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戶憂依賴中國被掐喉 台灣太陽能照向全球露曙光 智慧應用 影音
computextaipei
德國萊因

國際客戶憂依賴中國被掐喉 台灣太陽能照向全球露曙光

  • 黃女瑛台北

雖進軍美國進度不明,但台系太陽能廠國際接軌漸露曙光。李建樑攝
雖進軍美國進度不明,但台系太陽能廠國際接軌漸露曙光。李建樑攝

近期台灣太陽能供應鏈市場傳出,國際買家因擔心過度依賴中國太陽能,會有被掐喉的危機,自2023年起擬訂單重分配,部分比例下往台灣。另外,部分國家啟動在地自製,也想與台系廠進行技術合作,台灣供應鏈與國際接軌曙光現。
 
太陽能業者表示,受到兩國集團(G2)等地緣政治趨勢影響,2023年台系廠在接單上開始感受差異化,除了境內需求外,境外業者也積極敲門詢問產能與供貨配合度,主要是過往幾乎全依賴中系產品,擔心被掐喉,因此,希望重分配訂單,對風險進行控管。
 
目前在日本參加PV EXPO的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說,境外客戶對新世代的TopCon技術尤其看重,2023年主動來台接洽。茂迪是台系唯一參展者,要展現的是茂迪重返國際的決心。
 
太陽能業者指出,除了國際客戶有訂單重分配的情況,全球在地自製興起,包括部分歐洲、美系業者也來敲門,希望台系廠透過技術、設備作嫁的投資方式,赴當地投資。這背後還有當地政府的補助,期讓與當地企業攜手的台系廠,可以更穩定在地生根,目前以台系模組業者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加速台系廠將技術、設備外移的動力之一,還包括2022年底台灣討論的第三地模組大幅進口,疑似有中國製電池混雜其中的爭議,由於政府未給出具體檢視的解決方案,這讓部分業者對境內製造失去信心,認為總有一天會被便宜的外來模組邊緣化,所以,考慮另謀他鄉發展。
 
與國際接軌的案例中,還包括先前頻繁來台敲門的美系太陽能廠,欲藉由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與台系廠合作,爭搶在地商機。但,彼此對合作仍未達到基本共識,還有中系廠也積極前往美國設廠,業者坦言,截至目前為止,台系廠赴美的進度仍不明。
 
據PV-Tech報導,近日,開發商Invenergy計劃與中國隆基綠能合作,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年產能5,000百萬瓦(MW)美國最大的太陽能模組廠,此亦為隆基首次進入美國製造市場。業者預估,電池可能來自隆基越南或馬來西亞廠。
 
若就中系廠進駐美國情況來看,早在2019年晶科就進駐佛羅里達設模組廠因應當時美對中的雙反。這波IRA帶動,除隆基外,晶澳在2月公布計劃在美建2,000MW模組廠。
 
近二年,受到美國對東南亞反規避調查或打擊新疆強迫勞動等措施衝擊,晶科、隆基、晶澳都有進口模組被美國海關扣留。據全球光伏2022年中報導,約有1,000多批、價值數億美元的模組堆積在美國港口。2022年底GLPV指出,晶科被美國海光暫扣的首批模組已放行。
 
當下全球太陽能市場,中國供應鏈聚落效應發揮最淋漓盡致,模組產品市佔率約9成,上游材料、設備等亦具主導地位。在全球節能減碳及地緣政治下,中國太陽能主導全球顯得搶眼,紛掀起在地自製潮。
 
而考量到全球在地化聲浪大,中國在2022年下半也速讓次世代的TopCon成主流產品,更明顯拉開與其他區潛在競爭對手的技術距離。另外,2023年中國政府也擔心太陽能技術外流,擬對太陽能矽晶圓進行技術、設備等出口限制,引起全球擔心自製之路受阻,將愈發依賴「中國製」產品;不過,該限制仍處於意見徵詢階段,還未拍板。
 

 
 

責任編輯:陳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