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T論壇聚焦零碳與永續金融 臺科大積極強化產學交流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MITT論壇聚焦零碳與永續金融 臺科大積極強化產學交流

  • 林佩瑩台北

臺科大MITT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論壇,由左至右:勤業資深會計師陳盈州、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主任郭財吉及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臺科大
臺科大MITT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論壇,由左至右:勤業資深會計師陳盈州、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主任郭財吉及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臺科大

氣候變遷危機迫在眉睫,全球對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等議題高度關切,產官學研各界聚焦淨零排放目標,思考如何在追求永續發展的同時,確保金融體系安全與穩定。有鑒於此,臺科大特別將「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納入MITT產學技術系列論壇主題之一,邀請重量級專家,從多元面向,討論全球淨零排放和永續金融的現況以及未來趨勢。

臺科大校長顏家鈺博士在致詞時指出,節能減碳已成趨勢,但由於成本和操作方式尚不明確,因此業界在減碳產業化過程中仍面臨巨大壓力,對此,學術單位有責任將能力貢獻社會,臺科大就是希望透過產學議題論壇,讓校友、合作企業及潛在產學合作對象深入了解臺科大的技術研發實力,促成產學交流。

四大面向剖析淨零碳排趨勢

身兼我國無任所大使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從宏觀國際面向,以「台灣企業的永續發展趨勢」為題,他強調在氣候變遷危機中,設定永續發展目標、發展永續能源是永續發展的關鍵。台灣企業在2024年標普全球永續年鑑中,共有52家入選永續優良企業。

他接著提到,淨零排放意識提升、永續金融風潮與永續法制化已成全球趨勢,TCFD、SASB和CDSB等與ESG治理相關的標準報告架構,目前也正加速整合中,此舉將提升企業報告的透明度和比較性,協助投資者更有效評估企業的永續表現。針對上述趨勢,台灣企業除積極掌握市場脈動,還需善用創新科技加快轉型腳步,方能在全球永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臺科大工業管理系主任郭財吉則從學界與產學層面,在「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對企業是威脅還是機會?」議題中,剖析企業面對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兩大趨勢時,如何將潛在威脅轉化為成長的契機。他表示隨著各國紛紛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在2023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

ESG揭露與投資日益受到主管機關、資本市場及供應鏈的重視。面對這些衝擊,企業可透過遵守法規、盤點利害關係人需求提升效率、實踐ESG達成系統性創新等永續創新三部曲來因應。具體做法包括撰寫ESG報告、辨識價值鏈的風險與機會、從人工碳盤查到數位碳管理等。郭財吉表示企業可從合規、探索風險與機會、推動永續創新等方面,因應淨零排放與永續金融帶來的轉型壓力,並將之視為創新突破契機。

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接著從產業面切入,在「撼訊科技讓ESG落地再生的資源計畫」演講中,分享撼訊科技的ESG實踐和再生資源計畫。他看好鋰離子電池回收與再利用的創新技術前景,陳劍威表示,撼訊科技不僅提供頂尖的遊戲顯示卡和專業圖像處理解決方案,更致力於利用創新技術推動環保永續政策,其中再生資源事業將在企業第三成長曲線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希望建立涵蓋鋰離子電池回收和電池材料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型。

陳劍威強調鋰離子電池是新工業革命的戰略資源,也是未來綠色能源和電動車產業的核心元素,撼訊科技正規劃透過創新循環利用技術,成功將廢棄鋰離子電池轉化為有價資源,從而減少環境污染、提升資源使用率。他表示環保是壓力也是商機,企業可積極面對此挑戰,並透過創新科技探索企業,創造環保和經濟共贏榮景。

在金融永續層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陳盈州以「永續金融趨勢與政策」為題,提供全球永續金融發展的洞察。他指出全球的綠色投資正快速成長,2022年全球低碳能源轉型投資已達1.1兆美元新高。為避免永續金融出現不當作為,目前全球金融監管機構已著手設立防漂綠規範,包括歐盟的永續金融揭露規則(SFDR)、赤道原則和責任銀行原則(PRB),近年台灣金融機構積極遵循國際原則,以推動永續金融。金管會也透過「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鼓勵金融業參與永續發展,透過永續金融評鑑加速建立永續金融生態系,並推動機構投資人公開揭露盡職治理狀態,促進整體產業轉型,落實永續願景。

公私攜手推動數位綠色雙轉型

由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主持的「公私協作推動淨零轉型的策略及挑戰」座談會中,與陳盈州、陳劍威、郭財吉與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進行意見交流。

陳盈州認為,近年新創事業對永續議題的關注度高,加上政策的推動,產官學界已建立起綠色轉型共識,對於國際市場,台灣可善用AIoT技術能力,將相關系統整合後整廠輸出,但面對永續議題,還須注意供應鏈風險,調整生產模式。

陳劍威表示,目前全球多數國家已設定碳中和時程和減碳路線圖,台灣企業也須有相關策略與階段性目標,此舉是成本或商機?端視企業的投資思維。目前適合台灣發展的綠色領域商機包括發展環保包材、縮短供應鏈、製程創新等。

郭財吉指出,之前產業重點議題是數位轉型,近期則聚焦於綠色轉型,包括綠色金融和減碳技術兩大方向,臺科大的研究團隊可協助企業制定策略、推動轉型腳步。目前已開發出碳盤查平台,希望透過數據累積與知識沉澱,提供企業易維護、更新、規模化的系統,順利啟動綠色轉型。

林子倫則分享行政院制定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背後的思維。此政策涵蓋能源轉型、公正轉型、綠色金融等面向,不僅是轉型契機,也是商機所在。當前推動綠色轉型,最重要的是發展再生能源,及盤查碳排放熱點,擬定減碳策略。目前太陽能、風能已在部分國家出現發電過剩狀況,在創新儲能技術的普及下,未來能源供給將愈來愈充裕。雖然2050淨零目標充滿挑戰,但在快速精進的科技發展下,能源充足甚至過剩也並非不可能,社會應以樂觀、創新態度,來面對嚴峻挑戰。

座談會主持人黃逸平最後總結論壇觀點,他指出多數台灣科技電子業已逐漸邁入50週年,可開始思考如何成為百年企業。要達到永續經營,需從提升產品服務價值、擴大全球管理思維、推動數位與綠色轉型等面向著手,這四大面向環環相扣,例如可透過數位化和綠化提升產品服務價值,或利用數位技術推動碳盤查和綠色轉型,唯有四大面向並重,方有助於企業強化體質,邁向百年永續之路。