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機器人能聽口令拿零食端飲料
從作餐到拉客 日本餐飲機器人進化方向
以餐飲機器人為主力事業的日本機器人AI新創,Connected Robotics,在2019年賣出首台霜淇淋機器人,至2022年7月底總計銷售17台,銷售數量雖不大,但獲得的迴響並不小,因此該廠在2022年8月5日開始銷售第2代霜淇淋機器人,強調行銷能力,希望吸引多廠商採購。
用「綠色」把灰犀牛變金牛 台灣水務業數位轉型啟航
2050淨零排放是世界趨勢,對產業界而言,淨零排放不只是挑戰而已,伴隨而來的是淨零科技,同時也是充滿著轉型商機的未來產業,吸引產業界跨足搶先機,工研院就以智慧化水處理技術與研華共同成立環研物聯新創公司,致力促進水務產業的數位轉型。
農機減碳轉型 BEV、FCV各自有何優勢?
日本在電力系統與工業逐步引進減碳技術後,現在將眼光轉向農業環保,因為日本農業的農機、農藥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略高於總排放量4%,而柴油引擎農機佔農業碳排約30%,因此日本農機大廠已開始尋求取代柴油引擎方案,預計2025年推出中大型零碳排農機。
太陽能材料建模有難題?量子運算支援
英國量子軟體公司Phasecraft宣布與太陽能光電業者Oxford PV合作,將利用量子電腦解決目前太陽能材料建立模型的問題並為新材料鈣鈦礦-矽(perovskite-silicon)建立模型投注心力。
實體店鋪人潮回流 LED智慧旗幟螢幕為消費者「導航」
隨著疫情降溫以及暑假來臨,百貨商圈人潮回流,台灣實體場域挺過寒冬,在經濟部工業局支持下,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以下簡稱數轉院)運用FIND的第三方數位轉型顧問與服務設計能量,協助三商電腦在信義區香堤大道,首創旗幟螢幕及智慧指標結合5G小型基地台,提供即時廣告互動及人流導引知服務,打造智慧化商區。
生意太好忙到想關站 日本代購服務2H22樂觀
PChome子公司、專營日本跨境代標代購電商比比昂(Bibian)表示,2022年上半整體業績成長6成,成長動能強勁。比比昂株式會社社長羅薇琳表示,近期燃料成本上漲須調整運費,但站上運費仍是業界最低廉;2021年業績飆漲到難以支應、一度想關站,但2022年物流會全力應戰。
Peloton降成本再出招 考慮讓客戶自組產品
繼日前宣布將裁員800名員工以降低營運成本後,有最新消息傳出,會員制智慧健身新創公司派樂騰(Peloton)考慮重新設計旗下健身硬體產品、包括飛輪腳踏車等,讓用戶可在家自行組裝,以進一步降低公司營運成本;此外,該公司也將嘗試讓用戶將訓練數據內容傳送到競爭對手的鍛鍊器材上,做為Peloton營運策略改革的一部分。
Amazon One掌紋結帳系統展開大規模部署
2020年亞馬遜(Amazon)推出Amazon One掌紋結帳系統,日前宣布將部署到Whole Foods在加州的65個店面,這是這項會儲存顧客掌紋資料的系統迄今最大規模的部署計畫,勢必再度受到隱私激進主義分子與政客關切。
餐飲業缺工 中國新創推AI食堂自動化方案
據日經亞洲報導,工時長、休假少,再加上疫情之後的衛生要求愈加嚴格,讓中國餐飲業的缺工問題雪上加霜。因此科技大廠與新創企業紛紛將焦點轉向最新的AI科技與機器人技術,發展高自動化甚至全自動化的無人餐廳。使用AI與機器人不但能減少人力成本,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更能兼顧餐點的品質、衛生與美味。
多層次穿搭也OK Hugo Boss推超擬真AR試衣
奢華時裝品牌Hugo Boss跟電子商務擴增實境(AR)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Reactive Reality合作,開發基於AR技術PICTOFiT與詳細量身尺寸的客製化數位人體模型設計系統,讓購物者以超級逼真的個人化數位人體模型虛擬試穿各種Hugo Boss的高級服飾產品。
解決雞農問題 iCHASE打造AI家禽照護系統
為助雞農提升工作效率,智逐科技(iCHASE)打造AI家禽照護系統,包含AI影像辨識支援的智慧秤重計,目前已導入大成集團及其他廠商的部分禽場測試。iCHASE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張光甫表示,團隊也在開發病雞「囉音」辨識、死禽影像辨識雷達等其他產品。iCHASE是緯創加速器招募的團隊之一,7月曾在緯創與AppWorks合
AiFi AI零售方案獲多家量販店面部署
食品與設施管理業者Sodexo希望提供類似Amazon Go的無結帳員、shop-and-go購物體驗,讓顧客入店、從貨架挑選商品後無需排隊或自助結帳即可直接出店,因此採用美國加州聖荷西AiFi的無結帳員人工智慧(AI)零售解決方案,讓消費者全程無須跟任何人互動。
先顧「漁」再談「電」 台鹽綠能成果豐碩
100%台鹽持股的台鹽綠能致力於推動再生能源,為響應中央及地方能源政策,不遺餘力地協助中央部會、各地方政府與國內外各大電業設備投資商,共同推動綠色能源,並首創漁電共生發展模式。
自助結帳零售門市2027前將達16萬間
零售業的自助結帳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儘管全球已經慢慢進入後疫情時代,自助結帳的趨勢依舊熱度不減。據Retail Dive引述顧問公司RBR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報導,2027年前全球提供自助結帳的零售門市數量,將從2020年的36,600間、2021年的46,000間,成長超過三倍達到160,000間。
「錢」進美澳零碳經濟 韓廠新再生能源與氫能雙管齊下
高麗亞鉛(Korea Zinc)欲發展新再生能源與氫能等新成長動力事業,攜手韓華集團(Hanwha Group)成為策略夥伴,取得4,700億韓元(約3.6億美元)投資。在二次電池材料方面,高麗亞鉛宣布投資7,356億韓元,助關係企業KZAM提高銅箔產能。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個大型用戶 大阪新車站環保力不只如此
日本政府鼓勵廠商研發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以2025年量產上市為目標,至於上市後的客戶,日本政府也替廠商找好了,目前日本大阪建設中、俗稱北梅田站或梅田新站的梅田(大阪)地下車站,將從2025年春季起加裝PSC,製造廠為積水化學工業(Sekisui Chemical)。
邁阿密海灘市推動噪音偵測攝影機先導計畫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市將進行噪音偵測攝影機的先導測試,以取締播放高分貝音量音樂或改裝吵雜消音器的車輛,噪音偵測攝影機會測量往來車輛的噪音值,若超過法規標準,就會拍下車牌照片。
離岸風電刺激深海電纜需求 再生能源產業網漸成形
離岸風力發電日益發展,市場對於高壓直流電纜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專家預估,有鑑於愈來愈多工程項目將在海底進行,海底高壓直流電纜需求,勢必在未來幾年內迅速起飛。
東協淨零商機可期 馬國企業搶攻印尼光電
馬來西亞公司Samaiden Group Bhd與Aneka Jaringan Holdings Bhd近日簽署一項合資協議,將透過雙方成立的合資企業開發運用印尼的太陽能市場潛力。新合資公司除了將在印尼太陽能光電領域的工程、採購、施工、試車四大面向開展業務,也將提供再生能源相關諮詢服務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