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遠距醫療拼圖 日本引進MaaS
日本汽車大廠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的21世紀重點事業之一,交通移動服務(MaaS)目前已從構想階段跨入事業建立階段,首先採用的客戶,則是遠距醫療應用單位,期待藉由疫情而快速推動的遠距醫療,同步填補網路問診的不足,以及解決偏鄉交通醫療與人口外流與高齡化問題。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從疫情前2019年開始的醫療MaaS實驗,主要是豐田與軟銀(Soft
鼻胃管加感測器 降低插管錯置傷害
目前鼻胃管放入病人體內的方法,包括像是透過X光影像判讀,或是用針筒打入空氣從灌流聲判斷位置,以及透過管線反抽並測試酸鹼值是否為胃酸等方式,但都有一定的誤判率,中正大學團隊開發無線感測系統,搭配手持式讀取器,整體成本較低,也較容易大量生產,未來希望能夠透過技轉,協助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中正大學電機系教授張嘉展說,鼻胃管常用在無法吞嚥進食的病患或是老年人身上,隨著高齡化,需求也日
創投挹注500萬美元 助台灣大車隊55688蛻變超級App
2020年,當全世界都仍在觀望Covid-19可能為產業、市場帶來哪些衝擊時,Headline Asia合夥人黃立安便於社群媒體寫下「預期COVID-19將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娛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行各業都將被這種病毒給顛覆。」 與此同時,Headline Asia的投資旅程並未停歇,黃立安認為,疫情將為該數位經濟產業帶來與其說是衝擊,不如說是新的契機。而其中,尤以交通、
聯齊以家庭能源管理回應日Society 5.0 獲2022 iF設計獎
近年積極推動庭能源管理,能源物聯網新創聯齊科技(NextDrive)因應未來高齡化社會挑戰,此外各國再生能源強勁需求,提出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建構的服務平台,運用能源數據連結家庭場域的能源,企盼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提供高價值的跨領域服務平台,形成超智慧社會,15日聯齊發布,研發的Ecogenie+家庭能源管理App榮獲2022年德國iF服務設計獎項(Service Design)。
看病零時差 遠傳推5G遠距門診平台
台灣2021年本土疫情爆發,民眾去醫院看病害怕染病,幸而彼時政府開放一般疾病也能遠距問診,讓過去只在偏鄉或海外病患才被看見的遠距醫療需求,成為智慧城市治理下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5G時代來臨,加上邁向高齡化社會,電信業者也搶攻遠距醫療商機大餅。 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近日在智慧城市展上表示,遠傳長期投入智慧醫療已久,更在5G時代全力投入研發5G遠距醫療解決方案,從2019年起就陸續
疫後加速智慧醫療 小港醫院與雲高科技研發AI X-Ray異常辨別
2022智慧城市展開幕暨頒獎典禮22日舉行,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與鴻海雲高科技合作,研發「AI人工智慧胸腔X- ray異常辨別提醒系統」,可大幅降低病患肺炎X光片影像判讀時間,在智慧醫療領域獲「2022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受到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醫療院所須及早偵測COVID-19感染蹤跡,加速醫療科技整合AI智慧與資訊,高雄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急診X光疑似病例的
台德製造業相似 工業4.0導入可採示範點模式推動
TIMTOS x TMTS 2022工具機聯展21日在台北登場,展覽聚焦「智慧製造」及「智慧關鍵零組件」兩大主題,內容包含工業4.0、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以及工具機完整產業供應鏈。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台灣工具機機械大多外銷,對於綠能、智慧製造要加緊腳步提早佈局,以應對碳排放的目標,也因為台灣相當注重美國及歐洲市場,也因此外貿協會邀請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德國經濟辦事處分享美國
【春節編輯精選】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資源
針對不同的用途,機器人有不同的型態樣貌和功能設計,不一定都是有手有腳的類人形態,也有像動物般四肢行走的機器狗、只有一隻手的機器手臂、有著四顆輪子的自動化物流車,甚至,應用在醫療用途上的微型送藥檢測設備,都能算在機器人範疇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不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會有愈來愈多的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或與生產線員工共同協作。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力結構轉變下,導
搶食智慧醫療大餅 業者拓荒也創新
全球人口持續向高齡化方向發展,再加上近年疫情影響,都促成了醫療產業朝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的動力。面對全球智慧醫療市場持續成長,台灣資通訊業者也期望從中獲得一席之地。 但是,業者們期望的不僅是單純從事醫療終端電子產品或相關硬體平台的供應,更希望藉助智慧化的過程,將產品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導入。另外,新興的東南亞市場,也成了業者們在歐美之外,優先布局的新區域。 因為
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抓緊社會脈動 智慧建築才能打開市場
〝以人為本〞向來是各類智慧化場域的系統設計精神,在建築領域,由於智慧建築系統仍非住戶的剛性需求,因此無論是功能設計、使用體驗都需更進一步貼合住戶需求,並對建商的物件銷售有所助益,方能受到青睞。 深耕台灣商辦、廠辦市場多年的麗明營造,不僅已有多項指標性建案,近年更積極將智慧化功能導入至各類型建築中,董事長吳春山強調,無論是企業大樓或工業廠房,智慧建築概念都必須貼合使用者,方能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