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ADI

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文藝復興之路(一)

不似1980年代的宰制地位,但是日本在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影響力,仍舊難以忽視。

當我進入DRAM產業時,那時最負盛名的半導體產業分析報告Dataquest,列出DRAM產業廠商排行:90年代下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然出頭,NEC和東芝(Toshiba)還分居二、三,前十名中尚有其他日本廠商。

這看似猶為優裕的景況,僅僅已是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落日餘暉。 
 
再往前10年,日本半導體正當是花團錦簇、油烹鼎沸時分,半導體產品佔據全世界50%的市場,機器設備廠商自晶圓製造到封測都是獨佔鰲頭,材料更是處於宰制地位。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除了80年代末期才開始萌芽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之外,幾乎是完整而且佔有絕大優勢的。 
 
經過20幾年的凋零,現在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景況又是如何呢?

簡單的講,可以用1、3、5這3個數位一言以蔽之。1是指半導體生產佔全世界市場的百分比近10%、3是指半導體製造機器設備約佔30%、5是指半導體材料約佔50%。 
 
這個1、3、5看起來貧脊嗎?一點也不會。10%是什麼概念?高的如南韓,近20%;日本與歐盟並列,近10%;再次是台灣、中國。 
 
日本半導體製造雖然不能與全盛時期相比,但是在有些特殊領域如功率器件、車用半導體等尚有一席之地。欠缺的只是先進製程技術及產能,這也是日本政府及產業界努力推動的方向。 

另外,日本的IC設計公司也嫌不足。90年代後,日本從DRAM產業轉向系統IC後,發現設計人力不足的問題。一家大的DRAM公司基本上只需要幾個IC設計團隊就已經足以滿足產能需求,因為DRAM是標準產品,而且市場規模大;系統IC的樣態較多,市場比較分散,需要更多的IC設計團隊。目前日本的IC設計次產業仍然嫌單薄。
 
機器設備的市佔率自然也不如前,主要失去的市場自然是黃光設備,這是90年代DARPA發展出EUV技術原型後技術移轉對象選擇的結果,先進製程黃光設備市佔的流失是必然趨勢。日本在黃光之外還丟失了一些市場,譬如蝕刻設備。總體而言,日本的半導體製造機器設備仍然有顯著的份量。 
 
日本半導體材料仍然維持著市場主宰的地位。這要歸功於過去化合物的發現和合成有點匠人工藝(craftsmanship)的味道—經驗不是單以銳意進取的作為就可以替代的。像味素(Ajinomoto)能從一家調味品公司擴張到半導體材料,靠的當然不是其原來所缺少的半導體的領域知識,而是對化合物的發現與合成的匠人工藝精神。 
 
日本半導體產業其實並未經歷猶如中世紀的黑暗期,講文藝復興是有些言重了。 
 
眼下日本政府全力引進的各國投資有效嗎?會改變哪些現況呢? 

現為DIGITIMES顧問,198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大學,後轉往科技產業發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總、普天茂德科技總經理、康帝科技總經理等職位。曾於 Taiwan Semicon 任諮詢委員,主持黃光論壇。2001~2002 獲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監事、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