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業者苦嘆「買不到」,原來僅1.56%綠電進自由市場
受到政策規定、供應鏈需求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因素,企業對綠電需求日漸提升。目前台灣綠能業者多數選擇將綠電賣給台電,讓供應鏈業者苦嘆買不到綠電,綠能業者也表示,綠電市場確實供不應求。
先前綠色和平組織發布「RE10X10企業綠電倡議2022年度報告」,指出企業正面臨綠電供應不足和價格水漲船高的挑戰。據綠色和平組織計算,若扣除台電FIT與台積電採購,全台綠電總量僅1.56%進入自由市場,讓其他企業在採購綠電上面臨難題。
日月光控股行政長汪渡村日前公開表示,綠電對日月光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尤其是目前市場上供應量不穩定,且中下游供應商期望日月光帶頭買綠電,但由於日月光並非售電業者,因此也難以將購買到的綠電,分配給下游廠商。
汪渡村指出,日月光已在建置儲能系統,但儲能有很多的技術要去了解,且在工廠面上,也會面臨到生產線、廠房等相關的建管法規,目前仍面臨到很多法規層面的難題。
不僅日月光等大型企業買不到綠電,中小型企業更面臨難以購買到綠電的窘境。雲豹能源旗下設有電業子公司天能綠電,作為售電業者之一,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觀察,現在買電大多數都是銀行跟大型國際在台企業,中小企業較難買到,且價格跟大廠比更沒競爭力。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儘管再生能源裝置量逐漸提升,但企業仍表示買不到綠電。作為綠能業者的趙書閔也坦言,綠電市場確實供不應求,同時企業也遇到購置綠電的成本高的問題。
綠色和平組織調查,由於可供購買的綠電數量稀少,參與RE10x10的企業,購買綠電轉供的平均價格已經達到每度5.5元,而綠電憑證的價格更高達每度4.6元。
面對市場供需雙方都認為綠電不足的問題,台灣綠電應用協會(TAGET)引述資誠給予企業採購綠電的建議指出,建議政府可推動綠電電力批發市場或企業集體採購。
具體策略包括四項,一、降低用戶需要支付餘電的成本,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業轉供意願;二、再生能源可銷售給需要綠電零售的客戶,降低用電量較小的用戶與電號採購綠電的門檻;三、降低用戶簽署長期合約的需求;四、確保再生能源發電的長期需求市場,降低對單一客戶信評需求,增強融資能力。
TAGET表示,企業購買綠電前,可先盤點自身用電資料,確認企業採買綠電的目標為何,接著了解不同再生能源種類的價格與發電模式,是否和自身用電型號匹配,並成立綠電採購專案小組,與綠電採購商業條件協商,最後落實綠電交易與綠電轉供。
責任編輯:陳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