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環保為大勢所趨 已成企業發展藍圖標配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在推動台灣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產業鏈、公私各界與社會大眾一同響應,共同推進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太陽能產業是台灣能源轉型藍圖中的重要一環。 Lightsource b 攜綠岩能源進軍漁電共生賽局 全球太
透明太陽能面板讓城市轉型為能源供應者
透明太陽能面板有機會讓城市快速從能源使用者轉型為供應者,任何玻璃窗與玻璃表面都能用於發電,可望實現淨零能源建築、翻轉太陽能利用率與普及性、促成潔淨能源革命以保護農地與自然棲息地。 根據Interesting Engineering報導,玻璃幾乎隨處可見,全美的玻璃表面總面積約50~70億平方公尺,若都能用於太陽能發電將非常可觀,且相較於傳統太陽能面板的設置需要大片面積土地與可
資料中心趨勢預測 首重可持續性發展
面對缺料導致晶片供應問題,專業認證機構Uptime Institute總監林家恒指出,將進一步促成IDC產業標準化和規模化。面對新資料中心的容量需求不斷增加,將推動供應鏈協作,增強聯合工程和標準化,提高IT機架負載,而小型資料中心營運商若還未跟上工業化、標準化,恐在這時期更落後於人。 面對減碳浪潮,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目標。然Uptime In
碳中和、ESG大勢所趨 產官學全面朝電氣化與共享交通發展
近來各國提出2050淨零碳排,台灣也不缺席,國發會與各部會於2022年3月下旬公告「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預計台灣推動能源轉型要達到4個目標,分別是:第一,能源轉型更明確,藉由擴大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佔比,更具體來說,進口能源的依存度要從2010年的97.4%降低至2050年50%以下。第二,推動綠能產業鏈,並結合ICT產業優勢提供高效、低碳且更具智慧的製程。第三,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淨
淨零政策接力出爐 企業跟上腳步了嗎?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公開宣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期程及相關政策,而台灣則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先是金管會打頭陣在三月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需在2027年完成碳盤查,緊接著國發會也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以五大路徑、四大策略等提出階段性目標。縱使外界反應有許多路徑不夠具體,或是策略過於模糊,但台灣總歸是踏出了淨零目標的第一步,而這也代表接下來企業得在更明確的
淨零路徑需要行業轉型 電子業可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
面對全球淨零趨勢,產業界與環團引頸期盼,國發會在三月三十日公布了「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外界雖肯定政府跨出第一步,促使各個部會動起來,但許多路徑不夠具體也招致批評,包括階段目標過於保守、策略過於模糊。中華民國企業永續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就表示,從路徑圖的方向性來看還欠缺整合性架構,從國家淨零轉型路徑到企業轉型計畫,他認為中間還需要建立起各行業的轉型橋樑。 曾參與過幾次政府討
順益端出首輛純電卡車 高碳排車廠化身綠能示範展區
近年ESG大勢所趨,大多廠辦始以新能源管理、綠能建置為首要方向。以交通服務、組裝製造以及車輛相關服務為主要業務的順益集團,日前已將集團的「中壢汽車城」升級為「綠能示範廠區」,具備虛擬電廠三大應用,分別為自發自用、電力調度與能源監控,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儲能蓄電池設備以及能源管理系統。 軟硬整合促成台灣汽車產業第一座企業虛擬電廠
從天災到人禍頻傳 AI如何打造後疫情韌性供應鏈?
細數過去三、四年,從中美貿易戰、COVID-19新冠疫情、塞港缺櫃、原物料齊漲、淨零減碳到烏俄開戰,甚至工廠火災、停電跳電等事故頻傳,從天災到人禍,正全面改寫全球供應鏈的新秩序,供應鏈布局的基礎,也從過往的降低成本變成「降低風險」。 KPMG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報告中也指出,未來供應鏈風險將被視為最大的威脅。像是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對製造供應鏈帶來諸多影響,包括零
助企業實現碳中和 星銀行攜交易所推「代幣化碳信用額」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與新加坡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於2022年底推出共同開發的「代幣化碳信用額」(Tokenised Carbon Credits),雙方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將開發新綠色融資解決方案,協助大公司抵消碳排放,加速大型企業實現碳中和的進程。 當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超出預設目標時,超出的排放
PwC攜手CDP 助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PwC與全球最大碳排放揭露權威機構、非營利國際組織「全球環境資訊研究中心」(CDP)簽訂戰略合作協定。PwC將成為CDP「碳揭露項目」和「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金級合作夥伴。雙方將在碳資訊揭露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協助企業加速建構低碳策略及向綠色低碳商業模式轉型,共同促進社會永續發展,實現「淨零碳排」(Net Zero)目標。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