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住電動車普及腳步不只充電樁,「無形之手」更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東捷資訊
litepoint

絆住電動車普及腳步不只充電樁,「無形之手」更關鍵?

  • 黃女瑛台北

各政府的態度,高度影響在地電動車滲透率。法新社
各政府的態度,高度影響在地電動車滲透率。法新社

歐、美、中等主要電動車(EV)市場的滲透率,短期易受補貼下砍、充電樁安裝速度過慢衝擊。汽車供應鏈業者認為,電動車普及節奏,更容易受到經濟學家Adam Smith形容政府那隻「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影響。
 
業者指出,房市、車市是代表經濟走勢的兩大指標。而汽車產業景氣走勢,對於歐、美、日等更是就業重要指標。其實,近三年全球車規晶片短缺,從市場傳出歐、美、日等政府陸續為其境內車廠來關切台灣半導體廠配貨動態,即可嗅出。
 
主流品牌車廠建造近百年的燃油車輝煌帝國,但在汽車電子電氣化的轉型,卻不如預期順暢,尤其相較純電動車龍頭Tesla或中系電動車比亞迪等造車新勢力。
 
第1季比亞迪的總銷量衝上中國市場榜首,創造40年來中國自主品牌首次搶得銷售季冠軍寶座,擠下長年霸居榜首的德國福斯(Volkswagen)合資車品牌。
 
更有甚者,中系品牌積極朝國際市場布局,也漸展成效。業者指出,主要是中國供應鏈具聚落效應,特別是佔電動車總成本3~4成的鋰電池,中國製造掌控全球市佔6成以上,使其可打造性價比更佳的車,這在當下通膨環境下,更受消費者矚目。
 
調查機構Civey指出,歐洲消費者對中系品牌車仍抱持觀望態度,例如比亞迪、歐拉、蔚來等,約有60%表明拒買,但比例正在減少中;有意願在下次購車考慮中系品牌者,半年前調查只有12%,近期則達27%。
 
上述情況,讓歐系品牌拉響警報,外媒指出,福斯計劃在中國設立新子品牌,以因應在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業者指出,一旦中系電動車進攻,發展到足以威脅本土品牌,歐盟勢將做出不同的因應措施,前題就是要保住歐洲汽車供應鏈這個命脈,因其關係到高比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在美國,因中、美關係緊張、貿易壁壘等,中系電動車短期仍不易進軍。但美國內部就上演了主流車包括福特(Ford)、通用(GM)等,與新創車廠代表Tesla間的明爭暗鬥,而從政府多次運作及表態可以看出,官方似乎關愛主流車廠多一些。

例如白宮與產業圓桌會議,Tesla就未受邀。政府為主流車廠對外尋找車規晶片,並未聽聞幫Tesla挺身而出;《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亦多為主流車廠著想,不過,近年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幾次公開肯定Tesla。
 
業者表示,即使Tesla在電動車銷售、自駕車技術表現可圈可點,一度被認為可掀起革命,預估政府也不會袖手旁觀革命的發生,因為關係層面太大,尤其汽車轉型可能帶來的人事衝擊,政府更傾向階段性運作,才不會發生短期失業人口暴增,間接威脅政權穩定性。
 
當然,全球電動車多數仍依賴補助,充電樁建置也關係政府的配套法規運作,所以,政府要出手干預,其實難度不高。


責任編輯:陳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