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矽谷轉型,智造、低碳相伴前行 智慧應用 影音
DTR0626
ADI

台灣矽谷轉型,智造、低碳相伴前行

  • 闞大成DIGITIMES企劃

華碩訴求IT+CT+OT的5G AIoT智慧工廠系統架構,並陸續打造諸如預知保養、電腦視覺、安全防護等成功的AI賦能Show Case。DIGITIMES攝
華碩訴求IT+CT+OT的5G AIoT智慧工廠系統架構,並陸續打造諸如預知保養、電腦視覺、安全防護等成功的AI賦能Show Case。DIGITIMES攝

新竹堪稱台灣矽谷,有多所頂尖大學、研發中心及科學園區匯聚於此,亦有完整的半導體、資通訊與機密機械等產業聚落,可謂全台灣、甚至全球所倚重科技產業中心。這樣一個重鎮,必須持續維繫全球競爭力,故需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不斷深化低汙染、數位化、全球運籌、新創培育等基本功。

為協助新竹製造業順利轉型,DIGITIMES將「2024智慧工廠論壇春季巡迴-新竹場」的活動主軸,定調於「綠色轉型,預見未來工廠」。期望探索關於智慧製造系統整合、數位創新與產業升級、彈性韌性供應鏈管理、綠色永續下的低碳製造等關鍵議題,讓當地製造業者有所啟發,進而掌握躋身市場贏家的訣竅。

Blue Yonder匯聚統一數據雲、端到端協同、可組合的微服務、AI/ML驅動決策與洞察等元素,打造新一代感知型供應鏈平台。DIGITIMES攝

Blue Yonder匯聚統一數據雲、端到端協同、可組合的微服務、AI/ML驅動決策與洞察等元素,打造新一代感知型供應鏈平台。DIGITIMES攝

Dynabook為協助解決工廠轉型挑戰,推出APS、AI自動化檢測系統等智慧工廠方案,並透過能管系統助力打通能耗數據脈絡。DIGITIMES攝

Dynabook為協助解決工廠轉型挑戰,推出APS、AI自動化檢測系統等智慧工廠方案,並透過能管系統助力打通能耗數據脈絡。DIGITIMES攝

Nutanix訴諸「安、穩、快、好、省」特質,形塑出能執行多雲應用程式和資料管理的單一平台,協助製造業應對不確定性。DIGITIMES攝

Nutanix訴諸「安、穩、快、好、省」特質,形塑出能執行多雲應用程式和資料管理的單一平台,協助製造業應對不確定性。DIGITIMES攝

本場活動座談,由清華大學簡禎富副校長主持(圖左)、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與談(圖右)。林廷芳董事長說,他接任董事長的第一年,就發現集團最大開銷是電費……綠色轉型迫在眉睫。後來展開諸多轉型作為、重新定義生產模式,讓碳足跡驟減10倍。DIGITIMES攝

本場活動座談,由清華大學簡禎富副校長主持(圖左)、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與談(圖右)。林廷芳董事長說,他接任董事長的第一年,就發現集團最大開銷是電費……綠色轉型迫在眉睫。後來展開諸多轉型作為、重新定義生產模式,讓碳足跡驟減10倍。DIGITIMES攝

Ruckus攜手代理夥伴鉅立資訊,展示傳輸速率達12G、內建TPM的企業級Wi-Fi 7基地台,就此揭開智慧工廠未來無線網路的新篇章。DIGITIMES攝

Ruckus攜手代理夥伴鉅立資訊,展示傳輸速率達12G、內建TPM的企業級Wi-Fi 7基地台,就此揭開智慧工廠未來無線網路的新篇章。DIGITIMES攝

大塚資訊偕同歐特克推廣產品模組化、設計最佳化、設計優化概念,助製造業降低開發與製造成本、孕育高品質產品。DIGITIMES攝

大塚資訊偕同歐特克推廣產品模組化、設計最佳化、設計優化概念,助製造業降低開發與製造成本、孕育高品質產品。DIGITIMES攝

北爾智慧型HMI內建各家PLC的Driver,進而以Gateway角度,助力整合廠內設施,發揮設備運轉品質監控、健康狀態預知診斷功效。DIGITIMES攝

北爾智慧型HMI內建各家PLC的Driver,進而以Gateway角度,助力整合廠內設施,發揮設備運轉品質監控、健康狀態預知診斷功效。DIGITIMES攝

技嘉科技營運長白光華表示,欲落實智慧製造,不能只看製造,應從研發角度思考未來市場需求,再回頭整理供應鏈因應之道。DIGITIMES攝

技嘉科技營運長白光華表示,欲落實智慧製造,不能只看製造,應從研發角度思考未來市場需求,再回頭整理供應鏈因應之道。DIGITIMES攝

帆軟立足於備受好評的FineReport、FineBI等產品基礎,助製造業打造BI多維戰情室方案,讓數據轉化為生產力,加速智慧轉型。DIGITIMES攝

帆軟立足於備受好評的FineReport、FineBI等產品基礎,助製造業打造BI多維戰情室方案,讓數據轉化為生產力,加速智慧轉型。DIGITIMES攝

研杰科技展示如何藉助Kepware的KEPServerEX,以No Code/Low Code方式建構EAP/CIM,再結合AI大數據分析技術,加速推動AIoT數位轉型。DIGITIMES攝

研杰科技展示如何藉助Kepware的KEPServerEX,以No Code/Low Code方式建構EAP/CIM,再結合AI大數據分析技術,加速推動AIoT數位轉型。DIGITIMES攝

研華憑藉自身IPC結合工研院Power Tab與能管系統,以非接觸感測及AI分析取得多迴路用電資訊,打造節能與安全雙效方案。DIGITIMES攝

研華憑藉自身IPC結合工研院Power Tab與能管系統,以非接觸感測及AI分析取得多迴路用電資訊,打造節能與安全雙效方案。DIGITIMES攝

宸曜科技以寬溫強固型無風扇平台為基礎,結合GPU配置與AI賦能元素,協助工廠擴展Edge AI運算邊界、加速智造轉型。DIGITIMES攝

宸曜科技以寬溫強固型無風扇平台為基礎,結合GPU配置與AI賦能元素,協助工廠擴展Edge AI運算邊界、加速智造轉型。DIGITIMES攝

迅得利用數位分身進行仿真優化,協助客戶做好AGV路線交管邏輯設計與限制模擬、建構AGV/AMR混合自動化物流系統。DIGITIMES攝

迅得利用數位分身進行仿真優化,協助客戶做好AGV路線交管邏輯設計與限制模擬、建構AGV/AMR混合自動化物流系統。DIGITIMES攝

塔台智能網絡提出SARA智慧排程系統,分為Factory、Fabless不同版本,助各類型製造業者輕鬆因應少量多樣和高變動生產需求。DIGITIMES攝

塔台智能網絡提出SARA智慧排程系統,分為Factory、Fabless不同版本,助各類型製造業者輕鬆因應少量多樣和高變動生產需求。DIGITIMES攝

達明機器人根據不同的臂長大小、有效載荷重量,設計一系列協作機器手臂,藉以滿足工廠內各種任務與需求。DIGITIMES攝

達明機器人根據不同的臂長大小、有效載荷重量,設計一系列協作機器手臂,藉以滿足工廠內各種任務與需求。DIGITIMES攝

非侵入感測+嵌入式分析,開創智慧能管新局

第一場議程,由研華業務經理詹世祥、工研院綠能所經理趙浩廷聯袂發表演說。詹世祥表示,目前自動化產業遇到的最大挑戰,在於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被迫要做到能耗揭露與節能改善;但論及電表安裝,往往遭遇價格成本、系統整合、安裝複雜、環境因素及維護困難等難題。

為此研華攜手工研院綠能所,借重工研院的非侵入式Power Tab感測器、嵌入式智慧分析器(含能管系統),輔以特殊的AI分析技術,取得多迴路用電資訊、且具備線材溫度感測及異常事件偵測功能,打造既節能又安全的低碳應用。

趙浩廷說,綜觀工研院的智慧能源管理方案,底層架設了支援快速簡單揭露的感測器,再往上發展能源可視化系統,直至最上層運用AI達到節能控制。其中Power Tab可在配電盤體內一顆串一顆、至多32顆,讓整個迴路用電都可被迅速解析。

掌握三大關鍵,實踐產品設計最佳化

大塚資訊資深工程師葉佳昊表示,其分享產品創新與設計最佳化之道,蘊含產品模組化、設計最佳化、設計優化等三大主軸。產品模組化的關鍵為「時間就是金錢」,業務員要在最短時間提出客戶想要的結果,避免花時間回頭與技術單位討論;故需藉助模組化方案,透過簡單介面輸入型號、尺寸、機型等條件,快速生成所需結果。

其次設計完產品後,要依據產品需求條件或當地法規,進行不斷驗測,此時可善用分析工具,執行熱流、振動、線性或非線性各種測試。設計優化是在符合強度之餘,利用拓樸與衍生式設計,實現更輕量化、更多元造型的發想。

以智慧型HMI為核心,加速實踐產業升級

北爾電子產品管理與支援部資深經理黃文昌指出,不少中小企業缺乏SCADA,如何達到數位化?先決條件是設備智能化,以便即時、完整地取得大量設備資料,再以AI開創各種慧應用。

為此北爾在近年積極推廣智慧型HMI,內建各家PLC Driver,稱職扮演Gateway角色,即便面對老舊廠內設施,也不管有無螢幕,都能順利取得南向資訊。至於北向,北爾Gateway因支援Rest API、OPC UA等通訊協定,且能提供SECS Driver,故可與MES與ERP,甚至半導體或PCB廠的控制系統溝通無礙。讓客戶能憑藉透明數據,滿足設備健康狀態預知診斷、設備運轉品質監控等需求。

利用AI/ML感知力,準確模擬供應鏈決策

台灣Blue Yonder製造業解決方案顧問李詠瑾表示,其前身為1985年成立的JDA,後來為打造端到端供應鏈方案,陸續展開Manugistics、i2、RedPrairie…等購併;其中2018年收購的Blue Yonder,為強化AI/ML預測力、打造適應性供應鏈的關鍵。

她接著說,現今逾6成企業坦言在面對需求波動時,內部預測的準確度偏低,癥結是供應鏈系統為分散式架構,導致數據雖已打通,但前後子系統仍無法交互影響。為此Blue Yonder打造以統一數據雲驅動的新一代供應鏈平台,涵蓋從計畫到執行的端到端協同功能,還結合可組合的微服務、AI/ML洞察與決策機制,便於企業根據當下業務目標,加速打造具感知模擬能力的供應鏈。

結合雲端、資料與AI,加速廠端智慧轉型

Google Cloud台灣客戶解決方案架構師陳韋良強調,Google Cloud藉由端到端完整Data Engine方案,協助製造業客戶從資料蒐集推進至資料價值挖掘。工業4.0旅程涵蓋三大挑戰,一是從廠區Edge端蒐集資料,二是除廠區OT資料外一併彙集其他Metadata,三是持續更新資料處理技術,譬如從經驗、統計演進到機器學習;Google的智慧製造方案,主要處理的就是這三件事。

首先Google與Litmus合力解決Edge端連接問題,支援逾250種通訊協定。其次提供SaaS的資料倉儲平台BigQuery,客戶僅需定義好Table和Schema,即可放進資料,快速設計智造應用。三是隨著資料累積到一定程度,可就近運用Google Cloud的Looker(BI)、Vertex AI平台,甚或Time Series Insights API進行資料加值,滿足產能、品質、異常檢測…等預測。

打通數位任督二脈,開創雙軸轉型大局

由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執行副校長簡禎富主持、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與談的「數位決策與產業轉型」座談,可謂本次活動的重頭戲。

簡禎富指出,勤美由早期從事翻砂事業,現今不僅轉型到金屬成形,更跨足住宅建設、生活創新事業等多元經營;得力於集團甚早推動數位轉型,讓屬性差異頗大的關係公司相互標竿學習、不斷進步,以致快速展現轉型綜效。

林廷芳說,他在2015年接下董座,當年國際上通過巴黎協議,確立淨零大方向,促使他重新思考集團業務定位,將20餘家公司歸類為三大事業群,順勢把金屬成形單位定義為循環經濟實踐者,把建設單位定義成綠色住宅實踐者,把生活創新單位定義為生活美學與創新實踐者。

歷經組織的簡化,更易於收斂各自經營狀況,以利推動下一步數位轉型。他強調在轉型前務必先做盤點,但盤點對象不是資產而是痛點;為此勤美舉辦行政論壇,讓同仁各自分享工作痛點,逐步形成共識,必須藉助適當工具讓大家打通任督二脈,懂得有效蒐集資料,一步步發展綠色數位應用,解決過往痛點。

例如他到勤美的第一年,發現當時集團最大開銷就是電費,係因以鑄鐵為主業,須將鐵熔到1,000~1,400多度高溫,過程中耗用極大電力,顯見綠色轉型迫在眉睫。後來勤美展開諸多轉型作為,原本進口原礦來鑄鐵,考量此舉既耗電又孳生碳足跡,於是重新定義生產模式,改以回收的廢鐵來鑄鐵,讓碳足跡驟減10倍;另援引AIoT技術,將環保概念融入建設工法,不再狂抽地下水,將抽取的水位限定在施工安全合理目標,保留可觀的水資源,日後竟成為紓解護國神山與台中市民缺水之苦的妙方,成效可見一斑。

從市場需求出發,藉由齊套備料實現彈性生產

技嘉科技營運長白光華表示,以往智慧製造以自動化為主,談的是效率與品質;如今重心逐漸移往彈性,開始倡議少人化。身為,「營運長」的他,主要責任是讓公司的生命脈搏持續穩定跳動,因此需要找出方法,讓技嘉順利強化彈性應變力,從容因應眾多不確定因素。

欲落實智慧製造,不能只看製造,應從研發角度思考未來市場需求,再回頭整理供應鏈因應之道。以技嘉而論,從前透過銷售預測來推算物料和產能需求,但最終鋪貨到客戶端,往往發覺現實與預測有所落差;為此技嘉從早期MRP推算方式,逐漸調整到拉的方式、根據需求往前拉,再透過存貨水位來控管市場需求,進而達到製造彈性。其中重點在於模組化,藉以建立標準化的料件Hub,然後藉由齊套備料來實現彈性生產。

AI Cobot結合SI服務,形塑一條龍智慧工廠服務

達明機器人經理陳興邦指出,其主力產品為內建視覺的六軸協作手臂,目前最大載荷重量為25公斤,預計下半年推出30公斤機型。達明機器人標榜3S特色(Smart、Simple、Safe),已將AI加入手臂,讓整個自動化生產更具智能,不再純粹依靠上位系統做全盤管控。

值得一提,達明已於內部成立系統整合中心,內含工程與業務部門。其中工程部門負責機構/電控/視覺設計、智慧工廠系統整合,提供底端實體層的e-RACK、AI/AOI、AS、AMR等,中間軟體層的SCADA、RMS、WMS,上位營運層的Shop Floor Control、MES或APS。可協助客戶進行方案的評估、設計、發包、建置與售後維護,提供全程一條龍服務。

布局AI邊緣運算,加速智慧工廠轉型

宸曜科技(Neousys)產品經理謝泊含說,其為工業電腦界相對年輕的公司,從嵌入式電腦切入市場,累積經驗後逐漸走向垂直市場,如自動化、機器視覺、影像監控、車載運算…等。2016年搭上自駕熱潮,推出第一台搭載NVIDIA GPU 、帶有AI能力的邊緣運算電腦,與此同時開始朝向IoT應用發展,實現更多可能性。
如今Neousys可為客戶量身定製最適化的智慧製造方案。如協助冶金工廠等需在環境中連接眾多週邊裝置的場域,提供具抗震、抗衝擊能力的無風扇電腦,從而透過AI推論技術來執行QA檢測,使每日檢測量大增逾20倍,且精準度也從平均70%增至90%以上。

藉助萬用工業通訊軟體平台,迅速啟動AIoT轉型

研杰科技總經理張振忠說,從前負責OT領域SCADA應用的同仁才較熟悉Kepware,現在研杰期望讓製造業IT、設備/產線工程人員、外部AI專家等更多人認識Kepware,藉此引入更多智慧與能量,加速AIoT數位轉型進程。

論及Kepware主力產品KEPServerEX,是功能強大的萬用工業通訊軟體平台,首先可作為SCADA監控系統,藉由支援逾160種Driver,針對廣大OT設施執行監視、控制與資料收集。其次在廣泛收集AIoT數據後,可利用客戶端既有通訊協定介接SQL或NoSQL資料庫、大數據系統、AI平台,進而發揮製程變異分析、設備故障預測等功效。再來協助客戶以完全不需程式碼、或加上少許程式碼等方式,快速製作EAP/CIM系統。

透過智慧排程系統,助長中小製造業生產力

塔台智能網絡執行長陳漢廷說,以往中小型製造業不易導入APS,為此其推出SARA智慧排程系統,希望打破僵局。塔台於2018年從清大AI智慧製造中心Spin-off,後續曾服務許多代表性客戶,如協助IPC廠商進行RMA智慧排程,調度有限工程師人力;協助IC設計業掌握整個生產週期裡的供應商、物料、系統流程、作業排程,達到營運最佳化。

他強調SARA不同於過往APS,更適合少量多樣高變動的生產需求。傳統APS從ERP、MES與Excel擷取資訊後,直接在第零層做完排程。反觀SARA利用ETL技術建立資料串接層,自動載入APS引擎做計算,利用AI預測製程花費時間,破解少量多樣生產無準確標準工時的盲點,讓客戶藉由友善介面輕易做出正確排程。

5G AIoT智慧工廠,有效實踐減費目標

華碩電腦/ASUSTek副處長辜英憲認為,不論5G或AIoT,重點都在於實踐工廠智慧化,進而透過數據加值來達到「減費」,讓工廠運作更有效率。而華碩在2020年底建立示範工廠,陸續完成數據平台、AI基礎設施、5G專網等關鍵佈建,藉以形成示範,為產業升級做出貢獻。

藉由這番淬鍊,ASUS IoT順勢完成多項重要產品設計與AI賦能場景。如利用AISPHM轉動設備振動預知保養系統結合自製無線振動感測器,再搭配「時間域」轉「頻率域」分析手法與AI查找模式,有效落實預知保養。另一例藉由零代碼開發、4步驟完成模型訓練與驗證,輔以ASUS IoT Recipe獨特訓練架構,助客戶輕鬆導入AI瑕疵檢測,解決過殺或漏檢痛點。

以化繁為簡的基建軟體,輕鬆邁向混合多雲

Nutanix台灣資深技術顧問經理鄭建華表示,現今公私雲界線漸趨模糊,一切取決TCO與ROI,哪邊便宜哪邊去,所以資訊中心務求化繁為簡。

除機房外,智慧工廠也同樣講求簡單化與自動化,如此才能讓企業快速拓展市場、提高產品良率、優化用戶體驗。而Nutanix是一家基礎建設軟體公司,其DNA即是協助建立透明易用的現代化機房,確保工作負載在混合多雲環境順暢運行,且以AIOps幫助客戶輕鬆做好自動化營運。

以製造業重視的業務連續性而論,過去須努力佈建防勒索病毒、資料加密、災難備援、容器/Kubernetes…等繁瑣工作;從前這些至關重要的事,如今藉助Nutanix都變得無關緊要,輕易滿足資料安全性和可見性、GPT-in-a-Box…等多元需求,以利客戶專注發展智造應用。

實踐物流智動化,打造智慧製造任督二脈

迅得機械專案經理高志昕指出,迅得從PCB廠投/收板機起家,早期發展單機自動化方案,後續順著工業4.0智動化浪潮,不斷擴張產品版圖,從PCB跨足半導體一條龍服務,從上游晶圓廠多儲位倉儲設備及搬運方案,一路涵蓋到封測廠、IC載板廠的智慧物流與自動倉儲系統。

後續迅得成立AMHS智動化物料搬運事業處,旨在串聯智慧車間與物流搬運。係因多數客戶在部署工廠物流時,不論空間規劃、設備配置、人力管理或調度分析方面經常遭遇瓶頸。此時迅得利用數位分身進行仿真優化,協助客戶做好AGV路線交管邏輯設計與限制模擬、建構AGV/AMR混合自動化物流系統、推動RGV軌道式搬運物流系統整合,並落實iLIS即時物流調度資訊化與可視化管理,為車間帶來眾多智動化虛實融合效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