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接外網就沒事 醫療資安還需雙管齊下
從中榮12分院資訊整合 窺見智慧醫療發展縮影
醫療資安部署三大等級 領先團隊的思維與做法
【蔡騰輝專欄】冠狀病毒襲擊全球 生醫檢測備受關注
2021智慧應用發展趨勢展望
從訂目標、擬策略到實務導入應用【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掌握完整數位轉型知識
面臨全球持續蔓延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醫療、照護產業面臨了可說是空前的機會與挑戰,人力已不再是不足能夠形容,而是即便有人,也不能接觸、不能面對面,在必須遠距或隔離的情況...
醫療器材開發強調安全和確效,同樣地,醫療資訊也需要安全和穩定。為了降低人為疏失與教育訓練的隱形成本,彰化基督教醫院資安長粘良祁表示,與資安公司Fortinet合作,進而透過系統的架構,來...
醫學研究:iPhone 12配備MagSafe讓心律調節器失效
蘋果(Apple)宣布在iPhone 12系列中配備MagSafe時有人提出可能影響心律調節器等醫療設備。蘋果官方說法是iPhone 12造成的干擾不會比之前的iPhone多。但近期發表的醫學研究顯示,iPhone 12...
企業的營運除了產品、服務、解決方案夠好以外,品牌型塑相當重要,然而,當服務與品牌不再問題後,隨著營運時日漸增,服務項目越來越多、事業體逐漸成長,各單位之間的橫向溝通,成了組織是否能...
嗶嗶!穿戴裝置警示COVID-19接觸風險 Google Play或支援
開發社群XDA-Developers近日針對最新版Google Play Services發表了一份拆解報告,內容揭露Google未來可能在App中加入接觸風險通知支援(Wearable Exposure Notification)。一旦用戶接...
外骨骼機器人靈活現身CES 行動不便者有福了
近年來,外骨骼機器人科技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提高肢體活動度,來造福癱瘓或行走障礙的患者,再者是減輕勞工負擔,幫忙勞工抬重物或久站,這促使很多公司針對這兩個層面來設計外骨骼機器人產品...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專欄】我國防疫措施的關鍵缺口:遠距醫療
陳鋕雄/新竹當醫院發生群聚感染後,下一步要防止的是擴大為社區傳染。我國自防疫以來,民眾出入醫院都要受高度管控,目的在避免民眾把病毒傳入醫院。但當病毒已存在於醫院時,要如何...
馮世寬:巧用醫療同理心與商業智慧 落地醫療科技
如何定義智慧醫療?這個問題想必所有醫療×科技×生技×醫藥產官學研醫法政的人士都希望能有明確答案,然而,從既有資源整合出發,進而先從現有的健康、醫療、照護服務的流程效率,促進組織的營...
減輕醫師負擔 飛利浦用AI提升放射科效率
放射影像的大量使用加重了放射科醫師的負擔。飛利浦(Philips)最新推出的Radiology Workflow Suite則可望利用各種人工智慧(AI)工具,改善當前的放射科工作流程,減輕放射科醫師負擔,並加強醫...
微軟宣布與Verily合作 協助推動生物醫學研究
微軟(Microsoft)日前宣布將與Alphabet旗下專注生命科學研究的子公司Verily策略合作,協助提供雲端分析平台Terra所需的雲端資料儲存和運算能力。根據CNBC、VentureBeat報導,Te...
生技條例欲展延10年 三大未來與四個面向需續航
從五+二產業創新計畫當中的生技醫療項目,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建立台灣精準健康策略產業等政策,在在可看出政府對於健康醫療照護的生態系發展未來有許多著墨。在2021年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
失眠治療革命 穿戴腦波計配AI診療
糖尿病、高血壓甚至失眠之類病狀,治療上的難處之一是患者難以配合,因為血糖血壓與腦波會隨時變化,定期回診檢查只能檢查當下狀況,不一定能測得發病當下資料,因此在穿戴式科技漸趨成熟的20...
疫情之下台灣醫材投資逾267億元 生技錢景敞亮
一年換一支手機,三年換一台電腦,似乎已經是科技快速迭代的日常;然而,在健康、醫療、照護的領域,器材的設計與開發,可能最少就要五年,也因此,無論是大廠或是新創,都需要有長期性、策略性...
重新站起來的曙光 新創ReWalk外骨骼輔具提升活動力
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旗下國家神經疾病暨中風研究所(NINDS)的研究資料顯示,美國每年約有80萬人中風,其中約3分之2的患者能存活下來,並需要接受復健治療。近幾年有了外骨骼輔具(Exo-suit)的出...
防醫療體系崩潰 Canon急推醫院監視服務
隨日本政府在2021年1月7日發布緊急事態,佳能(Canon)同日公布新服務,針對醫院的3種監視服務,1月中旬起發售,從小診所到大醫院都能選擇,壓低醫療崩潰風險。根據佳能公布新聞,這...
【蔡騰輝專欄】醫材開發機會與挑戰並存 淺談AI醫療科技法規解法
本篇先從包括軟體與硬體在內的醫療器材開發的產業觀察著手,接著開啟醫療產業利益關係人解析的契子,從NLP、Computer Vision等醫療AI應用與核心理念分析,再到醫療器材一二三類管理與產業輔...
感測技術進步 讓醫療裝置「更自主」
Anwaya Consulting總裁Sandhiprakash Bhide在虛擬工程週(Virtual Engineering Week)的演說中提到,消費者需求及感測、通訊、微型化技術的提升,將推動全球醫療裝置市場的持續成長。未...
【王欽堂專欄】科技與疫情 催生「大健康產業」新護國神山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貫穿整個2020年後,並沒有看到趨緩的跡象,許多國家的染患情形仍然持續上升,或正面臨第二、三波疫情。跨年間許多人期望送走2020,迎來2021,就會恢復往日產業榮景,...
我家馬桶顧健康 TOTO CES提IoT醫療便器概念
目前穿戴式醫療設備中,有些檢驗血糖的設備,能即時測量血糖波動,但排尿排便還沒有類似的設備,TOTO看到這個市場,在消費電子大展CES 2021中展出不同概念的貼身健康檢查感測器Wellness Toi...
台醫材營業額1,177億元 智慧醫療還需闖四關
無論是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或是既有產業的發展升級需求,近幾年台灣智慧醫療在各領域發展得風風火火,說到創業題目,許多團隊都選了智慧醫療,然而醫療科技的設機開發、驗證、取證、量產...
DIGITIMES智慧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