同則黏稠度也不一,機器須自動辨識液體的不同黏稠度,以下達正確指令混合、調製飲品。徐浩哲擁有Tesla自動化產線的經驗,再加上台灣優秀的軟體人才,其實力高下立斷。食品安全上,美國及歐洲針對食安法規相當嚴謹且複雜,無論是供應鏈、軟硬體設計皆需要費時取得 FDA 等相關認證,前後將動輒 3~4 年,這將會成為後進者最大的壁壘。

Botrista 飲料機器人體積小、品項多,最新產品可提供超過 12 種原物料、製成數十種不同的飲料組合,第一線餐飲業者可以透過機台連網功能,做到智慧監測、自動叫料以及相關數據分析。目前 Botrista 提供線下及雲端廚房餐飲業者兩種服務模式:「drink as a service」和「robot as a service」。前者提供給原先無販賣飲料的餐飲業者多元化的飲品,業者無需自行調製飲品,而是透過飲料機器人螢幕中的按鍵,僅需自備杯子、冰塊,機器人即會自動調製飲料。後者提供原有販賣飲料的商家,租借機器人,除將原先的飲料製程自動化之外,也能擁有更多元的飲料販售選項。Botrista的亮眼成績,近期亦獲得美國灣區以及台灣知名投資機構的新台幣上億的投資,資金將協助Botrista加速成長以及推廣美國以外的國際業務。

Foodland Ventures扮演「橋樑」角色,助企業與新創互利共生

2020 年扶田資本(Foodland Ventures)創投與加速器成立,三位創辦人:陳瑞弦、王心怡和林剛羽,分別擁有軟體技術背景,天使投資人與餐飲顧問經驗,積極促成企業與新創之間的對話,協助餐飲科技新創快速成長,並向外輸出至國際市場,提供沙盒實驗場域,使連鎖餐飲、食品及製造業開始透過參與 PoC、導入新解決方案,透過策略或財務收併購等方式投資,一方面為新創打通試驗場景,另一方面企業透過創新技術推動數位轉型,尋找企業第二波成長曲線。

國際在餐飲創新科技領域已蔚為風潮,餐飲、食農大廠(如雀巢、星巴克等)通常有固定管道,讓初期新創即可定期 Pitch,彼此接觸時間也許長達 1~2 年,雙方便能在持續不斷的互動中,找到互利互惠的可能性。王心怡認為,這樣的模式在台尚未發生,過去農產、運輸物流、食品、餐飲等企業與科技有著不小的距離,彼此語言不同,更需要中間的橋樑來促成合作發生。

以加速器的角度經營創投,與一般純財務性投資大相徑庭,陳瑞弦認為,扶田協助 Botrista 串接日本、新加坡等海外餐飲集團作為重要夥伴,目的是為其尋求現階段最合適的合作對象,比起在新創董事中占有多少席次,扶田更傾向作為「共同創辦的一員」,與新創的緊密程度將遠比董事會成員來得更高。

疫情期間,在 2C 市場相當重視顧客服務體驗的知名餐廳,皆已陸續導入送餐機器人,這是 2、3 年前無法想像的事情,林剛羽表示,餐飲科技愈加成熟,它能提供的效益則愈高,餐飲業老闆過去並不瞭解,這兩年,扶田擔任「轉譯」角色,透過長期在餐飲品牌服務的經驗,將餐飲業的痛點以及能夠接受哪些商業模式等資訊提供給新創,讓創新與需求更有效地結合,其成功率就會大幅提升,一旦標竿企業開始導入技術,後續推動相對容易,將對台灣餐飲產業帶來巨大的轉型。

FoodTech崛起,期待解決更多全球議題

陳瑞弦提到,在扶田積極促成台灣新創出海、鏈結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企業早期資本與合作投入的同時,TTA建構的新創生態系也從中促成更多合作可能性,包括國際加速器間的投資交流及引薦,亦結合台灣及北美的人力、資源,帶領台灣創業生態系夥伴前去國際展會,提供各式活動協助或媒體上的曝光,創造更多的連結,這一點對於落腳台灣,展望世界的創投加速器來說,是實質珍貴的資源。

飲食為普世文化,在各處容易產生共鳴,王心怡表示,台灣在餐飲產業具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不論是原物料品質、軟體人才及文化輸出皆相對優勢。後疫情時代伴隨著新興科技、電子商務和數位化程度快速發展,整體飲食系統結構與價值體現,將會有新一波變革的型態。FoodTech 並非單在食品本身發揮創新,食品科技的崛起,也期待解決更多全球議題,如: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食物浪費的增加、食安需求度提升、素食主義的普及,以及勞動力不足等。未來扶田資本(創投與加速器)也將持續致力鏈結新創團隊與價值企業和資源,透過科技解決從產地到餐桌的產業挑戰。

本文原刊載於TTA四周年數位專輯,更多國際加速器與新創團隊報導歡迎至TTA官網瀏覽。

關鍵字
議題精選-數位轉型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