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科技打造無礙偏鄉交通 2021智慧城鄉論壇展現多元視角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MMI Asia

以智慧科技打造無礙偏鄉交通 2021智慧城鄉論壇展現多元視角

2021智慧城鄉論壇從人文面向重新認識地方小鎮,從交通服務、數位轉型、銀髮就醫及資源整合等面向探討偏鄉議題,希望藉此打開社會各界的對話空間,也讓偏鄉交通服務能更貼近在地需求。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中)、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左四)、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右四)等主講貴賓合影留念。DIGITIMES攝
2021智慧城鄉論壇從人文面向重新認識地方小鎮,從交通服務、數位轉型、銀髮就醫及資源整合等面向探討偏鄉議題,希望藉此打開社會各界的對話空間,也讓偏鄉交通服務能更貼近在地需求。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中)、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左四)、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右四)等主講貴賓合影留念。DIGITIMES攝

在科技發展下,城市發展的速度愈來越快,然而因社會人口結構與產業經濟環境的改變,台灣城鄉之間的差距快速拉大,尤其是不便的交通更阻礙了偏鄉居民的生活,也因此交通部長王國材上任之初,就將偏鄉「行的正義」列為重點政策。

肩負台灣交通建設、協助政府施政重責的中華顧問工程司,對於推動偏鄉行的便利不遺餘力,自2019年智慧城鄉論壇探討「智慧運輸提升城市競爭力」以及2020年舉辦「偏鄉便利行」線上策展,今年11/22於交通部集思會議中心舉辦「2021智慧城鄉論壇」,以「偏鄉不偏.智行無礙 」精神為核心,邀請各方專業人士,就不同視角解析台灣鄉鎮的特色與服務挑戰,了解偏鄉交通的痛點,集思廣益謀求創新解決之道。

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期許落實偏鄉行的正義願景。DIGITIMES攝

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期許落實偏鄉行的正義願景。DIGITIMES攝

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提倡以「智慧.連結世界、合作.創新生活」共同推動台灣智慧城鄉發展。DIGITIMES攝

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提倡以「智慧.連結世界、合作.創新生活」共同推動台灣智慧城鄉發展。DIGITIMES攝

2021智慧城鄉論壇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林繼國所長主持綜合座談,邀請主講貴賓,針對「偏鄉不偏.智行無礙」發表專業意見。DIGITIMES攝

2021智慧城鄉論壇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林繼國所長主持綜合座談,邀請主講貴賓,針對「偏鄉不偏.智行無礙」發表專業意見。DIGITIMES攝

2021智慧城鄉論壇暨線上直播於11月22日舉行。DIGITIMES攝

2021智慧城鄉論壇暨線上直播於11月22日舉行。DIGITIMES攝

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細說導覽茶金之河。DIGITIMES攝

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細說導覽茶金之河。DIGITIMES攝

鳳林數位機會中心李美玲理事長分享慢城創生數位轉型。DIGITIMES攝

鳳林數位機會中心李美玲理事長分享慢城創生數位轉型。DIGITIMES攝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王穆衡主任談智慧運輸提升偏鄉移動力。DIGITIMES攝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王穆衡主任談智慧運輸提升偏鄉移動力。DIGITIMES攝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分享「銀髮偏鄉.就醫無礙」。DIGITIMES攝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分享「銀髮偏鄉.就醫無礙」。DIGITIMES攝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張淑娟局長分享高雄公車式小黃運營成果。DIGITIMES攝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張淑娟局長分享高雄公車式小黃運營成果。DIGITIMES攝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林繼國所長主持智慧城鄉論壇綜合座談。DIGITIMES攝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林繼國所長主持智慧城鄉論壇綜合座談。DIGITIMES攝

交通部科顧室王穆衡主任及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DIGITIMES攝

交通部科顧室王穆衡主任及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DIGITIMES攝

中華顧問葉文健副執行長及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張淑娟局長。DIGITIMES攝

中華顧問葉文健副執行長及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張淑娟局長。DIGITIMES攝

智行無礙 實現偏鄉交通正義

交通部王國材部長表示,交通部一直以來積極運用科技力與智慧力,集結各方力量,以人本交通的角度,協助在地政府推動多種等兼具安全、便利與彈性的即時交通服務;希望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特色,讓搭乘民眾可以出行安心。

政策實施以來,已經逐漸翻轉偏鄉交通不便的既有印象,大幅改善了當地民眾生活,但是我們認為,偏鄉交通還有許多可以成長的空間,更希望藉由各單位資源的投入與整合,傾聽在地聲音,為偏鄉的交通問題找到新的解方,2021年是中華顧問工程司創建52週年,中華顧問工程司屢屢配合政府重大建設,為台灣經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轉型為公益法人後,依舊為台灣民眾的福祉站在第一線,他也期勉中華顧問工程司持續拓展偏鄉交通應用,落實偏鄉行的正義願景。

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在致詞時則表示,中華顧問工程司作為交通公益法人,多年來關注偏鄉移動服務議題,認知到交通運輸對偏遠地區的宜居性扮演著關鍵的功能,為影響地區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便利與負擔得起的交通運輸是偏遠地區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

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對於偏鄉運輸應該有更智慧與更創新的作為。也因此,中華顧問工程司於2021年7月成立「偏鄉智行中心」,期望以推動者的角色,將過往研究成果落實到偏鄉,同時站在輔導者的角色上,協助偏鄉在地居民自我創生,並以連結者的角色,串接生活需求與移動需求,最終希望以整合者的角色,型塑偏鄉移動服務生態圈,讓Mobility as a Service落實於台灣。最後他也以中華顧問工程司CECI的意涵 「智慧連結世界、合作創新生活」與來賓共勉,希望台灣這片土地因智慧城鄉的推動,達到「偏鄉不偏.智行無礙」的理想。

看見台灣小鎮獨特價值

專題演講中,品味私塾王文靜創辦人以「小鎮故事:茶金之河」為題,帶領與會者走進歷史的另一個時空。她先以立在淡水紅毛城門前一塊1868年的石碑,點出台灣茶金之河的淵源。

這塊英國立起的石碑除了見證當時清朝國力衰亡外,同時也是台灣國際化的起點,在這時候英國商船來台灣,從淡水往上走進大溪,意外發現適於種茶的環境,之後英國商人約翰陶德從福建引進種茶技術,自此台灣的福爾摩斯茶從大溪走向紐約,途中串連淡水、大溪、關西、北埔等小鎮,成為真正的茶金之河。

從這條茶金之河可以看出台灣小鎮獨特之處,她表示現在的旅行都是單點觀光,如能串連兩點,附加其歷史脈絡,就可見證到台灣鄉鎮的精彩之處,讓偏鄉不再只是偏鄉,而是有特殊文化底蘊的迷人小鎮。

台灣第一個拿下「國際慢城」認證的花蓮鳳林是典型小鎮,鳳林數位機會中心李美玲理事長指出,這座小鎮與多數台灣偏鄉一樣,都有勞動力大量外移、人口結構兩極化的問題,但在2014年取得慢城認證後情況慢慢改變,在鳳林數位機會中心與在地民眾的努力下,鳳林推出「百鬼夜行祭」、「找到田運動會」等多種文化活動,吸引媒體與種眼光之後又舉辦「蝸牛遊市集」地方創生活動,經過7年的努力下成果逐漸浮現,現在不僅在地住民對土地的認同度提升,青年也開始回鄉創業。

對於未來規劃,鳳林數位機會中心將持續落實鳳林的綠色優質環境、提升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背包客進入,同時保存在地微型產業活絡深度觀光。並進一步嘗試解決偏鄉根本性結構問題,造就青年回鄉的地方創生願景,進而翻轉偏鄉的困境,讓年輕人可以根留土地。

智慧運輸貼近偏鄉在地需求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王穆衡主任也在「智慧運輸提升偏鄉移動力–噗噗共乘,為愛啟程」演講中先點出偏鄉的四大困境,包括1.大眾運輸班次少。2.站牌資訊雜亂。3.就學路途遙遠。4.壯年人口外移。為解決此問題,交通部雙箭齊下,為在地民眾提供有溫度的便捷服務,首先是提升站點準點率與無縫服務,其次是建構在地多元車輛及戶與骨幹運輸接駁服務。

在此政策下偏鄉交通已大幅改善,他以花東地區為例,過去花東地區客運準點率約為40%,站牌只有起點的發車時間,無從得知乘車資訊,若錯過公車需再等候一個多小時。現在客運準點率提升至70%以上,利用大數據優化班表、實施站站有班表及QR Code設計,讓乘客即時掌握資訊,不必再苦等公車,他表示的改變之火已經燃起,未來交通部將持續輔導地方進行典範轉移,讓偏鄉的交通服務更有溫度。

台灣癌症基金會協助偏鄉民眾防癌抗癌多年,蔡麗娟副執行長在「銀髮偏鄉.就醫無礙-偏鄉癌友的就醫之路」演講中指出,根據統計癌症發生率60歲後增加快速,且台灣南部與東部的癌症死亡率是北部地區的1.4倍,由於癌症的就診治療頻率與死亡息息相關,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著手調查偏鄉癌友實際的就醫困境,發現交通資源匱乏一直是偏鄉抗癌的痛點,更是偏鄉銀髮癌友是否穩定就醫的關鍵。

在交通便利的狀態下,僅有15%的癌症病患不願高頻率回診,但如果交通不便,比例就會升高至70%,其中主要原因在於長途跋涉且密集回診治療不僅對身體負荷過大,往返成本也相當高,再加上多數偏鄉病患都是無人陪伴獨自就醫,因此持續治療的意願相對較低,為解決此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銀髮偏鄉.就醫無礙」,結合中華顧問工程司在內的各方力量,從交通補助、轉乘服務、家庭支持三方著手,讓偏鄉病患可以安心就醫。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張淑娟局長在「偏鄉不偏!公車plus小黃-載運最後一哩的幸福」演講中指出,高雄的桃源區、那瑪夏區、甲仙區等多處偏鄉距離市中心遙遠,有面積廣、人口稀少、聯外交通易受天災影響中斷、公共運輸無法及戶服務等困境,高雄市政府將落實偏鄉交通平權,完善偏鄉路網便利性,提升大眾運輸使用率,降低事故發生率。

另外也將規劃替代公車營運路線,減少政府補助成本,省下偏鄉居民動輒千元的車資費用。現已推動的公車式小黃則克服了地形阻礙深入偏鄉,開往旗山區中寮里與杉林區的月眉里、月美里,這些都是已超過30年沒有公車行駛的地區。在地方創生部分,高雄市政府將培訓偏鄉當地居民擔任司機,創造返鄉工作機會,並提供便捷交通管道,帶動偏鄉觀光發展,她表示高雄市政府讓搭乘偏鄉交通不僅是運輸方式,更是一種生活享受,載運偏鄉最後一哩的幸福。

善用在地資源解決偏鄉交通困境

除了專題演講外,論壇中也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林繼國所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演講者與中華顧問工程司葉文健副執行長,以「偏鄉不偏.智行無礙」為題進行座談,林繼國所長表示,交通必須有交流與溝通兩個元素,才能為民眾帶來感動,改善偏鄉交通一直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共同施政重點,未來希望透過政策與智慧科技的導入,並結合民間企業與公協會力量,順利解決此問題。

王文靜創辦人則認為台灣多數小鎮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如果只有單點旅行,難以凸顯出其歷史價值所在,對此台灣人必須先提升自我意識,了解偏鄉小鎮的獨特文化資產,再融入美學設計並結合企業力量,方能做出有品質的地方創生。

王穆衡主任指出,偏鄉交通不能錦上添花只做煙火式的點放政策,必須要有長久之計,因此成本控管非常重要。由於國家資源有限,最好的作法是善用在地力量,並透過智慧科技讓所有資訊透明化,讓企業有意願跨入,如此方能打造可長可久的偏鄉交通機制。

李美玲理事長點出交通是公共財,不能只有成本考量,更必須顧及偏鄉民眾行的權力,偏鄉的地域也許不大,但地方民眾多有綿密關係,這些關係可以形成互助系統,外地的力量終究會離開,偏鄉服務還是要靠在地人支撐才會長久。

蔡麗娟副執行長表示,台癌基金會在協助偏鄉民眾抗癌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台灣社會溫暖的力量,不過交通困境一直存在,直接影響罹癌民眾的就醫意願,現在規劃共乘機制可銜接偏鄉與城市,減少移動成本,他希望相關政策可以持續下去,讓偏鄉民眾的康復之路不再遙遠。

張淑娟局長表示,高雄現在打造出名為「MeN Go」的MaaS,此平台目前已運作兩年多,初期以通勤月票為主,後其延伸出各種應用。他指出交通是基礎建設,社會可藉此衍生出各種需求,智慧交通除了解決行的問題外還可納入觀光,並制定配套措施,推展偏鄉的深度旅遊。

中華顧問工程司葉文健副執行長兼偏鄉智行中心主任則指出,這次論壇之所以將「偏鄉不偏.智行無礙 」作為核心,起因是周永暉董事長認為偏鄉智慧交通建設的著力點可以更深、服務範圍可以更廣。

中華顧問工程司長期深耕交通領域,已有深厚的技術基礎與豐富建設經驗,未來希望可以讓更多技術轉化為服務,並與不同領域的組織團體合作,讓智慧交通服務在各處偏鄉落地,近期與台癌基金會的合作就是彼此互結善緣,2021年中華顧問工程司帶著年輕學子走訪鳳林,學生們不僅看到台灣小鎮的美好,也願意主動貢獻所長,協助鳳林數位機會中心導入智慧科技。

他最後表示,科技成果應該全民共享,透過交通建設與智慧科技的整合,有移動需求者都可享有行的權利,讓交通成為偏鄉民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建設。


議題精選-數位轉型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