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GF等半導體設備釋單 台廠物美價廉罕見獲青睞 智慧應用 影音
TIS 2024
DForum0620

英特爾、GF等半導體設備釋單 台廠物美價廉罕見獲青睞

  • 陳玉娟新竹

半導體設備業者表示,近期台設備、材料供應鏈陸續接到在美擴產的英特爾、IBM、GF、美光等大廠詢問合作機會。李建樑攝(資料照)
半導體設備業者表示,近期台設備、材料供應鏈陸續接到在美擴產的英特爾、IBM、GF、美光等大廠詢問合作機會。李建樑攝(資料照)

近月來美系大廠不再堅持以一線大廠或本土業者採購為主,且開始尋找台廠合作標的及台積電在美供應鏈名單,希望多少能壓低成本。

美國政府立下2030年前,全球50%的半導體晶片將於美國、歐洲生產,而此大計除力邀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赴美設廠加速製程技術與產能拉升達標外,美國同時全力扶植自家供應鏈。

除了肩負本土產能與技術重任的英特爾(Intel)外,另包括GlobalFoundries(GF)、IBM、艾克爾(Amkor)、美光(Micron)與德儀(TI)等也多家大廠也都釋出擴產計畫。

據半導體設備業者表示,由於建廠工程與設備材料等成本高昂,包括英特爾在內的歐美業者,也難得轉向尋找具成本、彈性與效率優勢的台設備材料供應鏈。

2022年8月美國正式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目的係為提升美國境內半導體生產量並與中國抗衡,其中,2,800億美元的補貼金額中有527億美元提供給在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商進行相關的設施建設,並計劃在5年內授權超過1,700億美元的預算以促進美國的科學研究。

而近期美國政府陸續揭露英特爾、三星與台積電等多家大廠補助金額後,眾廠擴產與建置新廠終提速,但儘管取得政府補助,對於高昂建置與長期營運成本,皆相當憂心獲利空間。

事實上,除了中國,在台建置晶圓廠的整體營運成本較美日歐等國來得低,如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就指出,台積電日本生產成本是台灣的1.5倍,其中建廠成本是2.5倍,營運成本比台灣貴50%,更遑論美國亞利桑那州已宣布的3座新廠。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直言,海外建廠成本較高且受到通膨影響,客戶可能因此將分擔更高的成本,力守台積電長期毛利率維持53%以上目標。

連擁有全球過半市佔及維持製程領先的台積電,在美建廠所帶來的成本飆升狀況,都必須讓供應鏈與客戶一同共體時艱,英特爾、GF等多家美系業者所承受的如何降低營運成本壓力更為巨大。

據半導體設備業者表示,近期台設備、材料供應鏈陸續接到在美擴產的英特爾、IBM、GF、美光等大廠詢問合作機會,部分是已耕耘數年,但遲未獲得驗證通過的業者。

據了解,包括跟著台積電赴美設廠的長春石化、李長榮化工、廢水處理與回收系統業者兆聯等多家業者已受到美系大廠關注。

另外,深耕美系客戶多年的鈦昇、中砂等,近期也終於接獲重啟驗證、拉貨目標時程。

還有就是由家登集結迅得、聖凰、濾能、奇鼎、聖凰、科嶠、意德士及微程式等大廠籌組聯盟,複製台灣全方位且靈活彈性服務的成功模式,跟隨晶圓代工龍頭的腳步將業務擴展至美國等多國市場,現也取得美系大廠合作機會,為本土供應鏈進一步開拓國際大廠接單機會。

而在德州建廠的環球晶,更已有台積電等多家大廠長約訂單湧入。

據了解,英特爾已提出5年在美投資計畫,預計斥資1,0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打造「全球最大AI晶片製造重鎮」,目標2027年投產,另也針對新墨西哥州、奧勒岡州與亞利桑那州廠L進行設備翻新與擴產,英特爾所取得的補助金額約195億美元,包括85億美元的補助款及110億美元貸款。

記憶體大廠美光也獲得61億美元的補助金,在紐約州克萊(Clay)與愛達荷州波伊西(Boise)興建2座廠。而美光也釋機出未來20年藍圖,規劃將投資1,250億美元,在紐約和愛達荷州「打造先進記憶體製造生態系」。

晶圓代工大廠GF也取得15億美元補助與16億美元貸款額度,將在紐約州馬爾他鎮(Malta)建造1座晶圓廠,同時擴充位於馬爾他鎮及佛蒙特州伯靈頓城(Burlington)現有廠區產能。

2023年底紐約州也宣布與IBM、美光、應材(Applied Materials)、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等半導體廠合作,共同斥資100億美元於Albany NanoTech Complex 興建下一代 High-NA EUV 半導體製程研發中心,全力推動紐約州成為全球半導體中心。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