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技產業減碳跑得快 歐盟CBAM影響有限 智慧應用 影音
Wolfspeed
ST Microsite

台科技產業減碳跑得快 歐盟CBAM影響有限

  • 廖家宜台北

台灣電子資訊產業年產值龐大,在響應淨零政策上相對責任重大。符世旻攝(資料照)
台灣電子資訊產業年產值龐大,在響應淨零政策上相對責任重大。符世旻攝(資料照)

全球陸續實施碳稅、碳交易制度,據悉台灣也將在2023年下半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並預計2024年開始交易。根據國發會公布的淨零轉型階段目標,確立2023年減碳目標達24%,其中年產值估達新台幣10.59兆元的資訊電子產業,在響應淨零政策上,責任重大。然也因早期即面對如蘋果(Apple)等國際客戶的減碳要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行上路,對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的衝擊相對有限。

據統計,其中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半導體、面板等三大產業碳排量,即佔全台電子資訊產業總碳排量的94%。台灣電子業多數生產關鍵零組件,經營全球市場,據碳盤查顧問公司觀察,目前驅動台灣電子業執行碳盤查的壓力,主要來自終端品牌客戶要求。近來已陸續有供應鏈傳出,因未做好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而遭到歐洲市場客戶撤單的案例屢見不鮮,全球減碳行動硬起來,顯然並非空口說白話。

現行實施碳稅制度力道最強勁者當屬歐盟,預計2023年10月就會試行上路,初步則鎖定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和氫。不過據業界人士觀察,現階段歐盟碳稅制度其實對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的影響並不大。

台經院人員表示,大部分台廠早在歐盟決議實行CBAM之前,就已陸續被國際品牌客戶鞭策,要求必須落實供應商行為準則,對於碳盤查大多已了然於心,並已有實際動作,甚至可以說走得比歐盟還要快。

蘋果來說在2020年便公開宣示,2030年全製造供應鏈要達到100%碳中和目標,據官方統計,該年度即有8%的廠商因不符合準則而退出蘋果供應鏈。

因此就現階段歐盟所公開的初步碳稅課徵對象來看,業界認為對台灣電子業影響有限,具體影響比較大的,恐怕還是以傳統產業為主。

此外,專家也指出,歐盟當初設計CBAM,即是為了防止碳洩漏情況發生,要求境外進口到歐盟的產品,須與境內維持公平的碳成本。可以預期的是,各國為了保障自有權益,未來碳稅必定會形成一種國際規範,目前除了歐盟外,已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構想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南韓以及加拿大等六國。

而當愈來愈多國際大廠將供應鏈碳足跡與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評選標準後,台灣作為製造出口國,身處全球供應鏈的一環,難以置身其外。台經院研究一所所長陳彥豪指出,如以供應鏈碳排放佔比來看,包括電子、汽車、營建、食品、貨運、時尚、快速消費品以及貨運等八大供應鏈佔全球排放量50%以上,因此要達到有效減碳,應以此八大供應鏈著手。

不過,雖然歐盟開徵碳稅初步鎖定高碳排放的六大產業別,但業者也提醒,若追溯電子業上游原料則會包含礦產金屬,汽車則包含鋼材、鋁材與電池,而像是快消品則是含有化學製品與塑膠,因此若屬此類產品別的出口供應商,可能也會面臨來自供應鏈碳管理的壓力,相關業者仍須特別注意。


責任編輯:毛履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